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78篇 |
免费 | 527篇 |
国内免费 | 2249篇 |
专业分类
77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212篇 |
2021年 | 188篇 |
2020年 | 202篇 |
2019年 | 197篇 |
2018年 | 226篇 |
2017年 | 160篇 |
2016年 | 205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200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62篇 |
2010年 | 193篇 |
2009年 | 223篇 |
2008年 | 258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256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193篇 |
2002年 | 163篇 |
2001年 | 213篇 |
2000年 | 190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201篇 |
1996年 | 181篇 |
1995年 | 144篇 |
1994年 | 164篇 |
1993年 | 169篇 |
1992年 | 193篇 |
1991年 | 157篇 |
1990年 | 134篇 |
1989年 | 125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81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75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69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39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16篇 |
1976年 | 12篇 |
1965年 | 11篇 |
1964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从暴发水华的水体分离微囊藻(Microcystis)株,并依据gvpA-C间隔区和16S rDNA序列对其分型和比较。在gvpA-C间隔区序列中,有的类型具有一段172—176 bp的额外序列。以不包括额外序列的0.27 kb序列相比较,不同类型之间差异碱基位点达50余个。在16S rDNA碱基变异集中的0.69 kb序列中,不同类型之间有差异的碱基位点共有8个。与16S rDNA序列相比,微囊藻gvpA-C间隔区序列具有高度变异性,并且其PCR扩增可一步完成,不受其他细菌污染,因而可用于微囊藻株系分型。由于横向转移,2种分型存在交叉关系。此外,原本含有或不含有额外序列的微囊藻gvpA-C间隔区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中分别聚成一簇。 相似文献
172.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总被引:113,自引:8,他引:113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种景观表现形式,即岸边陆地上同河水发生作用的植被区域,是介于河溪和高地植被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目前,河岸带的保护和管理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并成为自然资源经营及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对国外河岸带管理有关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对河岸带管理的目标、作用、一般途径、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详细地介绍了USDA-FS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系统,文章最后指出,有必要在国内尽快开展河岸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3.
本文记述樟蚕姬蜂属Habronyx Foerster指名亚属Habronyx(s.str.)中的一新种。标本采自北京潭柘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文特征图由陆伯林同志绘制。 拟榨蚕软姬蜂 Habronyx subinsidiator新种 雌蜂:前翅长12毫米。头、胸黑色。触角柄节、梗节前面、脸、唇基、上颚除端齿外、眼眶外侧下端、触角鞭节、前足、中足、后足除基节及胫节端部外、翅基片、腹部除第二节背部纵斑外均黄至红黄色。翅脉褐色,翅痣浅褐,翅浅褐透明。体被致密短毛。头宽与胸宽 相似文献
174.
175.
(Ⅰ)对荨麻科楼梯草属的苞片和小苞片的形态进行了全面研究。(Ⅱ)该属原始群疏伞楼梯草组的雄聚伞花序苞片在每花序为15~90枚,纸质,绿色,狭卵形、狭三角形或条形,长0.5~4 mm,扁平,无任何突起,而与楼梯草族的冷水花属和赤车属的聚伞花序苞片极为相似,因此,上述各种形态可以视为楼梯草属苞片的原始特征,并据此观察到总苞苞片的以下演化趋势:(1)近等大,形状相似,在花序托边缘轮生形成一层→排列为二层,外层2苞片对生,较大,内层苞片较小,形状稍不同;(2)狭卵形,狭三角形或条形→宽卵形或宽三角形,或扁半圆形→由于长度强烈缩小,宽度增大而最终消失;(3)扁平→顶端兜形→船形→船形,顶端突起成细筒;(4)无任何突起↗背面有1龙骨状突起,或有1~6条纵肋或狭翅
↘顶端具短到长的角状突起→背面顶端之下具角状突起;(5)分生→基部合生→由于长度强烈缩小,宽度强烈增大,总苞苞片合生成一横条形狭片;(6)在数目上,由每花序的7~45枚,一方面增加到50~180枚,另一方面则减少到5枚以下。同时,观察到小苞片形态以下演化趋势:(1)膜质,半透明,白色↗具褐色线纹或呈褐色→呈黑色
↘薄膜质,透明,无色;(2)扁平→顶端兜形→船形;(3)无任何突起→顶端或在背面顶端之下具角状突起;(4)在数目上,由每花序的7~45枚一方面增加到100或数百枚,甚至达1千到数千枚,另一方面则减少到5枚以下,甚至到0枚。上述演化趋势有助于了解属下各级分类群的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6.
