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3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代谢特点。方法:选择老年绝经后女性RA患者共59例,检测患者血生化代谢指标如血糖、血脂、CRP等和骨代谢指标如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甲状旁腺素(iPTH)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患者的绝经时间、病程长度、OC、β-Crosslaps、iPTH显著高于骨量正常和骨量减少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显著低于骨量正常和骨量减少的患者(P均0.05)。RA患者的骨密度水平与是否使用激素和X线分期情况无关。结论:老年女性RA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出现骨质疏松的RA女性患者绝经时间更长,可出现脂代谢紊乱及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并具有高转换型骨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732.
目的:探讨用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条件培养基诱导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鉴定hUCMSCs的表面标记分子;通过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骨和软骨细胞确定其多系分化能力;将hUCMSCs培养在猪RPE的条件培养液中并添加诱导因子来诱导hUCMSCs向RPE细胞分化。对照组与处理组Q-PCR结果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 hUCMSCs表达CD105、CD90、CD73、CD44和CD29,但不表达CD34,CD45和MHCII等分子标记,在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培养基中可分化为脂肪、骨和软骨细胞。单独使用猪RPE条件培养液不能有效诱导hUCMSCs向RPE细胞分化,但联合应用猪RPE条件培养液和诱导因子(视黄酸,activin-A和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可有效诱导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RPE细胞标记分子RPE65、Mitf和Ck8/18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1±0.4、6.8±1.3和2.5±0.3倍(P〈0.05)。诱导产生的RPE样细胞呈多边形,但不含色素颗粒。结论猪RPE条件培养液联合诱导因子可有效诱导hUCMSCs分化为RPE样细胞,可能会为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合适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33.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人白细胞介素(IL)-38蛋白质的特性和B细胞表位,从GenBank中查得其序列,用生物信息学等方法预测人IL-38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等特性,并对其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方法:应用ProtParam tool、ProtScale、Emini和Kolaskar等程序或方法,对IL-38的组成、理化特性、亲水性、柔韧性和可及性等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预测其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结果:IL-38的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44.08%)和β-折叠(39.47%)组成。其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26-36、45-55、78-98和124-143等氨基酸区段。结论:首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IL-38基因及其蛋白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预测结果将有助于确定IL-38的B细胞表位,为IL-38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及研制IL-38单克隆抗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4.
目的:优化5′-cDNA末端快速扩增(5′-RACE)实验平台,用于定位副溶血弧菌(VP)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方法:提取VP的总RNA,用rDNaseⅠ消化去除可能污染的基因组DNA;利用T4 RNA连接酶将已知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连接至RNA的5′端,进而将其逆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采用巢式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DNA片段,并将其直接克隆入T载体;最后通过测序比对的方法确定靶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利用引物延伸实验进一步研究VPA1027的转录起始位点,以检验5′-RACE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5′-RACE实验结果表明,VPA1027、scrG、scrA、cpsA及VPA0198的转录起始位点分别为G(-103)、G(-70)、T(-205)、C(-129)和G(-238)(翻译起始位点为+1);引物延伸结果显示,VPA1027的转录起始位点也为G(-103)。结论:优化后的5′-RACE实验可以精确定位VP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  相似文献   
735.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富硒灵芝治疗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建立成功后富硒灵芝治疗组给予富硒灵芝水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辅助对比,空白对照组不加以任何干涉,分别于6周和12周处死大鼠各半。大鼠肝脏HE染色显示,治疗6周后富硒灵芝组脂肪变性程度及细胞肿胀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灶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富硒灵芝12周组大鼠比富硒灵芝6周组肝脏改善效果更佳;治疗6周后,富硒灵芝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DA和GSH,差异显著(P0.05);SERBF-1mRNA和蛋白表达:富硒灵芝6周组与模型对照6周组相比,只有微小差异(P0.05),12周富硒灵芝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距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αmRNA和蛋白表达:富硒灵芝6周组与模型对照6周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差异更加显著;胰岛素抵抗指数6周时没有改善,12周时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推测,富硒灵芝可通过调控大鼠ACCα的表达、以提高抗氧化能力及改善肝功能来治疗NAFLD,但药效疗程较长,可能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736.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BL21λDE3表达系统,表达出有活性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ToxR截短体蛋白,为进一步研究ToxR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VP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ToxR蛋白DNA结合结构域(ToxR-N)的DNA片段,并将其直接克隆入pET28a中,获得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λDE3中,所得菌株经IPTG诱导后能表达出His-ToxR-N蛋白。利用限制级凝血酶切除His-ToxR-N中的His-标签,进而以VP的calR和VP1687为靶基因,通过体外的凝胶阻滞实验(EMSA)验证ToxR-N蛋白的DNA结合活性。分别构建克隆有calR和VP1687上游启动子区的LacZ重组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入野生株(WT)和toxR突变株(ΔtoxR)中,通过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比较两株重组菌中靶基因启动子活性,以验证ToxR对calR和VP1687的调控关系。【结果】成功表达出有活性的ToxR-N蛋白,该蛋白对calR启动子区具有结合活性。LacZ结果显示ToxR对calR的转录具有激活作用,而对VP1687的转录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所表达的ToxR-N可用于后续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ToxR通过直接激活calR的转录表达,而间接抑制T3SS1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37.
诱导子在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仇燕  贾宁  王丽  王刚 《植物学通报》2003,20(2):184-189
诱导子作为一种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重要手段,用于红豆杉(Taxus)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研究效果显著。本文分别就生物诱导子和非生物诱导子促进紫杉醇生物合成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38.
水分胁迫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种群高度与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为期3年的水文模拟实验,分析了长期干旱与淹水胁迫对三江平原典型湿草甸、沼泽化草甸及沼泽群落的优势种群--小叶章和毛苔草种群高度和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群落中,小叶章和毛苔草种群高度总体均随水位升高而增加,毛苔草种群密度总体均随水位升高而下降,而小叶章种群密度随水位升高变化无明显规律性;随水分胁迫时间延长,各水位梯度下两种植物种群高度和密度具有波动性.研究表明,两优势种群在单优群落与混合群落中对水分胁迫均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种群竞争对两个种群的水分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两优势种群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与水分胁迫的幅度及持续时间有关,毛苔草种群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更为敏感,而两个种群指标中以种群高度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39.
目的:研究复方辛夷滴鼻液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6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儿仅接受氯雷他定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复方辛夷滴鼻液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60/63)]显著高于对照组[81.0%(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IL-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IFN-γ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辛夷滴鼻液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氯雷他定治疗,其能有效减轻机体炎症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40.
 以构件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对新疆阜康荒漠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自然种群构件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株冠幅是表征红砂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随着红砂植株冠幅的增大,植株高度明显增加,而且植株冠幅与植株的一级分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