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主要微生物及其代谢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在废水除磷处理中应用广泛.主要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机理的研究是有效调控EBPR工艺稳定运行与效能提升的基础.本文选取EBPR系统中最主要的两类微生物(聚磷菌和聚糖菌),从底物吸收机制、糖酵解途径、TCA途径的贡献以及聚磷菌和聚糖菌的代谢相似性等方面对这些微生物的代谢机理进行综述,评价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EBPR系统微生物学及其代谢机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EBPR系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郑木苹  王亮 《蛇志》2014,(4):433-435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1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的疗效及护理。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均在术后2~3周康复出院,跟踪随访6个月~1年,未出现病情恶化或死亡病例。结论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给予积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3.
江红  蔡永立  李恺  王红  王亮 《生态学杂志》2005,24(9):989-993
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随机选择10株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大树,每株选择冠层向阳枝条2枝,取其所有成熟叶片(2332片)对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栎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多样,计有15种,但出现频度有很大不同;顶食状和缘食状的频度分别在30%以上;切叶状、连续小孔状和大孔状的频度在10%~30%:小孔状、阴面食状、叶中脉、泡状的频度在6.4%~1.5%;其余6种类型的频度〈1%。对叶片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取食面积和频度,顶食状等3种类型频度高、取食面积大,对叶片的危害重;而阴面食状等11种类型取食面积较小,频度低,对叶片的危害较小;连续小孔状尽管取食频度高,但取食面积小,对叶片的危害也小。连续小孔状和切叶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连续小孔食状与阴面食状之间,切叶状、连续小孔食状与小孔食状之间则存显著负相关,其它取食状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反映出不同昆虫类型的取食生态位关系。石栎叶片昆虫取食率为13.6%,介于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之间;但石栎叶片的昆虫取食频率64%,小于辽东栎,可能是由于防御机制上的差异所至;此外,石栎叶片昆虫取食强度还受到植株本身因素和小生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大脑需要稳态系统来维持神经元的正常活动。睡眠不足会影响到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因此清醒时不断累积的睡眠压力会迫使哺乳动物进入睡眠状态,长时间清醒(睡眠剥夺)则会延长或加深随后的睡眠,这一现象被称为睡眠稳态(sleep homeostasis)。探明睡眠稳态的电生理机制有利于改善睡眠,治疗相关疾病,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围绕睡眠稳态的电生理机制,首先关注睡眠稳态公认的电生理标志物——慢波活动,接下来介绍神经元放电率的相关研究,最后从脑区差异、睡眠阶段、学习记忆和物种差异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5.
安西自然保护区放归的普氏野马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小种群,种群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捕食压力和近交衰退。因此,对这个物种制定长期的自然保护计划是当务之急。本研究通过对重引入普氏野马种群繁殖力和种群生存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西保护区野马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是由生育率(44.3%)低和幼驹死亡率(43.4%)高造成的,天敌捕食(35.3%)和疾病(26.5%)成为影响野马繁殖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普氏野马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80.9%的幼驹出生在5月和6月;(2)种群生存力分析(PVA)预测本放归野马种群未来100年的灭绝概率是60%,野马种群数量达200匹以上才能保证100年后90%的存活率;(3)参数敏感度分析显示,外部因素--狼袭对保护区野马种群的灭绝和种群数量最具影响力,其次是决定生殖成功的内部因素--生育率、最大繁殖年龄;(4)保护区野马小种群效应明显,疾病和幼驹羸弱而死亡的比例高(分别为26.5%和8.8%),合理的补充新个体是降低种群灭绝风险长期的管理对策。同时,减小狼对野马的捕食压力,加强幼驹的保护,是目前改善本区内普氏野马小种群生存状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6.
