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7篇
  50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6篇
  1960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目的】探究酸马奶提取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代谢产生的抗菌复合物K.marxianus p H 2.0和K.marxianus p H 8.0(简称为K2和K8)对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8的抑菌效果和细胞表面特性的影响。【方法】乙酸乙酯萃取法制备K2和K8,牛津杯法测定其对E.coli O8的抑菌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机酸的组成,试剂盒测定其毒素蛋白浓度,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E.coli O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其对E.coli O8生长曲线的影响,微生物粘附法测定其对E.coli O8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邻硝基苯β-D-半乳吡喃糖苷(ONPG)法测定其对E.coli O8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结果】乙酸乙酯萃取法获得抗菌复合物溶液,其中p H 2.0水相与p H 8.0水相抑菌圈最大,冻干得K2和K8,主要组分为丙酸等有机酸和毒素蛋白。K2和K8对E.coli O8的MIC分别为0.025 g/m L和0.100 g/m L,MBC分别为0.100 g/m L和0.200 g/m L。K2和K8能影响E.coli O8的生长曲线,增加E.coli O8的疏水性和渗透性,且K2优于K8。【结论】酸马奶提取K.marxianus代谢抗菌复合物K2和K8能抑制致病性E.coli O8生长,影响其细胞表面特性。  相似文献   
142.
目的:研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TAL)活性变化与磷酸化的关系。方法:SMMC-7721细胞培养,细胞周期同步化后分组加不同浓度(10%、1%)胎牛血清孵育,分别测定不同孵育时间(1、2、4、8h)TAL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TAL蛋白表达水平。磷酸酶消化法检测TAL活性变化与磷酸化的关系。结果:①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TAL活性在10%胎牛血清培养时明显高于1%胎牛血清,2、4、8h显著性差异(P<0.05)。②不同浓度(10%.1%)胎牛血清孵育2、4、8hTAL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③磷酸化消化后TAL活性,与消化前相比呈显著性下降。结论: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增加血清浓度明显提高TAL活性,酶活性变化与TAL蛋白表达水平无关,提示活性调节发生在蛋白翻译后修饰,其中磷酸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碳酸氢钠协同转运栽体(NBCl)在大鼠生后胰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定位.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m blot分别检测了NBC1核酸和蛋白在新生(PO)、P7、P14、P21和成年时期胰腺的表达情况,用Double fluorescence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析了NBC1在P7、P14和成年时期腺泡和β细胞的定位表达.结果:在大鼠胰腺生后发育过程中,NBC1核酸、蛋白在P14时特异高表达,而在P7和成年最低;在腺泡基底侧膜和β细胞膜有阳性信号,且在成年胰腺中β细胞膜阳性信号较腺泡基底侧膜强.结论:NBC1在生后发育重塑旺盛期特异高表达,而在凋亡旺盛期和成年期表达最低.与腺泡细胞相比在成年期NBC1更集中于β细胞.提示NBC1在胰腺生后发育过程中不仅与胰岛结构重塑而且与胰腺功能发挥相关.  相似文献   
144.
美洲斑潜蝇对四季豆的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刚  刘培廷  陆道训 《昆虫知识》2001,38(3):200-201
采取自然感虫与药剂控制虫量相结合的方法 ,人为造成 6个不同虫情梯度 ,分析虫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虫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成正相关 ,回归方程为Y =1 0 0 8+0 7661X ,再根据经济允许水平求出不同产量水平下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45.
光和GA3诱导番茄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AB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6.
本工作用改进的LH体外生物测定法,测定了一只川金丝猴两个月经周期的晨尿LH含量。结果表明LH峰分别出现在各月经周期的第16天和第11天。LH峰的平均水平为100.0±9.0 miu/ml尿[以人促黄体素(hLH)69/104作为标准],是滤泡期LH平均水平的6倍,黄体期LH平均水平的4倍。提示川金丝猴月经周期LH的分泌情况与人和猕猴的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47.
本书是接着 第一册出版后 (1963年,见昆虫知识第9卷第1期64页)在1964年出版的,其中包括6篇论文,按次为:1.Andersen,S.O.和T.Weis-Fogh:节肢弹性硬朊(Resilin);2.Beament,J.W.L.:昆由体内水分的主动运输和被动移动;3.Burkhardt,D.:昆虫对于颜色的辨识;4.Cottrell,C.B.:昆虫的蜕皮,特别有关表皮的硬化和暗化;5.Davey,K.G.:昆虫内脏肌的控制;6.Wiglesworth,V.B.:昆虫生长和生殖的激素调节。今将这几篇论文的内容扼要介绍如下。 节肢弹性硬朊是昆虫表皮中的一种橡皮状的结构蛋白质,1960年被发现后数年来在蝗虫蜻蜓等昆虫中被详细研究过。第一篇论文综述了这些研究的结果。此成分组成昆虫和甲壳类动物表皮的其些部分,其机能是给予表皮的这些部分以较大的变形能力,可以暂贮和释放机械能。在蝗虫和蜻蜓等昆虫中它是某些弹  相似文献   
148.
王琛柱  钦俊德 《昆虫学报》1996,39(4):337-341
本文报告了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l)与棉酚、丹宁酸单一和协同作用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和生长速率的影响。在离体条件下,STI、棉酚和丹宁酸均对中肠蛋白酶有抑制作用,以STI的作用最强。活体试验表明,人工饲料中0.84%(干重)的S丁I对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0.3%丹宁酸则对弱碱性类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0.3%棉酚对几种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均不显著。三者均能显著抑制幼虫的生长,而Sn与棉酚或丹宁酸的协同作用比三者的单独作用更能有效地抑制幼虫的生长发育和中肠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9.
目的:针对人Tudor-SN蛋白T103位点(103位苏氨酸,Thr103)制备兔源多克隆磷酸化抗体,并进行应激磷酸化的时相分析。方法:首先人工合成含磷酸化T103(pT103)位点的多肽,4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获取抗血清;然后以AKTA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对纯化后的抗pT103抗体进行鉴定;最后以In-cell Western法进行Tudor-SN蛋白的应激磷酸化/去磷酸化时相性分析。结果:(1)确定并合成磷酸化多肽“TIENKpTPQGRC”,收集约75 ml兔源抗血清,纯化后获取2.08 mg/ml抗pT103抗体;(2)当HeLa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以pT103抗体检测的磷酸化信号增强,可在胞浆中检测到颗粒状信号,与内源性Tudor-SN应激颗粒存在共定位关系;(3)在氧化应激及应激去除后恢复过程中,T10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呈现一定的波动性时相。结论:成功制备针对Tudor-SN蛋白T103位点的兔源多克隆抗pT103抗体,有助于从磷酸化修饰角度进行Tudor-SN在细胞应激方面的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150.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9):93-100
气候变迁,特别是洪水问题给地处三角洲的城市带来了与日俱增的风险。作为应对手段,提出一种整合性的洪水风险管理方法,该方法确保了洪水风险沟通在洪水风险管理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洪水的可视化作为洪水风险沟通的一种工具,在改变人们对洪水风险的观念方面有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使当地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洪水的剩余风险和未来风险。其中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可视化手段,它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与教育等领域提供了崭新的交互方式。首先,探讨增强现实技术(AR)在洪水风险沟通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关注增强现实技术的2 个关键应用领域:对现场决策的支持和针对高层次设计的可视化与对景观干预的评估。随后,展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所开发的应用,该款创新性的应用为洪水风险沟通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可视化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