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本文研究了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增量及其分配规律,净第一性生产量及其分配规律,生物量增量为10.680hm^-2.a^-1,其中干6.127(57./37%),枝2.195(20.55%),叶0.514(4.81%),根1.844(17.27%),乔木层8.8786(82.27%),灌木层1.679(15.72%),草本层0.215(2.01%),生物量增量的垂直分布以20-25米的林冠层比较最高,其次是10-15米的乔木层第二亚层。生物量增量的径级分布近于正态分布。净第一性生产量为29.612t.hm^-2.a^-1,其中干8.181(27.63%),枝3.403(11.49%),叶4.281(14.46%),根13.165(44.46%),花果0.582(1.97%),细根(D≤3mm),生产量占根系生产量的81%;根系生产量约占净第一性生产量的45%,传统假定的根系生产量占森林生产量的15-25%,可能是太低的估计,森林的生产效率为1.897t.t^-1叶或1.733tt.hm^-2叶各器官的生产效率有如下顺序,细根>叶>根(包括细根)>枝>干,EVI法用于该森林树干生物量增量的估计,得到较低的值(约低27%)。  相似文献   
42.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自身特性、种间关系以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植物空间格局和关联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植物群落的形成、维持和演替过程。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Benth.)Muell.Arg.)是桂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先锋物种。调查了桂林喀斯特地区以克隆繁殖为主的红背山麻杆群落,采用点格局方法,以Ripley's K函数为基础运用g(r)和L(r)函数对红背山麻杆种群进行点格局以及不同径级之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红背山麻杆在小尺度(小于2 m)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大尺度(大于2 m)上表现为随机分布;(2)3个径级之间在小尺度两两表现为正关联。随着尺度的增大,3径级之间的关联性由正关联转变为无关联或者负关联;(3)在大尺度范围红背山麻杆较大地径的母株对其他母株的克隆小分株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两个径级大小差异增大,它们的空间关联性会逐渐呈无关联或负关联,与径级Ⅰ与径级Ⅱ及径级Ⅱ与径级Ⅲ相比,径级Ⅰ与径级Ⅲ的空间关联性呈较强的负关联。  相似文献   
43.
分析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主要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其种群间的共生关系,可为桂林岩溶石山植被的修复与重建、经营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样方调查,采用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Ochiai指数(OI)、Dice指数(DI)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中重要值前22位的乔木物种进行种间关联测定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 研究区22个主要乔木物种总体呈显著正联结,表明该地区青冈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顶极阶段;χ2检验结果显示,231个种对中有108个种对呈正联结,115个种对呈负联结,8个种对无联结,正负联结比为93.9%,绝大多数种对呈不显著联结,种对间的独立性较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桂林岩溶石山较高的生境异质性导致物种间的生态位产生分化;AC、PC、OI和DI与χ2检验结果基本一致,种间关联性分析应以χ2检验为基础,辅以AC、PC、OI和DI等指数进行综合研究;根据PCA排序和种间关联关系,将22个主要乔木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对生境具有趋同适应性,组间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44.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种群的高度、胸径和冠幅结构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采用分异指数量化了种群个体间高度、胸围和冠幅结构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阴香种群个体高度集中分布在2-8m;胸径集中分布在2-6cm;冠幅多集中分布在1-4m,少数分布在5-7m之间;阴香种群个体的高度、胸围和冠幅多数为中等分异;阴香种群以幼树和小树个体占多数,自然更新能力较好,处于稳定的增长状态,这将有利于增加种群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可以客观地揭示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能为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经营与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群落学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数据,采用Ward聚类、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多元回归树(MRT)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选用冗余分析(RDA)进行排序,分析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分类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可将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划分为3个群丛类型,分别为青冈-粗糠柴+龙须藤+红背山麻杆-三穗薹草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Mallotus philippensis+Bauhinia championi+Alchornea trewioides-Carex tristachya)、青冈-龙须藤+红背山麻杆+干花豆-宽叶沿阶草+三穗薹草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Bauhinia championi+Alchornea trewioides+Fordia cauliflora-Ophiopogon platyphyllus+Carex tristachya)、青冈-粗糠柴+干花豆-三穗薹草群丛(Ass.Cyclobalanopsis glauca-Mallotus philippensis+Fordia cauliflora-Carex tristachya);(2)冗余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出各群丛类型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梯度的相互关系,在10个环境因子中,岩石裸露率、土壤含水量、pH值、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这7个环境因子对群落的分布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和全钾含量可能是影响该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46.
