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植被物候是反映植被生长规律的重要指标, 对气候的反馈具有重要意义。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通过复杂的能量耗散机制与光合作用相关联, 提供了从空间直接探测大范围植被物候的可能性。为了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SIF反演不同森林类型物候的适用性, 该文以北半球35个全球通量网(FLUXNET)森林站点为研究对象, 利用2007-2014年SIF值和总初级生产力(GPP)通过双逻辑生长模型和动态阈值法来估算3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物候, 并采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评价SIF在估算不同森林类型物候时的差异性。主要结果为: 1) SIF对生长季开始时间(SOS)的估算精度高于生长季结束时间(EOS); 2) SIF能够更准确地估算混交林(MF)的SOS, 但是不能精确追踪落叶阔叶林(DBF)和常绿针叶林(ENF)的SOS; 3)春季季前短波辐射是驱动SOS的主要气候因素。综上, 建议在将来的研究中将SIF数据与其他遥感指数整合, 应用于不同植物类型的物候监测。  相似文献   
22.
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由3到4个锌指结构(zinc fingers,ZFs)和FokⅠ核酸内切酶的剪切结构域组成。锌指核酸酶(ZFNs)通过锌指结构(ZFs)与特异核酸位点结合,再利用FokⅠ的酶切作用切割DNA,引起特异位点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DNA双链断裂可以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 或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来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实现对基因组DNA的靶向修饰。介绍了锌指核酸酶结构、人工构建途径,作用机理和试验步骤,重点综述了锌指核酸酶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SITSSICH风险评分预测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h,rt.PA剂量0.9mg/kg体重)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风险的效果,为使用SITSSICH风险评分指导溶栓治疗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对86名进行rt-PA静脉溶栓(剂量0.9mg/kg体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ITSSICH风险评分,并记录总分及风险水平分层结果,按总分0、1、2、3、4、5、6、7、8、≥9分,分为10组,再按风险水平低危、平均、中危、高危分为4组,记录各组患者溶栓后有颅内出血(包括SICH)的比例,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SITSSICH风险评分0.5分、6分、7分、8分、≥9分各组SICH的比例分别为0.0%、8.3%、10.0%、25%和50.0%,卡方检验得x2=64.38,P〈0.001(线性趋势检验),提示随着SITSSICH风险评分值的增加SICH的比例也在增加,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SITS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低危及平均组的SICH比率为0%,中危、高危组的SICH比率分别11.5%,50%,卡方检验得xZ=-59.52,P〈0.001(线性趋势检验),提示SITSSICH风险水平越高,SICH的比例也越高,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另外,将SITS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分层和出血类型做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到spearman相关系数0.422,P〈0.001;说明SITSSICH风险评分风险水平分层和S1CH呈正相关。结论:对于经标准的rt—PA静脉溶栓方案(时间窗为4.5h,rt-PA剂量0.9mg/kg体重)治疗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SITSSICH风险评分分值的增加与SICH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SITSSICH风险评分是一个能够预测rt-PA静脉溶栓后sICH风险的简单易行的实用的I临床工具。  相似文献   
24.
以下辽河平原地区农田和不同退耕年限杨树林(一代10年生林,二代6年生林,二代15年生林)为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退耕还林后,除pH表现出一直上升趋势外,大部分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在退耕初期表现出下降趋势,但随着退耕年限延长又逐渐恢复并呈现升高趋势.2)土壤基础呼吸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林地显著大于农田水平,而磷酸酶和脲酶表现出相反趋势;3)垂直方向上,除了pH表现为表层低于下层外,其他大部分指标均为表层高于下层.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初期,土壤肥力呈下降态势,但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有恢复的趋势.该研究可为中国东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全长154个氨基酸,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为确定HBx的优势氨基酸序列和热点突变位点,在GenBank中下载所有HBx的氨基酸序列13950条,剔除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起始密码子非甲硫氨酸的序列,最后保留7126条.通过分析这7126条序列,计算出HBx每个位点的氨基酸分布情况,出现频率最高的氨基酸为该位点的优势氨基酸,其他氨基酸为突变氨基酸.154个位点的优势氨基酸组成HBx优势氨基酸序列.突变率>10.0%的热点突变位点有32个.其中第36、42、44、87、88和127位氨基酸有4种(突变率>1.0%)以上突变形式,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与肝癌密切相关的K130M/V131I双突变率为34.7%.通过7126条HBx序列与优势序列的同源性比较,随机选出其中50条序列(2条与优势序列同源性<75%,48条同源性为76%~99%),与23条参考序列及优势序列共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HBx优势氨基酸序列属于基因型C,这与基因型C为全球主要流行型一致.本研究首次系统性分析了GenBank中HBx的优势序列,确定了32个HBx热点突变位点和6个多态性较高的位点,为基于HBx突变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K1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K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56.9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为晚期的患者血清中TK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分期为早期的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中TK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K1在性别、抽烟史、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不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K1阳性患者两年生存率(42.22%)低于TK1阴性患者(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TK1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远处转移、TMN分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行冠脉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SPSS21.0分析冠脉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51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冠脉再狭窄(22.5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吸烟史、糖尿病史、脂蛋白a(Lp(a))水平、空腹血糖、尿素氮(BUN)、总胆红素、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以及直径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糖尿病史、Lp(a)水平、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61、1.944、3.593、2.798、2.449、3.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支架直径是冠脉再狭窄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数量,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Lp(a)水平、糖尿病以及吸烟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不断优化支架并根据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8.
