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51.
论述了广泛省汕头潮阳市田心镇华林管理区沙质海岸风蚀地试验示范林的造林存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降水量过于集中,常年风大和冬连春旱等4个极为不利因素。试验采用黄泥客土和深埋造林可缓解这些不利因素,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沙质海岸风蚀地造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2.
论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和进化的关系   总被引:81,自引:4,他引:77  
钦俊德  王琛柱 《昆虫学报》2001,44(3):360-365
昆虫与植物是陆地生物群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昆虫选择植物作为食物和生长场所、昆虫为植物传授花粉两方面。该文集中讨论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有哪些因素与进化有密切的关系。植食性昆虫根据其寄主植物范围,通常分为专食性(寄主范围窄)和广食性(寄主范围广)。从生态关系来看,广食性的取食行为比专食性的更为有利,但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反,统观植食性昆虫的取食行为,有向专食性演化更为普遍的倾向。专食性发展有利于提高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效率,还可缓和天敌作用所造成的压力。根据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特点,目前已提出很多昆虫与植物的进化理论,包括成对的协同进化、弥散的协同进化、群落的协同进化以及顺序进化。在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中,以植物对昆虫的影响较昆虫对植物的影响更为重要,称为顺序进化是适宜的;昆虫为被子植物传授花粉造成互惠共生,其中的进化关系应称为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53.
多分DNA病毒及其在寄生蜂与寄主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DNA病毒(PDV)在协调寄生蜂与寄主的相互关系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PDV 的特征、PDV与寄生蜂的相互关系、PDV对鳞翅目寄主的免疫抑制及发育调节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4.
本书是接着 第一册出版后 (1963年,见昆虫知识第9卷第1期64页)在1964年出版的,其中包括6篇论文,按次为:1.Andersen,S.O.和T.Weis-Fogh:节肢弹性硬朊(Resilin);2.Beament,J.W.L.:昆由体内水分的主动运输和被动移动;3.Burkhardt,D.:昆虫对于颜色的辨识;4.Cottrell,C.B.:昆虫的蜕皮,特别有关表皮的硬化和暗化;5.Davey,K.G.:昆虫内脏肌的控制;6.Wiglesworth,V.B.:昆虫生长和生殖的激素调节。今将这几篇论文的内容扼要介绍如下。 节肢弹性硬朊是昆虫表皮中的一种橡皮状的结构蛋白质,1960年被发现后数年来在蝗虫蜻蜓等昆虫中被详细研究过。第一篇论文综述了这些研究的结果。此成分组成昆虫和甲壳类动物表皮的其些部分,其机能是给予表皮的这些部分以较大的变形能力,可以暂贮和释放机械能。在蝗虫和蜻蜓等昆虫中它是某些弹  相似文献   
155.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引起了自然科学上的变革,它把生物学从神造论一派的统治者手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们欢迎达尔文的学说,认为它是第一个真正科学的有机界的发育理论,虽然它有不少缺点,但基本上是令人满意地解决了近代动植物种的自然起源的问题,因而也为阐明人类史前历史而树立了自然历史的基础。“达文文推翻了那认为动植物的种是彼此没有任何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而第一次把生物学放置到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来,确定了各物种底变更性以及其间的继承性一样。”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究酸马奶提取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代谢产生的抗菌复合物K.marxianus p H 2.0和K.marxianus p H 8.0(简称为K2和K8)对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8的抑菌效果和细胞表面特性的影响。【方法】乙酸乙酯萃取法制备K2和K8,牛津杯法测定其对E.coli O8的抑菌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机酸的组成,试剂盒测定其毒素蛋白浓度,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E.coli O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其对E.coli O8生长曲线的影响,微生物粘附法测定其对E.coli O8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ONPG)法测定其对E.coli O8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结果】乙酸乙酯萃取法获得抗菌复合物溶液,其中p H 2.0水相与p H 8.0水相抑菌圈最大,冻干得K2和K8,主要组分为丙酸等有机酸和毒素蛋白。K2和K8对E.coli O8的MIC分别为0.025 g/m L和0.100 g/m L,MBC分别为0.100 g/m L和0.200 g/m L。K2和K8能影响E.coli O8的生长曲线,增加E.coli O8的疏水性和渗透性,且K2优于K8。【结论】酸马奶提取K.marxianus代谢抗菌复合物K2和K8能抑制致病性E.coli O8生长,影响其细胞表面特性。  相似文献   
157.
目的:通过构建携带针对microRNA-194 的shRNA载体及过表达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改变细胞 内microRNA-194 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microRNA-194 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探索microRNA-194作为骨肉瘤 生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PCR扩增pri-miR-194 及miR-194-5 成熟体,克隆于慢病毒载体plent-i GFP 中,转 染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收获并浓缩慢病毒颗粒,感染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进行MTT,流式,平板克隆等试验。结果:1.重组慢 病毒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过表达及抑制过表达重组慢病毒的滴度分别为1.5× 108 TU/ml及4× 108 TU/ml;2. microRNA-194过表 达的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 细胞增殖速度,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相较于其它实验组都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 microRNA-194 过表达及抑制过表达慢病毒表达载体;miR-194 的表达水平对U2-OS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造成显著影响。 microRNA-194 可能成为骨肉瘤治疗的潜在新靶点,但该基因对骨肉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8.
椎间盘病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是成年人疼痛和致残的常见原因,常常给人带来沉重的肉体和经济负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脊柱外科手术的进步,常规手术治疗在临床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没有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对临近阶段的椎间盘的退变起到促进作用,并且腰椎运动节段的融合加快了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变。腰椎独特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的研究及不同材质和特点的人工椎间盘材料的发展使人工椎间盘手术成为可能。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人工椎间盘假体设计与人生理的解剖结构更加吻合。术后可以保持瞬时和长期的稳定性,从而对邻近的椎间盘的退变起到抑制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除腰椎融合之外的另一合理选择,目的是使退变导致的疼痛可以稳定长期缓解,并重建椎间隙高度以保护神经,从而避免晚期关节突关节及邻近节段的病变,恢复脊柱的运动学和载荷特性。目前人工腰椎间盘有了长远的发展,适应症不断扩大,但仍有较多限制。期待在将来能够找出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的材料和设计,使之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腰椎疾病的治疗方式。现就人工椎间盘的类型、疗效、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9.
摘要: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逐年上升,已成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基质蛋白 (NMPs)、膀胱肿瘤抗原(BTA)、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酶(HA-HAase)、细胞角蛋白(CK)等诸多膀胱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其中,膀胱癌 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是一种可溶性的复合物,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而存在于膀胱癌组织中。检测尿样中BLCA-4 水平有望用于膀胱癌的筛查及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可用于普通人群与膀胱癌高危人群(脊髓损伤患者)的筛选与 检测;而术后病理组织检测BLCA-4 的表达也可为膀胱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提供参考。本文对近年来BLCA-4 在膀胱癌中的作用进 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研究Survivin和VEGF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肾癌组织和70例癌旁正常肾脏组织中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VEGF和Survivin在肾癌中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肾脏组织;Survivin和VEGF在肾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1%(53/70)和72.86%(51/70),在癌旁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0/70)、17.14%(12/7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VEGF和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VEGF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VEGF和Survivin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为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Survivin和VEGF在RCC中的表达关系密切,测定RCC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