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Wnt信号分子是一类在无脊椎与脊椎动物的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且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刺激因子,由于它们在生长、发育、代谢和干细胞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功能而被广泛重视。根据其激活的信号通路不同,Wnt分子可分为经典和非经典两类。经典类和非经典类Wnt分子分别通过激活β-catenin、Ca2+及JNK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经典和非经典Wnt信号通路均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功能维持的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通过对经典和非经典Wnt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机理的探讨,对近年来有关Wnt信号通路在HSC自我更新调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Wnt信号通路与造血微环境中其他信号通路在造血发生、维持和重建中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建立小鼠腹腔水液体积的检测方法并评价肾阳虚模型小鼠的水负荷状况.方法选取正常小鼠12 只,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改进实验方法测量小鼠的腹腔水液体积,对其腹腔水液体积测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选取正常小鼠5 只,利用小鼠腹腔水液检测方法对其进行线性关系考察;将SPF 级昆明种雄性小鼠30 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肾阳虚模型组,肾阳虚模型组上午按0.08 mg/10 g 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正常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大豆油,下午两组均腹腔注射1 mL 的生理盐水造成水负荷,连续15 d.结果该测量方法的稳定性和线性关系考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体重显著性降低(P <0.01),肛温显著性降低(P <0.01),趾温差异无显著性(P >0.05);自主活动明显减少(P <0.05);游泳时间明显降低(P <0.01),综合评价说明肾阳虚造模成功;肾阳虚模型组的腹腔水液测量体积整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腹水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结论该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测量出小鼠腹腔水液测量体积和腹水指数的变化,可以能较客观地评价中医证候的特点,为中医证候症状描述进一步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3.
发育生物学探究式教学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静  白素兰 《遗传》2009,31(12):1273-1277
发育生物学是目前生物科学中发展较迅速、应用前景较广阔的学科之一。目前作为本科生的重要专业选修课程, 其授课内容的前沿化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文章主要讨论了发育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详细阐述了首都师范大学引用英文原文文献特别是诺贝尔奖获奖者经典文献进行教学的情况, 总结了学生在课堂上做报告以及课下参与网络讨论的模式相结合的优势, 并就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4.
河流污染底泥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方法,介绍了河流污染底泥的污染类型及现状,说明目前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和进行修复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阐述河流底泥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对生态修复做了简要解释;介绍了几种目前处于试验阶段的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河流生态修复的总体目标是恢复河流系统健康,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75.
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郝占庆  吴钢  邓红兵  李静  曹伟 《生态学报》2000,20(6):916-921
长白山北坡的暗针叶林带分布海拔为1100~1850m,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暗针叶林沿海拔梯度物种组成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文中用α和β多样性指数来度量森林群落的多样性,用群落系数(本质上是一种β多样性指数)来度量不同群落或样地间的相似性,同时用欧氏距离和Ward法对所有样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树种云杉和冷杉在整个暗针叶林带均分布,而伴生树种和多数灌木出现于一定海拔范围内;沿海拔梯度物  相似文献   
76.
【背景】大熊猫数量稀少、繁殖困难,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死亡。【目的】分析圈养大熊猫肠道可培养乳酸菌的群落结构与功能,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为大熊猫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菌种资源。【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分离大熊猫粪便中的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过氧化氢试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基于BOXA1R-PCR图谱遗传多样性选取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同时分析乳酸菌菌株安全性和益生特性。【结果】通过初步鉴定共分离获得58株乳酸菌,根据BOXA1R-PCR结果挑选20株菌进行测序,结果显示20株菌分属于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这4个属,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大熊猫肠道乳酸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20株乳酸菌均不溶血,17株乳酸菌对11种抗生素均敏感;11株菌耐pH值2.0酸性条件,14株菌对0.3%的胆盐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77.
高产辅酶Q10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sp.)TLY-4为出发菌株,采用70%致死剂量的NTG进行诱变处理,通过筛选抗辅酶Q10结构类似物维生素K3突变株,定向选育到了两株辅酶Q10高产突变株,编号为R-122和R-015,其摇瓶发酵72h时的辅酶Q10产量分别为57.3 mg/L和59.9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7%和41.6%。通过连续传代实验,表明突变株高产辅酶Q10的遗传性状稳定。实验以有机溶剂DMF和吐温-80共同增溶的方法,解决了维生素K3在培养基中易析出的问题,并确定了平板培养基中维生素K3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15 mg/mL。  相似文献   
78.
黑色素瘤是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临床上,常采用维罗非尼(PLX4032)作为晚期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患者很快就出现了耐药。因此,如何克服耐药、提高患者生存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中药吴茱萸碱(EVO)与黑色素瘤A375细胞、对PLX4032耐药的A375细胞(A375/R)进行相关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发现,用EVO的细胞非毒性浓度0.5 μmol/L处理A375/R,PLX4032对A375/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逆转倍数为3.85。显示EVO能够增强黑色素瘤A375/R细胞对PLX4032的敏感性。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EVO组、PLX组、PLX + EVO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VO组细胞凋亡率为5.88%,PLX组细胞凋亡率为17.88%,PLX + EVO组细胞凋亡率为30.28%。细胞集落结果证明,PLX4032联合EVO能够抑制A375/R细胞的克隆形成。免疫印迹法结果证明,联合用药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质Bax、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量,下调p-Akt、p-NF-κB-p65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质水平。以上结果均表明,EVO能够有效逆转黑色素瘤A375/R细胞耐药,并且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9.
肝囊型包虫病(简称肝包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蚴感染肝脏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以及家畜的健康。近年来,由于该病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易出现并发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介入技术、放射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均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介入技术对于肝包虫病的治疗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其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主要包括经皮穿刺治疗、射频消融、门静脉栓塞,以经皮穿刺治疗最为常见。放射治疗肝包虫病尚处于研究阶段,效果尚不完全明确。苯并咪唑类药物及其新剂型、非苯并咪唑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及中草药治疗肝包虫病也均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主要对上述非手术治疗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0.
痛风是由于机体血尿酸过饱和形成针状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在关节腔导致的炎症。IL-1β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进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与炎症的产生以及炎症的级联放大反应有关,IL-1β的产生与细胞中炎症小体NLRP3复合体密切相关。研究者认为NLRP3炎症体是痛风性关节炎反应进程中的关键环节,痛风也被称为NLRP3炎症体相关疾病。本文综述了NLRP3炎症体与痛风的关系、相关机制,以及靶向NLRP3炎症体的小分子抑制剂,为今后寻找结构新颖、高效低毒的抗痛风新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