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9篇
  3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外来植物紫茎泽兰的入侵机理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析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入侵扩张机制和控制策略,从其种群形成与扩张的生态适应性及遗传分化特性、对本地植物的竞争替代和可持续控制技术基础3个方面进行了集中研究.对紫茎泽兰的主要研究进展为:(1)入侵中国的紫茎泽兰在核DNA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隔离是导致遗传分化的主...  相似文献   
72.
本文报道含生物型增效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HaNPV)悬浮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数量的影响。作者筛选灭幼脲类似物作为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生物型增效剂,HaNPV 4.2ppm氟啶脲(chlorfluazuron)感染3龄初棉铃虫幼虫,感染幼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为2.24d,比单用HaNPV感染幼虫的LT50缩短2.66d。含生物型增效剂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在田间应用,施药后5d,对2代和4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4%-85.2%和70.7%-82.6%,施药后7d,对2代和4代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2%-86.3%和69.6%-82.9%。棉铃虫病毒悬浮剂中的生物型增效剂对天敌数量仅有轻微影响。含生物型增效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不仅能有效控制害虫,而且对天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几种茶树生理分析的比较郭金华,牛志电(安徽芜湖师范专科学院,241008)本文以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水古、杨树林、祁门储叶种为代表,通过对它们生理分析的比较来寻找出高产优质与生理特性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丘陵地区大田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茶叶不仅是我国人...  相似文献   
7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0个野生百合种或变种的叶表皮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种野生百合气孔器均分布于叶片远轴面,气孔器的长轴与远轴面细胞长轴方向一致,均位于远轴面细胞的端点处。气孔器形状从长椭圆形到近圆形不等;保卫细胞均为肾形,无副卫细胞,保卫细胞表面角质层均具条纹;表皮细胞角质层近于光滑或具条纹,均具蜡质,蜡质纹饰呈膜片状晶体或颗粒状;气孔密度、气孔器大小、近轴面远轴面细胞、垂周壁样式差异较大。(2)聚类分析表明,兰州百合、川百合、卷丹百合、紫斑百合、乳头百合、宝兴百合、山丹百合、大理百合、绿花百合、毛百合和有斑百合聚为类群Ⅰ;淡黄花百合、岷江百合和玫红百合3个野生种聚为类群Ⅱ;青岛百合单独为类群Ⅲ;宜昌百合、紫脊百合、通江百合、百合和野百合聚为类群Ⅳ,聚类结果总体上支持形态学分类的结果。(3)叶表皮形态对于区分野生百合不同种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75.
外来植物入侵的全境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外来种入侵地一般都远离其自然分布区(原产地), 如果只在其入侵地或者原产地进行研究, 很难真正发现其入侵性形成和成功入侵的根本原因。目前, 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和倡导对入侵种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表现同时进行研究, 即入侵种的全境性研究(whole-range studies), 为入侵生物现有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和入侵机制等提供解释。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入侵植物全境性研究的进展和成果, 分别针对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意义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目前已有的全境性研究主要是通过野外直接观测和同质种植园实验来比较入侵种在入侵地和原产地的生长、繁殖和生理生态等表型性状的差异, 以及应用分子标记方法比较入侵地种群和原产地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差异, 进行入侵植物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从而有效检验生物入侵机制的理论和假说, 深入阐明植物入侵的机制, 为制定入侵植物的防控策略提供指导。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外来植物入侵的全境性研究起步较晚, 现有研究的方法和内容还不够完善, 今后需要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6.
曾垂凯  牛雄鹰  许金龙 《生物磁学》2009,(16):3135-3138
以Karasek的工作要求一控制模型为分析框架,通过对三家企业219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工作属性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属性中的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均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二者所解释的心理健康方差变异量为7%;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的交互效应也能够有效预测心理健康。这些结果提示:工作要求过高和工作控制缺乏都会导致员工的心理健康下降,员工的心理健康是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大豆异黄酮是多酚类混合物,有防治肿瘤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能。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是合成异黄酮的关键酶。本文为了利用异黄酮的特有生物学功能,从大豆中克隆了该基因。方法:采用PCR扩增从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总RNA中分离了异黄酮合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UCm-T载体并测序。结果:得到全长1583bp的片段。以期用于构建诱导表达基因敲除系统,并用于无性繁殖植物的无标记基因转化。结论:序列分析表明,异黄酮合酶基因(IFS1)含1583个核苷酸,与已报道的序列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2%。  相似文献   
78.
水文气候影响下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时空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在水文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以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区、东营区和利津县为研究区,选取1985—2018年间20期Landsat系列影像,利用数值回归校正法进行影像光谱一致性转换,在此基础上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构建土壤盐分定量反演模型;根据最佳盐分预测模型反演的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数据,分析土壤盐分(SC)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水文气候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10个敏感光谱指数构建的土壤盐分反演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其建模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为0.769、1.125,验证R2、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752、1.203、2.08。利用2016年土壤盐分数据进行反演精度检验,实测值与反演值的R2为0.7279。该模型对1985—2018年20期影像进行土壤盐分反演的结果异常值在10%以内。研究期间,区域平均盐分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低的年份为1985年(3.14 g·kg-1),最高的年份为1995年(5.86 g·kg-1)。空间变化上,研究区重度盐渍土和盐土面积减少,轻、中度盐渍土面积显著增加(66.6%),盐渍土总面积呈扩大趋势。水文气候条件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气温对土壤盐分积累有促进作用,前半年和前1年的平均气温与含盐量均显著相关,R分别为0.507和0.538;土壤含盐量与区域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受前季黄河径流量的影响最大,R达-0.543。  相似文献   
79.
目的:建立杭白菊多糖的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杭白菊多糖含量的差异,为杭白菊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浙江桐乡、江苏射阳等5个产地杭白菊多糖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杭白菊多糖的含量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及稳定性测定结果均符合要求,不同产地杭白菊中多糖含量范围为5.27%~8.72%。结论:不同产地的杭白菊中多糖含量有一定差异,在评价的样本中,山东临沂地区杭白菊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0.
我国北方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湿度对植被指数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NOAA-AVHRR数据中的植被指数(NDVI)和我国气象台站所监测的土壤湿度数据,对我国北方地区的NDVI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8年来,北方地区土壤湿度不同区域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西北地区土壤湿度在增加,而华北和东北地区土壤湿度在下降。NDVI对土壤湿度的响应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我国西北地区植被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华北地区,敏感性弱的是东北地区;对于不同层次的土壤湿度,也表现为同样的区域特点。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敏感性减弱。这种敏感性也表现在不同季节变化上,春季华北地区土壤湿度对植被指数影响较大,其次是西北和东北地区,夏季和秋季北方地区土壤湿度与植被指数都有较好的相关性,以西北地区的相关系数最大,而冬季北方地区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