<正>始鼠科(Eomyidae)是一类已绝灭的小型的鼠类,在古近纪和新近纪时广布全北区,以北美(中始新世—晚中新世)和欧洲(早渐新世—晚上新世)发现的化石较丰富。过去在亚洲发现的始鼠化石极少。亚洲的第一个始鼠化石是1982年才发现的(郑绍华等,1982)。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亚洲陆续发现了一些始鼠化石,表明从中始新世到上新世时在亚洲已有始鼠生存过(Wang and Emry,1990;Qiu,1994,1996;Tomidaand Setoguchi,1994;Emry et 相似文献
177.
尽管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具有重大的治疗价值,然而在实际应用却受到体内半衰期过短因而需要频繁重复注射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两种不同分子量(5 kD和 20 kD)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PEG-PAL)对rhG-CSF的N端氨基进行了定点PEG化修饰.通过正交实验的统计学方法得到了最适修饰条件.研究发现,PEG化后的rhG-CSF具有了更高的体外稳定性,其体内活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体内作用时间得到很大延长.因此,对于rhG-CSF的N端氨基定点PEG化修饰,可以显著提高rhG-CSF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8.
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雄穗着生于植株顶部,雌穗腋生。雄穗一方面需产生足量花粉以保证雌穗授粉结实,另一方面由于对下部叶片的遮蔽作用和自身营养需求,其生长发育会同时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和能量分配,因此优化雄穗结构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雄穗性状包括雄穗分枝数、雄穗分枝长度、雄穗主轴长度、雄穗分枝总长度、雄穗分枝角度等,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自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开始利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方法解析玉米雄穗性状遗传结构;随着玉米自交系B73等参考基因组释放,以及DNA微阵列、基因组重测序等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成为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主流方法,目前已鉴定出大量玉米雄穗性状遗传位点。通过总结雄穗性状遗传定位研究结果,构建一致性图谱并挖掘定位热点区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雄穗性状遗传结构特征及指导雄穗性状候选基因克隆。此外,通过对调控雄穗发育的已知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可为解析玉米雄穗发育的遗传网络和调控通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9.
生态脆弱区抗干扰能力弱,明确其系统的生态潜力,在潜力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视角,尝试测度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同时以三产融合典型代表乡镇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和主导产业进行时空分析,最后对生态系统加以功能分区。结果显示:(1)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是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功能。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林地面积的增加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随之上升,在空间上呈现"中间低两翼高"的格局。(2)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潜力受服务价值与资源开发过程影响,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相对一致,呈现出"两翼高中间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直接导致林地的生态潜力增加,耕地的生态潜力减少。(3)研究区在退耕过程中形成以大棚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以农林特色销售为主的商品型种植农业,以山地苹果为主的林果产业以及以酒店商贸为主的服务行业。并随城镇一体化的推进,主导产业呈现出由传统粗放型大田种植向集约型设施农业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镇区分布为主的第三产业、依托拐沟坡地的林果产业和沿川道展开的设施农业的产业布局。(4)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区划分为城镇生态环境维护区(第Ⅰ类型区)、农业生态保护区(第Ⅱ类型区)、生态安全屏障区(第Ⅲ类区)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80.
为构建便捷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耐荫性综合评价体系并发掘耐荫种质, 以35个马铃薯品种(系)为实验材料, 测定块茎膨大期遮荫下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及收获后块茎单株产量和淀粉含量等指标。根据耐荫系数,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马铃薯耐荫性相关的13个单项光合指标转换为6个综合指标, 代表了全部信息的87.51%。以此计算各种质的隶属函数值, 并以主成分的贡献率进行加权, 最终获得所用材料耐荫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根据D值聚类分析结果将35个马铃薯分为4类, 其中Eshu10和Lishu6分别为耐荫性最强和最弱的品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马铃薯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 D=0.060+0.106Gs+0.214qP+0.143NPQ。同时, 用该评价体系鉴定为耐荫性强的品种(系)在遮荫后其产量和/或淀粉含量等指标减幅均低于耐荫性弱的种质, 表明该评价体系可用于快速评价和预测马铃薯种质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