应用超声破碎碱提法制备自养小球藻多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小球藻多糖处理肝癌细胞,并通过MTT,双苯并咪唑(Hoechst33258)染色,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结果表明,1g/L的小球藻多糖作用肝癌细胞SMMC-77211 2h,对其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能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及上调凋亡执行蛋白Capase-3的表达来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国际上风行的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的学科整合已成为生物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寻找适合的生物学系统来进行从表型到基因型的综合研究是推动这一整合向纵深发展的一项必要的和带探索性的工作。被子植物花色的形成机理和有关代谢途径上的结构和调控基因在若干模式植物中已有相当了解,使花色成为适合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首选性状, 为进一步了解野生种中花色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介绍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Ipomoea)花青素代谢途径的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态学工作, 试图从多学科的角度提供有关花色自然变异的知识背景, 并指出未解决的生物学问题和预期今后可能出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生物量的地上-地下分配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 并且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会影响土壤碳输入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然而, 根系采样的困难使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中重要参数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R/S)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2006~2007年, 分别对内蒙温带草地19个样地中的42个优势物种, 以及青藏高寒草地16个样地中53个优势物种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进行了调查, 试图揭示个体水平上草地生物量的地上-地下分配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同时与群落水平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 总体上, 中国草地物种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的中值为0.78, 其中青藏高寒草地植物个体的R/S低于内蒙温带草地, 青藏高寒草地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相关生长关系的斜率显著低于内蒙温带草地植物. 中国草地植物个体水平的地下-地上生物分配并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 中国草地植物个体水平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随年均温和年降水没有明显变化趋势. 群落水平与个体水平的R/S存在很大差异, 可能的原因是个体水平根系采样不全而低估了R/S, 而群落采样低估了地上生物量同时高估了地下生物量致使R/S 被高估. 结果表明, 如果用之前报道的R/S可能会高估草地地下生物量.  相似文献   
49.
王亮  陆清声  王晨  廖明芳  景在平 《生物磁学》2010,(11):2137-2142
目的:探索简便、高效、精确的构建基于真实人体解剖形态结构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分析模型的方法。方法:利用Siemens Sensation Cardiac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基于1mm层厚获取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连续断层DICOM格式图像,导入Materialise MIMICS v12.11软件,界定目标区域后生成三维动脉模型,经网格优化处理去除低质量及相交面网格,保存结果输出,导入TGrid5.0软件,对主动脉面网格模型进行几何修复,使面网格扭曲率〈0.75,采用自由分网方式生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计算流体力学分析体网格模型,并对所构建模型进行血流属性、流场边界等界定,初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初步计算求解,确定所构建的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模型分别包含1857030,1820501,1844181,1849651,1858246及1814914个四面体单元。结论:利用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获取DICOM格式连续断层CT图像可快速、准确地构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分析模型,为进一步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三维回转骨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成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细胞是骨组织中主要的力学感受器.研究失重条件下骨细胞对效应细胞的调控作用对于揭示失重引起的骨丢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采用三维回转器模拟失重,探讨模拟失重骨细胞条件培养基(RCM)对成骨功能的调节作用.小鼠骨细胞系MLO-Y4三维回转培养72h后,收集回转条件培养基(RCM)和未回转对照组的条件培养基(CCM),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对硝基苯磷酸(pNPP)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RCM对小鼠成骨样细胞系MC3T3-E1增殖、周期及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RCM对MC3T3-E1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维随机回转72h后的MLO-Y4RCM可促进MC3T3-E1增殖:条件培养基培养MC3T3-E124h和48h后,50%RCM组比CCM组分别增加了1.62和1.60倍,差异显著(*P0.05),培养72h后,100%RCM组比CCM组增加了1.69倍,差异显著(*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条件培养基培养24、48和72h后,RCM组部分恢复CCM引起的MC3T3-E1细胞周期阻滞;MC3T3-E1的ALP活性在RCM组和CCM组之间无差异;RT-PCR检测结果表明,100%MLO-Y4条件培养基培养MC3T3-E148h后,降低了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OPN、OC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P0.01,***P0.001).实验结果表明,三维随机回转模拟失重培养骨细胞72h后的条件培养基促进了成骨细胞增殖,抑制了成骨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