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结构和动态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贵阳喀斯特山地云贵鹅耳枥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云贵鹅耳枥种群大小结构分初始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始衰型、中衰型、老衰型和偏途顶极型等7种类型,并呈现由初始增长型过渡到老衰型的变化;(2)云贵鹅耳枥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型和随机型,分布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种群在其散布和发展阶段多趋于集群型,而在其衰退阶段趋于随机型;(3)云贵鹅耳枥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呈现负增长;(4)云贵鹅耳枥种群是先锋种群,但在裸岩陡坡等特殊生境中亦能形成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47.
深圳福田红树林无瓣海桑+海桑群落N、P、K累积和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深圳福田红树林无瓣海桑 +海桑群落的 N、P、K元素的累积和循环。结果表明 ,该群落 N、P、K元素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 :3 8694.92、 5 848.62、 5 0 861 .47mg/m2 ,其中地下部分分别占 2 8.5 9%、41 .77%、 42 .0 8%。该群落氮、磷、钾元素生物循环中 ,年吸收量分别为 :1 3 2 40 .0 95、 1 887.70 5、 2 0 73 6.1 1mg/m2 ;年归还量分别为 :62 70 .5 85、 979.1 75、 63 5 3 .948mg/m2 ;年存留量分别为 :6969.5 1、 90 8.5 3、 1 43 82 .1 62 mg/m2 ;周转期分别为 :7a、6a、9a。群落各组分的氮含量最高 ,磷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8.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异和关联格局, 对于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群落构建和植物适应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漓江河岸带不同河段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研究区内3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 测量了样方内42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和木材密度(WD)的功能性状值, 并运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对3个功能性状进行群落内(α组分)和群落间(β组分)组分分解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1)群落平均LA表现为中游最小且和下游差异显著, 群落平均WD则表现为中上游显著高于下游, 群落平均SLA在两两河段间均差异显著。(2)不同河段的3个植物功能性状β组分差异显著且实际观测值均小于随机模拟的零模型分布, 但α组分在河岸带不同河段均差异不显著且3个功 能性状的α组分分布范围均小于β组分, 说明在河岸带不同河段的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筛选的作用要大于群落内种间的相互作用。(3)性状SLALA在群落间和群落内呈现出实际观测和随机模拟的相关性均较低, 暗示了LASLA各自代表了植物在不同生态策略上的维度; 但SLAWD实际观测值和随机模拟值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暗示这2个性状对于环境筛选表现出较高的整体趋同适应性, 体现了植物功能性状对群落间环境变异的依赖性大于群落内种间相互作用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49.
云贵鹅耳枥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探讨了贵阳喀斯特山地贵鹅耳枥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贵鹅耳枥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分形特征,其计盒维数为1.1853-1.7419,信息维数为1.1961-1.7051。集群型的贵鹅耳枥种群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均比随机型的高。计盒维数定量地反映了贵鹅耳枥种群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信息维数则揭示了该种群格局强度的尺度变化程度和表征了种群个体分布的非均匀性。这两种维数方法都适用于贵鹅耳枥种群分布格局分形特征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50.
李月娟  李娇凤  常斌  姜勇  梁士楚 《生态学报》2019,39(15):5555-5563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在不同尺度的变异和关联,对于揭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群落构建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岩溶石山青冈群落为研究对象,测量了研究区内20个样方74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和木材密度3个功能性状值,利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分析了3个性状在群落内部(α组分)及群落间(β组分)的变异格局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群落内3个植物功能性状的α值范围均大于β值范围,即物种相对于共生物种性状值的变化大于沿着群落平均性状梯度的变化。(2)植物功能性状比叶面积的种内差异引起的变化小于群落水平。(3)叶面积与比叶面积、比叶面积与木材密度、叶面积与木材密度的β组分相关性均最强,而α组分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较弱,即叶面积与比叶面积、比叶面积与木材密度、叶面积与木材密度两两性状间的相关性在群落间的依赖程度比群落内共生物种的依赖性要强,暗示物种在群落内和群落间采取不同的生态策略来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