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向莎莎  谢建平 《遗传》2023,(11):1018-1027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是生物体DNA复制后的一种常见修复系统,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其关键步骤由MutS和MutL蛋白家族的成员执行,尽管这种修复途径十分重要,但在许多古菌和放线菌基因组中并不存在MutS或MutL的同源蛋白。这类细菌(例如分枝杆菌等)采用另一种非典型的MMR途径,由核酸内切酶EndoMS/NucS发挥关键作用,与典型MMR蛋白(MutS/MutL)相比没有结构同源性。EndoMS/NucS介导的非典型错配修复在分枝杆菌DNA修复、突变和同源重组以及抗生素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典型MMR途径和非典型MMR途径,深入阐述了分枝杆菌EndoMS/NucS介导的非典型MMR途径及其最新进展,以期为分枝杆菌错配修复分子机制带来新见解以及对分枝杆菌抗生素治疗提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422.
陈笑  谢垚  张苗  姚莎莎 《病毒学报》2022,(3):523-527
针对某厂家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epatitis B virus nucleic acid,HBV-DNA)定量测定试剂盒声明的检测下限及线性范围下限的批内精密度进行补充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参照CNAS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GL039《分子诊断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182-2010《核酸扩增检测用试剂(盒)》,基于ABI STEPONE PLUS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某厂家HBV-DNA定量测定试剂盒声明的检测下限浓度(30 IU/mL)和线性范围下限浓度(100 IU/mL)的临床血清样本,进行相关性能评估。本次评估结果显示检测下限浓度为50 IU/mL(20次检测结果检出率≥90%),线性范围内最低检测浓度水平为300 IU/mL(变异系数CV<5%),与某厂家HBV-DNA定量测定试剂盒申明的检测下限不相符,批内CV<5%不能覆盖整个线性范围,故本实验室根据评估结论完善了HBV-DNA定量测定结果的审核规则,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为临床...  相似文献   
423.
【目的】为筛选吡啶高效降解复合菌系,促进高浓度吡啶废水的降解。本研究围绕吡啶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旨在获得吡啶高效降解复合菌系,为高浓度吡啶废水微生物降解及完全矿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从某农药废水处理系统好氧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个吡啶高效降解复合菌系MD1。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MD1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MD1的降解特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MD1降解吡啶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检测与鉴定,推测吡啶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结果显示,在温度30 ℃、pH 8.0、NaCl浓度0.1%的最佳条件下培养72 h,MD1对初始浓度1 400 mg/L的吡啶降解率为98.44%±0.27%。在属水平上,MD1主要由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布鲁氏菌属(unclassified_Brucellaceae)、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等组成。由代谢产物检测结果初步推测MD1对吡啶的代谢途径为吡啶→烟酸→6-羟基烟酸→2,5-二羟基吡啶→N-甲酰基马来酰胺酸→马来酰胺酸→马来酸→CO2+H2O。【结论】研究筛选得到一个可高效降解吡啶、降解性能稳定的复合菌系MD1。解析了MD1的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推测了MD1可能的代谢途径,研究结果丰富了吡啶降解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424.
针对文[1]仅考虑了各点回归方程间常数项可能不同,而忽略了其它回归系数也可能不同的情况,本文对伪变量形式进行了修正,通过引入伪变量的相互作用项,使得到的回归模型更合理,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425.
426.
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一带早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海省南部的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于杂多群中首次发现非筵有孔虫,建立2个组合,即Endothyra-Mediocris—Archaediscus组合和Bradyina-Endothyranopsis组合,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与华南、塔里木盆地、西秦岭、前苏联等地同期生物群可很好地对比,同时结合大冢相似系数的计算表明,青海南部地区在早石炭世属于特提斯大区华夏生物区华南省。  相似文献   
427.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七首中医经典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以筛选治疗UC的潜在共有的重要成分、靶点及通路,同时分析每首复方独有的重要成分、靶点及通路,并对重要证型脾肾阳虚型UC的重要靶点进行实验验证。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7首中医经典复方的4个共有重要成分、42个共有重要靶点、30个独有重要成分、14个独有重要靶点;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有重要靶点主要涉及炎症与疾病相关通路;每首复方独有通路主要涉及HIF-1、T细胞受体等炎症相关通路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相关通路;采用AutoDock vina对重要成分和重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番泻叶灌胃+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病证结合的大鼠脾肾阳虚型UC模型,灌胃给予附子理中丸混悬液(1.2 g/kg)21 d后,采用ELISA验证其重要靶点。结果表明,附子理中丸能显著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P<0.001)。本研究初步提示了七首经典复方治疗UC的潜在共性作用机制为消除炎症、调节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及抗癌等作用;附子理中丸可以调控TNF、IL-6等重要靶点,发挥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细胞受体等炎症通路相关;β-谷甾醇、豆甾醇、白桦脂酸、山柰酚等参与不同UC中医证型的治疗,为治疗不同UC中医证型的潜在药物发现及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也为UC辨证分型的潜在特异性评价指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28.
为了筛选获得可用于人冠状病毒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HCoV-OC43)分离与研究的细胞系,本研究利用表达海肾荧光素酶基因的重组HCoV-OC43(rOC43-ns2DelRluc)对28种常见真核细胞系进行了易感性高效筛选研究,进一步利用亲本病毒HCoV-OC43-WT进行了细胞病变效应的观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复制动力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8种细胞对HCoV-OC43易感,HCoV-OC43在其中5种细胞中表现出较强的复制能力,包括BHK-21、293T、Huh7.0、RD等常见贴壁细胞。复制高峰在第5d出现,但HCoV-OC43感染的细胞系在6d内均未观察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本研究为今后HCoV-OC43的复制规律、致病机制的研究以及筛选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的提供了参考细胞系。  相似文献   
429.
F蛋白—肝细胞的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30.
细胞膜损伤在骨骼肌、血管内皮及胃肠道上皮等组织较为常见,及时有效的细胞膜修复(plasma membrane repair,PMR)能够保证细胞存活,反之,细胞则可能“死亡”。PMR由许多“修补匠”协同完成,它们分工明确且呈现出一定的时序特点。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体(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的在细胞膜损伤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修补匠”,其由ESCRT-0、ESCRT-Ⅰ、ESCRT-Ⅱ、ESCRT-Ⅲ、Vps4-Vta1及ALIX组成,主要参与胞外出芽(budding)和多囊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MVB)形成两种修复途径。本文详细综述了ESCRT系统介导细胞膜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以期为细胞膜损伤的治疗靶点筛选及促恢复手段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