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利用RT-PCR方法,从紫花苜蓿中扩增得到一个新的转录因子MsDREB1基因cDNA,克隆该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包含一个长65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条含216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约为24.9kDa,等电点为6.11。蛋白质Blast数据显示,该多肽属于EREBP/AP2家族DNA结合蛋白的典型成员。进一步克隆了该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无内含子。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紫花苜蓿基因组中以2拷贝存在。  相似文献   
282.
唐古拉山地区渐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植被、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古拉山地区广泛出露早新生代陆相地层,较好地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古环境变迁的过程.通过在该区1:25万地质调查对雅西措组上段进行孢粉分析表明,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要成分,地质时代为早-中渐新世.在此基础上划分了3个孢粉植物群-气候期,当时植被是以松科植物为主组成的针叶林植被,从早期到中期喜湿热的蕨类植物和落叶阔叶树种增多;气候从凉爽湿润的南温带→半湿润偏干的北亚热带→偏干的南温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83.
自2011年7月16日起,通过每周1次的轮虫采集、实验室克隆培养、DNA提取、COI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九莲塘水体中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结构的快速变化,并在28 ℃和32 ℃及1.0×106、3.0×106和5.0×106 cells·mL-1斜生栅藻密度下研究了轮虫两姊妹种的适合度特征.结果表明: 所得4批35条COI基因部分序列共定义22个单倍型,其中共享单倍型3个.基于COI基因部分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22个单倍型聚合为2个支系(支系Ⅰ和支系Ⅱ);支系Ⅰ和支系Ⅱ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为14.8%~15.6%,它们应属不同的姊妹种(姊妹种Ⅰ和姊妹种Ⅱ).姊妹种Ⅱ的相对丰度较低(仅占1/35),出现时间较短(仅在第2批次出现);姊妹种Ⅰ种群内,3个共享单倍型所代表的克隆均存在重叠现象,而其他克隆存在替代现象.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轮虫的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有显著影响,食物密度对轮虫的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姊妹种对轮虫的平均寿命、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有显著影响,温度和姊妹种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温度和食物密度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后代混交率有极显著影响,食物密度和姊妹种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姊妹种Ⅰ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姊妹种Ⅱ,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姊妹种Ⅱ.  相似文献   
28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及缺血灶周边脑组织cAMP、PKA表达的影响,探讨康复训练促进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MCAO),选择Bederson标准评分为1-3分的模型大鼠42只,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n=24)、康复训练组(n=18),同时设立假手术组(n=12)。康复训练组大鼠于MACO术后48 h开始每天给予平衡木、转棒及滚筒训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缺血灶周围脑组织cAMP、PKA蛋白的表达,平衡木及网屏试验评定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 (1)康复训练组缺血灶周围脑组织cAMP、PKA表达在术后7、14、21d均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2)康复训练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较自然恢复组明显改善。结论康复训练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cAMP-PKA信号通路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85.
NDRG2(N Myc downstream regulator gene 2)是NDRG 家族成员之一. 以往研究表明,该家族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而该分子参与的细胞信号通路及调节机制尚未阐明. 本研究利用保守蛋白间相互作用(interologs)的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NDRG2相互作用分子,并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及His pull-down蛋白体外结合实验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 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细胞中存在多个可能与NDRG2发生相互作用分子.结合文献报道,从中选取了3个候选分子Gnb1、 Rgs16及 Rgs5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Co-IP及His pull-down实验结果表明,3个候选分子中,Rgs5蛋白能够和NDRG2蛋白相互作用,而其它2个候选分子与NDRG2的相互作用未获得实验室方法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实验室验证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省时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策略.通过这种策略证实NDRG2可以与 Rgs5蛋白相互作用,为后续NDRG2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线索.  相似文献   
286.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8例CH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干扰素,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和AST分别为(70.24±7.94)和(79.45±9.72),HA、PCⅢ、CⅣ和LN分别为(76.87±10.32)、(79.45±9.72)、(79.76±8.00)和(118.41±16.97),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87.
目的:比较中药单体化合物小檗碱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高脂饲料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作用,探讨小檗碱成为天然胰岛素增敏剂的可能性。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连续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诱导大鼠NASH,以预防给药的方式灌胃给予小檗碱(100 mg/kg体重)和罗格列酮(20 mg/kg体重),持续8周后取材。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评估NASH的病理程度,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肝组织中PPAR-γ的表达。结果:小檗碱和罗格列酮均能较好的干预高脂饲料诱导大鼠NASH的病理过程。此外,二者均能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上调肝组织中PPAR-γ的水平。结论:小檗碱和罗格列酮均能较好的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NASH病理过程,二者共同的药理机制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和上调肝组织中PPAR-γ的表达。该实验结果提示:小檗碱有望开发为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288.
马占相思树苗的低温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位力  苏开君  陈周裕  江萍  牛志刚 《广西植物》2003,23(5):470-472,475
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 PNG1 786 8家系树苗在人工气候室经低温处理后 ,没有因为僵化而失去生长能力 ,体内相关的生理指标产生明显变化。随着温度不断下降至 -6℃产生冻害 ,植株的电导率升高了4 5 9% ,脯氨酸含量升高了 6 2 .4 % ,可溶性糖含量升了 2 6 .2 % ,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了 2 5 .9%。表明马占相思PNG1 786 8树苗对低温有一定适应能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蛋白的含量提高可能是植株抗冷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289.
设计增温和放牧耦合试验研究增温和放牧对高寒植物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度的影响,选择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plinum)、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作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增温与放牧分别影响这4个物种气孔形态参数的不同方面:温度使4个物种气孔长度一致性地变小(P<005),放牧使气孔密度和潜在气孔导度指数(PCI)一致性地上升(P<0.05)。气孔密度对增温的响应趋势和气孔长度对放牧的响应趋势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气孔长度减小可能是对增温引起的水分胁迫的响应,气孔密度和潜在气孔导度指数上升反映出四种植物在本研究相应的放牧强度下存在补偿性生长的可能。  相似文献   
290.
亚铁杂交百合红芯Fangio的染色体与其加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亮  罗凤霞  牛立新  王贤  周涤 《植物研究》2006,26(6):699-702
对亚铁杂交百合红芯Fangio,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红芯为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n=3x=3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染色体组成为:R(2n)=3x= R(2n)=3x=12m(SAT)+3sm+3sm(SAT)+12st+3st(SAT)+3t,在第2、4、8、9、10、12染色体上有随体,其核型分类属于3B 型。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其试管苗和鳞片处理不同时间,均对诱导红芯百合染色体加倍有效,最高变异率达20%以上,部分变异苗为六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