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目的】探讨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T6SS)效应蛋白Clpv在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以鼠伤寒沙门菌SL1344基因组为模板克隆clpv基因,并比较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台湾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aiwanensis)、植生拉乌尔菌(Raoultella planticola)、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菠萝多源菌(Pantoea ananatis)、粘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同源性;将clpv基因克隆至pEGFP-N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GFP-Clpv,利用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荧光显微镜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表达、定位及诱导小鼠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极化水平。【结果】clpv基因全长为2637 bp,与台湾假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Western blotting、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大小约120 kDa,在细胞中有明显绿色荧光并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膜;q-PCR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Clpv转染组巨噬细胞M1型极化显著增加(P<0.01),M2型巨噬细胞极化显著减少(P<0.01)。【结论】成功克隆表达鼠伤寒沙门菌T6SS效应蛋白Clpv,并明确其胞内表达定位以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2.
为提高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番茄的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明确其最佳滴灌施肥制度,本研究以番茄嫁接苗为试材,采用土壤栽培和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方式开展试验。为计算养分利用效率,以常规水溶肥(平衡肥N-P2O5-K2O=20-20-20和高钾肥N-P2O5-K2O=17-8-30)每12 d滴灌1次作为对照(CK),以每12 d滴灌1次清水作为CK1,处理组(T1~T4)均滴灌日本山崎(1978)番茄配方营养液,在确保每12 d灌水施肥总量一致的前提下,分别采用每2 d(T1)、4 d(T2)、6 d(T3)和12 d(T4)滴灌1次的频次进行,研究滴灌频次对长季节栽培番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滴灌频次减少,番茄的产量、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肥料偏生产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T  相似文献   
443.
中国刺栲林的分类与分布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静  曹洪麟  练琚蕍  叶万辉   《广西植物》2006,26(1):22-27
介绍了中国刺栲林的群落生态学特性及其分布特征等,根据刺栲在群落中的地位(优势种、共建种、伴生种或偶见种),将刺栲林分为三种主要的群落类型,每一大类中,又依据分布地的环境状况等,各分为几种不同的亚型。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刺栲为优势种的群落类型中,随着海拔的升高,其共建种表现出独特的替代规律。同时,进一步探讨了刺栲群落形成与维持机制,认为在刺栲自身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生境异质性和环境及人为干扰导致刺栲形成了不同群落类型,但其内在机制的揭示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对其速生丰产林和混交林营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44.
【目的】研究裂解酶Lysin1902与ε-聚赖氨酸(ε-PL)对大肠杆菌O157:H7的协同抗菌作用。【方法】通过Mega构建进化树、使用在线工具等分析大肠杆菌噬菌体裂解酶Lysin1902氨基酸序列组成和结构等;原核表达并纯化Lysin1902;通过平板裂解实验检测Lysin1902对大肠杆菌O157:H7灭活菌株的裂解活性;用96孔板法检测Lysin1902或ε-PL的活菌裂解能力;棋盘法验证Lysin1902和ε-PL联用效果。【结果】体外成功表达并纯化了Lysin1902。Lysin1902对大肠杆菌O157:H7灭活菌株具有裂解活性,但不能有效裂解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裂解酶与ε-PL联用结果表明,加入Lysin1902后,ε-PL能够完全控制大肠杆菌O157:H7增殖的使用浓度由0.7mg/mL降低到0.1 mg/mL。【结论】体外原核表达并纯化Lysin1902,其单独使用对活的大肠杆菌O157:H7无裂解活性,但与ε-PL联用可显著提高ε-PL对大肠杆菌O157:H7的裂解能力。  相似文献   
445.
每个社会,每种文化都要受当地人与环境之间具体关系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观、知识和实践活动。文化认知和实践常常有助于人们制定可持续利用资源和管理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战略。——摘自《全球环境展望GEO4》  相似文献   
446.
为了构建能与CIK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结合的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我们用化学合成的35型腺病毒(Ad35)纤毛基因替换5型腺病毒(Ad5)骨架质粒的纤毛基因,获得5/35嵌合型腺病毒骨架质粒,然后与携带肿瘤特异性启动子hTERT(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启动子)和HRE(缺氧反应元件启动子)的穿梭质粒在HEK293细胞中同源重组,获得能与CIK细胞结合的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KGHV400。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成CIK细胞,与KGHV400共培养获得荷载KGHV400的CIK细胞。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荷载KGHV400的CIK细胞,在注射后第1d、2d、3d、5d、7d、14d解剖实验鼠,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在移植瘤、心、肝、脾、肾组织的表达。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KGHV400能高效率感染CIK细胞;荷瘤鼠尾静脉注射荷载KGHV400的CIK细胞后第1d,肿瘤细胞中即有腺病毒六邻体蛋白表达,之后表达逐渐增多,第14d仍有表达;脾脏在第1~14d检测到少量淋巴细胞中存在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心、肝、肾组织未检测到该蛋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KGHV400)在注射后第1d、2d、3d、5d,肝、脾、肾组织中检测到存在腺病毒六邻体蛋白,但第7d后为转阴性;肿瘤细胞和心肌细胞未检测到腺病毒六邻体蛋白。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KGHV400是一种有用的肿瘤基因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447.
448.
加兰他敏(galanthamine)为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于治疗小儿麻痹症后遗期和重症肌无力等有较好的疗效。1964年我们报道了利用国产石蒜为原料进行加兰他敏工业生产的研究已获成功,并推广于生产。但是,由于加兰他敏及其类似结构的力可拉敏(lycoramine)常常并存于国产石蒜中。虽然力可拉敏经我所唐希灿等研究,证明也具有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药理特性,但两者的作用强度和毒性均不相同。因此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449.
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严重者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EV-A71引起的HFMD自2007年以来在全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多次暴发,已成为亚太地区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EVA71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而非结构蛋白3C在病毒的复制和抑制天然免疫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EV-A71 3C蛋白的研究在进一步了解EV-A71的致病机制以及研制抗病毒药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EV-A71 3C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抗3C蛋白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450.
为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NIS)与美罗培南(meropenem,MEM)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抑菌作用,本研究通过棋盘法联合抑菌试验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来评价联用抑菌效果,使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药物联用对MRSA菌株生物膜生成的影响,最后通过大蜡螟模型观察药物联用对MRSA感染的大蜡螟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乳酸链球菌素组(NIS)、美罗培南组(MEM)和联用组(MEM+NIS)中,MEM+NIS组对三株MRSA分离株均表现为协同抑菌作用,其FICI值分别为0.375、0.5和0.375;作用6 h时,MEM+NIS组与NIS组均可抑制生物膜生成,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蜡螟生存模型显示,五天后,三株MRSA菌株感染的大蜡螟幼虫的MEM+NIS组生存率分别为30%、80%、30%,其中Yn2020051和Yn2020078,MEM+NIS组的大蜡螟幼虫存活率均高于NIS组、MEM组和阳性对照组(P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