WEE1激酶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能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的磷酸化状态,从而调节CDK1与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复合物的活性从而实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且对DNA损伤检查点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WEE1是G2/M期阻滞的关键基因,起着重要的监测作用,在一些癌症中过表达,抑制或下调WEE1激酶均能引发有丝分裂灾难,因此WEE1激酶抑制剂可能在抗癌治疗中有关键作用。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WEE1抑制剂与DNA损伤剂、化学药物等联合使用会得到比单独使用更为有效,且在p53缺失的癌细胞中能发挥更好的效果。目前WEE1已成为许多癌症治疗的关键靶点之一,其抑制剂MK-1775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且能增强一些DNA损伤剂对p53缺失的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本文就WEE1激酶及其抑制剂在抗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为解决在城市绿化中滥用化学农药引起的生态问题,研究了胡椒木(Zanthoxylum piperitum)叶片的精油成分及其驱虫、杀虫、杀菌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石油醚萃取胡椒木叶片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温度50℃、料液比1:5,得率最高为0.5123%。从胡椒木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25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酯类、烃类和醇类,占总峰面积的99.96%,而具有驱虫、杀虫和抗菌活性的成分占88.50%,包括肉桂酸甲酯(87.83%)、柠檬烯(0.18%)、薄荷醇(0.11%)、香茅醛(0.10%)、α-蒎烯(0.08%)、α-石竹烯(0.08%)、松油醇(0.04%)、石竹烯(0.03%)、羟基大牻牛儿-1(10),5-二烯(0.03%)和β-水芹烯(0.02%)等。20 mg m L~(–1)的精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5.38%,接近BHT阳性对照;但还原性低于Vc,表现出较弱活性,这可能与提取工艺有关。因此,胡椒木叶精油含有多种驱虫、杀虫、抗菌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开发为天然植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30.
泥沙埋深对苦草和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泥沙淤积对水生植物分解的影响,研究了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及两物种混合在底泥中不同埋深(0 和5 cm)的分解速率和养分动态,实验周期为117d。结果显示:(1)在0和5 cm埋深处理下,苦草、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的分解速率均表现为苦草最快,微齿眼子菜最慢,物种混合介于两单种之间。与0 cm处理相比,在5 cm埋深处理下苦草、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的分解速率显著降低(P0.05)。苦草在0和5 cm埋深处理下分解35天后干重剩余率分别为0和43.51%、在5 cm处理下分解82d后干重剩余率为0。微齿眼子菜和两物种混合在5 cm埋深处理下分解117d后的干重剩余率分别提高了31.09%和37.44%。(2)与0 cm处理相比,5 cm埋深处理显著抑制苦草、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的N、P释放。苦草在0和 5 cm埋深处理下分解35天后N剩余率分别为0和31.28%、P剩余率分别为0和24.45%。在5 cm埋深处理下分解117天后微齿眼子菜N和P剩余率分别提高了19.45%和14.73%、两物种混合N、P剩余率分别提高了41.57%和22.82%。(3)两物种混合在0和5 cm埋深处理下,其分解速率均表现为加和效应,但N、P元素释放在0 cm处理下分别表现为协同效应和加和效应,在5 cm埋深处理下均表现为拮抗效应。(4)随着分解的进行,5 cm埋深处理下的苦草和微齿眼子菜的微生物呼吸速率均显著降低,物种混合的微生物生物量始终低于0 cm处理。这些结果表明泥沙埋深显著降低了苦草、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的分解速率和N、P元素释放,物种混合的N、P元素释放在分解后期均因沉积作用而产生了拮抗效应。此外,泥沙埋深对分解的抑制作用与微生物呼吸及生物量降低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认识水生植物分解对沉积作用的响应机制提供资料,并为了解水生植物分解对底质营养动态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