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31.
罗望子胶的流变学性质和凝胶性能与常见胶种有较大差别。升高温度、提高浓度会增大其表观粘度,这与其单糖组成和多糖结构的特殊性有关。在低浓度下(2%,w/v)罗望子多糖胶水溶液为牛顿流体,而当浓度升高到2.5%(w/v)后呈现非牛顿流体的特性。罗望子多糖胶属于必须有糖存在下才能形成凝胶的氢键结合法。除此之外,罗望子胶粉也可与乙醇通过氢键作用形成高强度凝胶,这种性质是其他多糖胶所不具备的。实验发现,在乙醇体积分数为15%,胶粉浓度1%,85℃恒温搅拌10 min条件下形成的凝胶强度近1 000 Bloom g。在该凝胶体系中适当添加葡萄糖或蔗糖可提高其持水能力。  相似文献   
632.
采用无水乙醇对无患子果皮中的皂素进行提取分离。提取工艺研究表明,当固液比为1:6,在50℃,150r/min摇床中提取6 h后,无患子皂素的得率为37.5%。通过向提取液中分别加入丙酮和无水乙醚可将皂素析出分离,皂素得率分别为17.9%和32.0%。丙酮析出分离出的皂素得率较低,但疏松洁白,颗粒较细,纯度为90.5%。无水乙醚析出分离的皂素颜色微黄,颗粒较大,纯度为84.7%,得率高达85.3%,是理想的无患子皂素提纯溶剂。  相似文献   
633.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保护区,是我国地形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基于气温、降水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使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从海拔、坡度和坡向的角度探讨祁连山南坡NDVI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 1998—2017年,祁连山南坡生长季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增长趋势为0.023·10 a-1。NDVI值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化存在差异性,NDVI值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海拔2700~3700 m区域的植被覆盖状况较好,>4700 m区域的植被出现退化现象;NDVI值随坡度增加呈降低态势;NDVI值在坡向上的差异较小,但阳坡的植被覆盖状况好于阴坡。生长季NDVI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密切,生长季NDVI、气温、降水均具有14年的变化周期,而不同海拔、坡度、坡向的植被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不同,海拔<3700 m、>4700 m区域、坡度<25°区域和各坡向区域的植被均易受降水影响。  相似文献   
634.
外泌体(exosome)主要来源于细胞内的多囊泡内体,通过多囊泡内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胞外间隙,直径为30~100 nm,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及细胞间传递生物信息的载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外泌体能够促进神经再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本文对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这3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5.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国家公园被确定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后,对其生态环境保护、管制、修复提出了更高、更精准的要求。基于1980—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空间信息格局图谱,分析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一般控制区和核心保护区山水林田湖草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草地是公园主体景观,面积为8174.93 km2,其中,核心保护区草地面积是一般控制区的1.2倍;裸岩石质地是未利用土地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未利用土地面积的86.7%和79.4%;一般控制区的林地面积大于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的水域面积是一般控制区的4.9倍,核心保护区90.4%的水域面积为永久性冰川雪地;旱地主要集中在一般控制区。1980—2018年间,水域面积呈降低趋势,减少186.75 km2,其中,永久性冰川雪地下降最明显,一般控制区和核心保护区分别下降12.05和175.88 km2;林地、草地整体呈增加趋势,核心保护区高、中、低覆盖度草地的变化趋势均大于一般控制区,1990—2000年变化最明显,1980—2018年一般控制区高、中覆盖度草地和核心保护区高、低覆盖度草地存在退化现象;裸岩石质地呈上升趋势,而永久性冰川雪地呈下降趋势。永久性冰川雪地和裸岩石质地是公园内变化最明显的地类,核心保护区冰川退缩速度比一般控制区退缩速度明显,其转为裸岩石质地主要发生在1980—1990和2000—2010年。  相似文献   
636.
普甜玉米种子萌发期糖代谢和水解酶活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萌发是一个较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是种子贮藏物质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各种糖类化合物,为种子萌发提供碳源和能量。该研究利用两个不同来源、籽粒营养成分具有差异的普甜玉米种子动态分析了种子萌发期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代谢及关键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E22和T26两个普甜玉米种子的物质动员量、物质利用率、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存在遗传差异,其中淀粉含量较高的T26种子具有较突出的物质利用率,表明淀粉是影响普通甜玉米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在种子萌发4~8 d、6~10 d时,E22分别具有较高的蔗糖和葡萄糖含量,而T26是在萌发10 d时具有较高的果糖含量。随着种子发芽进程,蔗糖合成酶活性、淀粉酶活性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淀粉酶活性变幅较明显;进一步关联分析8个种子萌发物质利用性状间关系,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种子物质动员量主要受淀粉酶活性影响,而种子物质利用率则主要受糖含量多少制约。因此,提高甜玉米种子萌发期物质利用率对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增强其与杂草生长的竞争力,提高甜玉米产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7.
目的 探讨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管理效果。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能级进阶分层管理实施与否分为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护士分别为251人和283人。比较两组护士实践能力及职业态度。结果 护士实践能力、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各维度评分实施后组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 实施能级进阶护士分层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护士形成正向的职业态度,有助于培养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638.
以完整饱满的桔梗种子为材料,采用沙培控水方法进行盆栽实验,在沙粒(500g/盆)中分别均匀混入不同浓度梯度的保水剂(SAP)、保水剂与Na基膨润土(SAP+Na)、保水剂与Ca基膨润土(SAP+Ca)共3种保水处理技术,研究了不同保水技术对桔梗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g SAP、(1+9)~(1.5+2)g SAP+Na、(1+9)g SAP+Ca均可显著提高桔梗种子的萌发,促进根系的生长速率,增加叶片中的相对含水量,增强叶片SOD、CAT活性,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多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破坏,有效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同时,处理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了叶片产生光合色素的能力,有效增加ASA、GSH的含量,从而可抵御干旱造成的氧化胁迫,但随着混施浓度的增大,桔梗叶面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则会下降。研究表明,混施一定浓度SAP、SAP+Na和SAP+Ca可有效提供桔梗种子萌发所需适宜环境,减轻干旱胁迫对桔梗幼苗的伤害,且保水剂中混施Na基膨润土或者Ca基膨润土比单纯施保水剂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39.
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临床、病理和(或)培养符合孢子丝菌病诊断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PAS染色并统计孢子检出率。结果孢子丝菌病男女性别比例为1∶1.39。临床类型中固定型占58%。发病年龄40~59岁占48%。发病部位以颜面部及双上肢为主,分别为49%、45%。病理下典型"三区病变",约占23%。部分病例神经周围亦有炎性细胞的浸润。PAS染色孢子检出率为68%。结论孢子丝菌病以固定型为主,病理下结构模式多变,孢子检出率约70%左右。  相似文献   
640.
植物乳杆菌C88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胞外多糖能显著改善发酵乳制品及食品的流变学和质构特性.为进一步了解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本研究对参与植物乳杆菌C88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和鉴定.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植物乳杆菌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植物乳杆菌C88生物合成蛋白基因(cps4A)序列,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克隆了植物乳杆菌C88 参与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簇的部分序列(4.9 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基因簇中6个阅读框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的乳酸杆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96%);对各阅读框功能预测分析发现,这6个基因主要编码参与胞外多糖合成中的多糖合成蛋白、糖链长度检测蛋白、UDP-葡萄糖-4-异构酶和糖基转移酶.本研究将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调控多糖的合成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