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01.
滇牡丹复合群的GiemsaC—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BSG方法对滇牡丹复合群5个类群的GiemsaG-带进行了比较研究。在5个类群的根尖体细胞有丝分中期观察到10条染色体,其核型基本一致,均为K=2n=10=6m+2sm+2st。各类群的10条染色体都在着丝点附近显示出了GiemsaC-带,所有染色体的长臂上都没有显示出GiemsaC-带,。而短臂上的GiemsaC-带的数量和位置在娄各之间表现了一定的差异。除了滇牡丹第一地同源染色体中只有一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CT联合肿瘤标志物与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对于直肠癌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与特异性,为大肠癌的术前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间收治的86例直肠癌患者以及64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I组和观察II组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分别分析CT联合肿瘤标志物与MRI联合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A242、CA724)对大肠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与特异性之间的差别。结果:观察I组肿瘤标志物水平要明显高于观察II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A242、CA724对大肠癌患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7.44%(58/86)、26.74%(23/86)、84.88%(73/86)、72.09%(62/86)、33.72%(29/86),肿瘤标志物并联检测对大肠癌的阳性检测率为94.19%(81/86)。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准确率为97.67%(84/86),特异性为94.44%(136/144);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00%(86/86),特异性为98.61%(142/144)。结论: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与特异性均不如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因此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可作为大肠癌除病理学鉴定外最佳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临床特点,以探讨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KA合并GBS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电生理学、脑脊液改变、治疗进行总结。结果:2例DKA患者均急性起病,两例患者发病前1周均有呼吸道感染史,尽管DKA得到了纠正,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后被发现四肢力弱。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害。脑脊液示细胞蛋白分离。给予免疫球蛋白后,例1在出现肢体瘫痪后18天恢复至正常,遗留有四肢末端麻木感,例2在出现肢体瘫痪后1年肌力恢复正常。结论:DKA合并GBS临床少见,多发生在DKA纠正后一周左右出现四肢迟缓性瘫痪,早期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预后相对良好,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4.
内科是临床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教学是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步骤,是医学生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桥梁。传统临床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质量较低。上世纪60、70年代问题导向(PBL)的教学方法被提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向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帮助医学生建立完整的内科诊疗过程思维,进而达到临床内科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5.
106.
酪氨酸对hCG诱导兔离体卵泡蛋白质及R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酪氨酸抗hCG致孕酮生成作用的机制,本文利用~3H-亮氨酸和~3H-尿嘧啶掺和入兔离体卵泡的方法,观察了酪氨酸对蛋白质及RNA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酪氨酸对hCG诱导的蛋白质、RNA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同剂量的多巴胺或苯丙氨酸却无效。酪氨酸还抑制cAMP的生成,并可拮抗外源cAMP诱导蛋白质及RNA的合成。上述结果表明,酪氨酸可通过使cAMP生成减少和进入细胞内直接发挥作用两种方式抑制hCG诱导的兔卵泡蛋白质及RNA的合成。酪氨酸的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孕酮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我们采取将小鼠下腹壁切开,暴露膀胱,向膀胱内注入一定量的白色念珠菌(以下简称白念)菌液,并关闭腹壁的方法建立了此模型。对模型动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发现,其尿、肾中白念检出率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感染30天时为96%,60天时为53.8%。病理学检查发现,肉眼观察大多数肾脏均可见到轻重不同的改变,和对照组相比,肾重量有所增加;光镜下可见到确实的肾盂肾炎改变,至30天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8.
109.
为评价不同提取方法对河南地区白花蛇舌草粗多糖的得率、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杂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实验分别以传统热水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纤维素酶提取法从该药材中提取多糖。同时测定了粗多糖中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杂质含量(总蛋白和总酚含量)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能力、还原力等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法所得粗多糖相对于原药材的得率分别为6.77±0.09%、6.37±0.01%和4.81±0.90%;粗多糖中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289.14±1.33、246.83±2.33和278.92±2.92mg/g。粗多糖中总蛋白含量分别为28.59±2.21、23.26±2.43和4.96±0.18mg/g,总酚类成分含量分别为5.9±0.08、5.31±0.40和2.82±0.07mg/g。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粗多糖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出浓度依赖性,且均在3.0mg/mL时达到最大,对应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9.13%、85.87%和74.71%。另外,三种粗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在0.75~3.0mg/mL的浓度区间内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对应清除率的稳定区间分别为77.02%~77.90%、77.06%~77.96%和83.16%~85.73%。综上所述,以上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对白花蛇舌草多糖的品质影响较大,可以为豫产白花蛇舌草的品质鉴别、多糖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轮牧方式对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草地轮牧方式对草原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围封禁牧、连续放牧和二区、四区及六区轮牧下0~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围封禁牧草地以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为主外,其他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均以微团聚体为主;增加轮牧分区有利于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保持及大团聚体含量增加.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在连续放牧下最大,增加轮牧分区则呈现减小趋势,但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及几何平均直径(GMD)在禁牧草地最大,且随着轮牧分区的增加而增大;MWD和GMD与微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水稳定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六区轮牧和围封禁牧较高,二区轮牧和连续放牧较低;试验区微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含量贡献率较高,但0~20 cm土层中,轮牧分区越多则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越高.从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特征考虑,六区轮牧为研究区荒漠草原最适宜的轮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