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1.
112.
江苏蜻蜓区系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10年,在江苏一些比较适合蜻蜓生长的水域附近进行了蜻蜓采集,用静观和网捕法记录采集路线两侧各20m范围内的蜻蜓,鉴定统计后分析其区系成分及多样性.结果表明:江苏地区现有蜻蜓53种,隶属于11科35属;古北-东洋种类较多,有18种,占总数的33.96%;古北界种类相对较少,只有5种,约占总数的9.43%;江苏地区蜻蜓的多样性指数为3.108,均匀度指数为0.782,优势度指数为0.169,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072;南京和连云港地区蜻蜓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集中性指数最低,这可能与这两地生境的多样性相对较高、适宜蜻蜓生存的生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MAPK信号通路中的细胞壁完整性信号通路(cell wall integrity,CWI)和高渗透压甘油(high-osmolarity glycerol pathway,HOG)信号通路对斑玉蕈菌丝成熟、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过程的影响及调节作用,对MAPK信号通路中的CWI和HOG信号通路基因在斑玉蕈不同菌丝培养时间(40、60、80和100d)和不同生长发育关键时期(24h、菌丝恢复期、菌丝转色期、原基期和子实体期)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这两条信号通路基因参与调节斑玉蕈菌丝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的作用。在斑玉蕈的CWI和HOG信号通路中经分析鉴定一共获得了15个关键基因。CWI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在菌丝培养的40-100d的过程中,大部分CWI信号通路基因在第60天时表达量最高,其中rho1ssk1ssk2ste20的基因表达量上调了2-5倍,在第80-100天时出现持续下降。在HOG信号通路中的大部分基因也在菌丝培养的第60天表达量达到最高。其中sho1ste20ssk1ssk2基因的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而hog1基因的表达量在菌丝培养的第40-100天呈持续下降。子实体形成过程中两条通路的大部分基因在原基形成时期表达量最高,而在子实体时期表达量下调。其中HOG信号通路中的ssk2基因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第60天时菌丝细胞生长增殖最为旺盛,而在第80天开始菌丝细胞基本开始停止生长,菌丝也逐渐达到成熟。同时在菌丝增殖生长过程中,斑玉蕈持续地上调CWI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菌丝细胞壁的完整性,从而控制菌丝细胞壁的形成。其中bck1mkk1slt2基因可能对斑玉蕈菌丝细胞的分裂增殖和细胞壁的形成以及诱导子实体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4.
抗氧化酶和热激蛋白是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蛋白,高温胁迫下菌丝会通过二者基因的差异表达来减少对自身的损伤。通过对双孢蘑菇菌丝进行40℃热胁迫处理0-120min后发现,随着热胁迫时间延长,菌丝生长速度降低、气生菌丝增多和菌丝分叉明显。转录组分析抗氧化酶和热激蛋白基因差异表达发现,在热胁迫30-60min时抗氧化酶基因gpxppo3cat3与热激蛋白基因hsphsp70-1和hsp70-17上调表达明显,而在90-120min时抗氧化酶基因ppo1ppo2cat2与热激蛋白基因hsp16hsp70-14、hsp70-3和hsp70-16上调表达明显。跟踪抗氧化酶活性发现,热胁迫能激活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使酶活性提高2-3倍;同时热胁迫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而对多酚氧化酶(PPO)影响不明显。此外,研究还发现热胁迫能使双孢蘑菇积累更多的超氧阴离子氧化自由基(O 2-),从而对菌丝造成损伤。因此,双孢蘑菇在热胁迫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动不同的抗氧化酶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来抵御高温胁迫对菌丝造成的损伤,其中CAT和POD可能起到主要清除氧化自由基的作用,对双孢蘑菇耐高温基因的初步研究为选育耐高温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输注治疗儿童重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s 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UC-MSC治疗儿童s ITP 3例。发病年龄为3个月至4岁,初治时血小板计数为(1-7)×10^9/L,3例均为s ITP,均出现严重出血,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效或依赖。后给予2-3次(1次/周)静脉输注非血缘UC-MSC,输注细胞量为(1-2)×10^6/kg。输注后密切监测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时间15-45个月,3例在输注细胞后渐显效:第1例在输注细胞后20 d血小板达到65×10^9/L,随访4个月,血小板均维持在1×10^11/L以上;第2例在输注细胞后41 d血小板达105×10^9/L,之后血小板一直维持正常;第3例在输注第2次细胞后血小板渐上升至2×10^11/L以上。输注过程中1例出现面色发红,1例出现血压升高,随访至今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UC-MSC对儿童重型ITP有一定的疗效,能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UC-MSC治疗儿童ITP的疗效及机制。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颈髓损伤的MRI表现及DTI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急性颈髓压迫病例15例、慢性颈髓压迫病例23例、颈髓慢性压迫合并急性压迫病例12例。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MRI检查,应用DTI检查测量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各组间ADC值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颈髓迫病例,常规MRI显示颈髓增粗,呈等T1长T2信号;慢性颈髓压迫病例,9例呈长T1长T2信号,14例呈等T1长T2信号;慢性颈髓压迫并急性压迫病例颈髓明显增粗,呈等、长T1明显长T2信号。与对照组比较:急性颈髓压迫组的ADC值和FA值均明显降低,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颈髓压迫组的FA值降低,ADC值增高,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脊髓压迫合并急性脊髓压迫组ADC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FA值低于对照组。颈髓压迫各组间ADC值及FA值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时期颈髓损伤常规MRI图像缺乏特异性,根据ADC值及FA值可判断颈髓损伤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表达,以16例退行性关节炎患者、16例正常人及该30例患者治疗后(稳定期)关节滑膜组织中PEDF蛋白作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ED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退行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在活动期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稳定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EDF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过程密切相关,针对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靶点治疗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的方向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8.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好的薪酬制度不仅能够吸引人,更能激励员工发挥个人潜力;同时,在企业管理中,薪酬设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针对快消品行业,如何建立一个既适合企业发展又能激励员工的薪酬制度仍然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全文结合2011年的快消品行业的薪酬特点,分析2012年上半年行业薪酬现状,发现该行业涨薪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由于企业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薪酬制度也应不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9.
核仁是细胞内重要的亚核结构,其在恶性病的演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病理学家诊断癌症的重要指标. 尽管核仁如此关键,但到目前为止,核仁的荧光探针寥寥无几. 本文以水杨酸和1,8-二氨基萘为反应物,通过微波消解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颗粒(FCN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等对其物理、化学、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 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等技术对FCNs的细胞摄取机制及分布进行了探究. 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碳纳米颗粒尺寸均匀,最佳激发波长在348 nm,对应的最大发射峰为432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7.8%,荧光寿命为1.13 ns,其表面含有丰富的氨基和羟基,光稳定性强且毒性极低,可实现对细胞核仁染色,并且随着共孵育时间的延长,进入细胞的量越多,靶向核仁更明显. 此外,经过对FCNs细胞摄取路径的考察,发现FCNs是通过小窝介导的路径被內吞. 该研究为碳基纳米材料在亚细胞器靶向成像的应用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0.
基于功能一致性利用蛋白质互作网络挖掘潜在的疾病致病基因,对于了解疾病致病机理和改进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基于基因功能一致性和其在蛋白质互作网络中的拓扑属性将基因与疾病之间建立关联,对疾病风险位点内的基因进行了致病风险预测,并通过GO及KEGG功能富集分析方法进一步筛选,预测出新的致病基因.预测出了51个新的冠心病致病基因,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参与了冠心病的致病过程.为疾病基因的挖掘提出一个新的思路,从而有助于复杂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