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897篇
  302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麻疹病毒全长cDNA构建及其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目前使用的麻疹病毒疫苗,以麻疹病毒疫苗株为模板,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麻疹病毒cDNA克隆.用RT-PCR分6段扩增出麻疹病毒全长基因,通过酶切、拼接构建麻疹病毒疫苗株CC-47的全长正链cDNA序列,并精确地置于T7启动子控制下与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之前.克隆麻疹病毒CC-47株蛋白N、P、L编码区质粒并置于T7启动子控制下,用4个质粒共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在表达T7 RNA聚合酶的重组痘苗病毒VTF7-3的作用下进行病毒拯救.经免疫荧光、PCR等方法检测证实,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麻疹病毒.所拯救的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连续传3代后,仍能检出病毒抗原和核酸.  相似文献   
132.
PSⅡ核心复合物能量传递的飞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技术对光系统Ⅱ核心复合物的能量传递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用436 nm光脉冲激发叶绿素a分子、45l nm光激发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分子、473和481 nm光激发β-胡萝卜素分子,得到5组反应能量传递、电荷重组等过程的寿命组分:8~40 ps为核心天线中β-胡萝卜素分子通过相邻β-胡萝卜素分子或中间叶绿素a向叶绿素a分子传递能量的时间;85~152 ps为核心天线色素分子激发能传递时间;201~925 ps反映部分电荷重组过程;1.03l~1.2l ns为参与能量传递的色素分子从激发态衰退回到基态的时间;6.17~18.13 ns的长寿命时间组分归因于P680+Pheo-的重组过程.将荧光发射谱进行高斯解析,发现在核心复合物中还至少存在Chla 685 683、Chla 682 680、Chla679 673,677三种特征叶绿素a分子.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观察清道夫受体A(scavenger receprorA,SR-A)在鼻NK/T细胞淋巴瘤间质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 对鼻NK/T细胞淋巴瘤,鼻B细胞淋巴瘤以及鼻部炎症的石蜡标本进行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R-A的表达。结果 SR-A蛋白在鼻NK/T细胞淋巴瘤,鼻B细胞淋巴瘤和鼻部炎症中阳性率分别为92.7%,29.2%和6.25%。统计学分析发现,鼻NK/T细胞淋巴瘤中SR-A的表达与B细胞淋巴瘤和炎症中SR-A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SR-A可能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4.
从猪粪便中分离并筛选出高效生产酸性植酸酶和磷酸酶双功酶(appA植酸酶)的大肠杆菌菌株。通过PCR方法从该菌株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了植酸酶基因appA,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299个核苷酸。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通过转化的大肠杆菌BL21在试管摇床培养条件下得到了高效表达,其表达量达到692U/mL。酶学特性分析表明其反应的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35.
刘小香  孙爱华  王黎芳  何方 《蛇志》2013,25(2):249-251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适应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过硬职业技能、熟练岗位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因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以及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在医药卫生院校,生物化学是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体现职业特色,对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非常重要.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必须准确理解高职教育质量观、人才观,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 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才能保证自身优势,占领医学高等教育的一方市场,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本文从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素质四个方面探讨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的职业特色体现,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利用细胞凋亡和周期基因芯片研究As2O3作用前后NB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寻找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抽提对照及诱导组细胞的mRNA,通过逆转录将As2O3处理前后的NB4细胞cDNA进行生物素标记,用含269个目的基因的细胞凋亡和周期基因芯片进行杂交,GEArray软件分析,筛选出As2O3诱导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芯片结果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As2O3作用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共100条(占芯片基因总数的37.2%),其中97条(97/100,97%)基因表达上调,3条(3/100,3%)基因表达下调。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配体和受体家族、bcl2家族、半胱氨酸家族、DNA损伤检测和P53途径以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和激酶等基因。结论:As2O3主要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表达来诱导NB4细胞凋亡,其中TNFSF15、Apaf1、Caspase3和p16等基因可能参与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主要涉及TNF途径、线粒体途径、Caspase途径、细胞周期抑制途径和P53途径等。  相似文献   
137.
旨在建立适合葡萄的葡萄病毒B的RT-PCR检测技术。从感染葡萄病毒B的葡萄皮层中提取总RNA,以其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链,并利用两对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回收PCR特异扩增产物,与pUCm-T载体连接,并进行转化、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两对引物均能获得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长约460 bp和470 bp的扩增产物扩增片段序列与已报道GVB序列(序列号:X75448)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81%,经反复多次试验证实,利用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并进行PCR扩增检测GVB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8.
<正> 1983年以来,人们相继从人和大鼠等动物的心房中分离到心房利钠多肽(ANP)。但对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ANP了解甚少。由于ANP对机体循环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其强大的降压、利钠、利尿的生理功能,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曾报导过恒河猴心房肌细胞中存在着大量的ANP样物质,随后对此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活性检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索裳卷蛾变形孢虫的遗传发育地位.[方法]微孢子虫的SSUrRNA序列是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的重要工具.试验通过T-A克隆法对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ceraces)SSU rRNA核心序列进行了克隆,并采用近邻法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克隆得到了长为1228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 EU267796).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裳卷蛾变形孢虫与分离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Vairimorpha sp.Germany(GenBank AF124331)和Vairimorphaimperyecta(GenBank AJ131645)相似性最高,它们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中与寄主为鳞翅目昆虫的Nosema属聚为一类,与纳卡变形孢虫(Vairimorpha necatrix)为代表的Vairimorpha属为相邻集.[结论]结合其生物学特征,裳卷蛾变形孢虫确实为Vairimorph a属的成员,但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归入Nosematidae科可能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0.
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和同行们: 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动物学报》以双月刊、大开本的崭新面貌呈现在你们面前。作为一个展示我国动物科学工作者成果的窗口和通向国际自然科学大舞台的阶梯,《动物学报》将一如既往、忠实地报道我国动物科学的最新进展,并竭尽全力使之成为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园地。 《动物学报》创刊于1935年,她的历史就是一部我国动物科学艰苦奋斗的历史。我国老一辈动物学家如陈桢、秉志、童第周、郑作新、张致一、陈阅增和马世骏等先生,曾为之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动物学报》历届编委会的编委们和国内外论文评阅人以其智慧、心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动物学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动物学报》众多的撰稿人将凝集着汗水并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贡献给《动物学报》,并期盼通过《动物学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面对着颗颗赤子之心,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肩负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为了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扩大《动物学报》的影响,本刊改版后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质量,尽量缩短优秀稿件的发表周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并成为世界动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学术期刊。 亲爱的读者和作者们,让我们并肩携手,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动物学报》 (编委会)/(编辑部) 全体同仁敬启)/(2001年2月1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