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81.
3座南亚热带串联调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CC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韧  顾继光  聂祥  王伟  李秋华 《生态科学》2008,27(5):315-319
蛇地坑水库、南屏水库、竹仙洞水库是珠海市对澳门供水的3座串联水库,平均每天对澳门和拱北水厂供水2.2×105m3。但水库自身流域集水难以满足水量需求,从广昌和平岗泵站从磨刀门水道抽水通过管道输入南屏水库,再进入竹仙洞水库或由洪湾泵站由洪湾水道抽水先进入蛇地坑水库后再进入竹仙洞水库。当竹仙洞水库供水不足时,蛇地坑水库泄水向竹仙洞水库输水洪湾泵站取水点位于磨刀门水道的下游,水质较差,长期调水入库增加了水库的营养盐负荷。蛇地坑水库的调水主要发生在1月份和3月份,水力滞留时间较长;南屏和竹仙洞水库的调水入库频繁,水体水力滞留时间短,平均为23.5和10天。2006年对3座水库进行了富营养化和浮游植物调查,营养盐浓度较低的蛇地坑水库4月份发生了蓝藻水华,而营养盐浓度较高的南屏和竹仙洞水库的蓝藻的生物量均很低,前者以硅藻为主要浮游植物类群,后者以绿藻为主。是什么原因导致这3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蛇地坑水库的浮游植物以微囊藻、卷曲鱼腥藻、蓝纤维藻、小球藻和小环藻为优势;南屏水库浮游植物主要以假鱼腥藻、小环藻、针杆藻和微小多甲藻为优势种;竹仙洞水库浮游植物主要以衣藻、小环藻、游丝藻和隐藻等为优势种。三个水库相比较,蛇地坑水库4月份蓝藻占优势,其后主要以绿藻占优势,12月份是硅藻占优势;南屏水库4月份以绿藻为优势类群,随后的三个月以硅藻为优势类群,蓝藻在6月和8月为次优势类群,绿藻门的实球藻是12月份的优势种;竹仙洞水库浮游植物4月份丰度最高,绿藻门的四鞭藻是该时期的优势种,6月份竹仙洞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和4月份类似,但生物量明显下降,随后的三次采样,优势种更替较频繁,硅藻、绿藻、蓝藻和裸藻先后成为优势门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 对3座水库的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pH值、水位库容、正磷和水力滞留时间与浮游植物的分布关系最为直接;而透明度和降雨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蛇地坑水库中,总磷、正磷酸盐浓度是影响蓝藻丰度的主要因子,硅藻则与库容和透明度有关。在南屏水库中,硅藻在短水力滞留时间期间丰度高,微小多甲藻的丰度主要出现在丰水期。竹仙洞水库的绿藻分成两个集群:四鞭藻、游丝藻等大型绿藻在低温、低水位和较长水力滞留时间的4月份较高;小球藻、栅藻、月牙藻等小型种类则与较高的水位和正磷酸盐浓度呈正相关。南屏水库与竹仙洞水库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相似,蛇地坑水库的优势种则与它们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生物量上看丰水期南屏水库的硅藻为优势,而竹仙洞水库以绿藻为优势,主要是南屏水库截留了河流中含硅丰富的泥沙,且水体动荡更大的原因。影响这3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力滞留时间,短水力滞留时间抑制了南屏和竹仙洞水库中的蓝藻成为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582.
基于RAPD分析的高体PangPi地理分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高体鰟鮍Rhodeus ocellatus (Kner)属鲤科(Cyprinidae)?亚科(Acheilognathinae)鰟鮍属(Rhodeus),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沅江、澜沧江等水系.由于分布区域广泛,并有一定的形态差异,所以曾被当作许多不同的种类被发表,但在中国动物志中都被作为同物异名处理[1].  相似文献   
583.
基于大脑皮层互信息理论的睡眠分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睡眠的分级研究是睡眠状况分析和睡眠质量评价的前提和基本内容。目前国际通用的睡眠分级方法,是利用脑电信号另加脑功能信号(如肌电图、眼动电流图),且必须由人工来判别分析的。大脑皮层互信息理论是研究脑功能变化的有力工具。通过动态计算睡眠脑电四个导联之间的互信息时间序列的复杂度,并利用一个三层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六个级别的分类,6例720个不同时期的睡眠片段的测试表明,系统睡眠分级与人工分级的总相符率达到90.83%,且实现了睡眠动态自动分级。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可使系统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逐渐接近或达到人工分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584.
采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了产菊粉酶的多株菌株,并得到了1株产内切型菊粉酶较高的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菌株L1,以L1作为出发菌株经Co^60诱变后,得到1株产内切型菊粉酶最好菌株C10,其诱变后低聚果糖得率比诱变前提高了52.6%,酶活力提高了51.9%。  相似文献   
585.
农杆菌介导的单子叶植物早熟禾的转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种子和胚分别在两种培养基K3和K5诱导产生了早熟禾(Poa pratensis L.)一个品种Mado的胚性愈伤组织。K3培养基含有10.0μmol/L的二氯苯氧乙酸(2,4-D)、0.5μmol/L的苄氨基嘌呤(BAP)。K5培养基是K3另加0.5μmol/L的硫酸铜。光照条件为20~30μmol·m~(-2)·s~(-1)、16h光照、8h黑暗。温度保持在24℃。用携有bar基因和gus基因的pDM805质粒转化的农杆菌AGL1对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转化。共得到4个转基因株系。影响转基因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愈伤组织的胚性、光照条件、共转化时间、抗生素浓度、选择压力。本研究建立了单子叶早熟禾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案。  相似文献   
586.
靛蓝及其同类色素的微生物生产与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靛蓝类色素广泛应用于印染、食品和医药工业, 其环境友好的合成或生产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微生物生物合成。已经鉴定和分离了能够合成靛蓝类色素的多种微生物, 并且明确了起催化作用的主要是单加氧酶和双加氧酶。已经克隆和利用了一些加氧酶的基因, 构建了工程菌, 优化了其发酵过程。同时, 微生物合成靛蓝的生物转化也已经起步。这些进展将带来环境友好的靛蓝类色素的合成与生产。  相似文献   
587.
Rab11是Rab小分子GTP酶家族的成员.在细胞内膜泡再循环途径中,Rab11作为重要调节因子,介导膜泡从内体向质膜的运输.近年来随着对Rab11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该蛋白质在多种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现对Rab11的结构、效应蛋白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88.
采用正交试验法 ,研究了醋酸钠、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对紫杉醇产生菌HQD3 3 产生紫杉醇的影响。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提高紫杉醇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改良的S - 7培养基基础上 ,再加入醋酸钠 1 0g/L、苯丙氨酸 5 0mg/L、酪氨酸 1 5mg/L、亮氨酸 6 0mg/L ,可以使紫杉醇产生菌HQD3 3 产生紫杉醇产量提高到 2 0 3 6 5 6 μg/L。  相似文献   
589.
天南星科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南星科18属27种及菖蒲科1属1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具代表性的14种植物作了研究,结果显示:天南星科气孔类型变异较大,有不规则型,辐射型,平列型,胞环型及平列型和胞环型间的过渡类型,副卫细胞数目0-12个;表皮细胞长宽近相等,平周壁具条纹或否,垂周壁平直,弧形或波浪形,虽然气孔类型对天南星科分类上的意义不大,但与表皮细胞垂周壁形状,副卫细胞角质层纹饰等特征相结合对种间分类有一定意义,天南星科与菖蒲科叶表皮微形态明显不同,从而支持菖蒲属从天南星科中分出另立为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5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