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PNS)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哮喘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腹腔内注射氢氧化铝-卵清蛋白悬浊液(OVA-Al(OH)3)进行致敏,致敏完成后用2%卵清蛋白溶液(OVA)雾化激发,在激发前30分钟给药治疗,雾化激发6周。建模完成后,做心肺组织灌流,取左肺固定做HE染色,镜下观察评估气道病理学改变(气道狭窄阻塞率、气道上皮坏死糜烂率、上皮细胞杯状化生率、炎性细胞浸润率及平滑肌增生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测量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β1)的含量;行特殊染色,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基底膜厚度;取右肺组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白介素-17(IL-17)因子的水平。结果:1各组小鼠经心肺组织灌流后,与哮喘组比较,三七治疗组小鼠的肺部红肿减轻,肺表颜色较正常组略微泛红。2三七治疗组气道狭窄率、上皮细胞坏死率、炎细胞浸润率、平滑肌增生率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三七治疗组气道上皮细胞TGF-β1含量显著低于哮喘组(P0.001),肺组织白介素-17含量降低至哮喘组一半以下(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94,P=0.23)。4哮喘组、三七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支气管基底膜厚度分别为(0.7893±0.014)、(0.7216±0.016)、(0.5655±0.012)μm,哮喘组显著高于三七组和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建,并抑制其气道炎性。  相似文献   
172.
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病程相关(PR)基因一般在病原物侵染过程中受诱导发生转录上调.目前有证据提示植物PR基因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也发生转录变化,但其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还鲜有报道.为了解水稻PR蛋白质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特征,本文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调查了8个PR蛋白质在冷、热、旱、淹和盐等5种胁迫下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在冷胁迫下PR8表达上调,在热胁迫下PR1a、PR3、PR5和PR16表达下调;在旱胁迫下PR1a、PR2和PR8表达上调,而PR5 和PR16表达下调,在淹胁迫下PR1、PR2和PR15表达上调,PR1a、PR3、PR5和PR8表达下调;在盐胁迫下PR2和PR3表达上调,而PR1a、PR5、PR8和PR16表达下调.另外,对这些PR 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与胁迫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其中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TC-rich repeats和HSE的出现频率较高.这些蛋白质表达数据进一步佐证了PR蛋白在逆境胁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尽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3.
生物的识别与分类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步,早在公元前4世纪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经开始了;但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科学存在,则始于1758年林奈(Llrmaeu)的历史巨著《自然系统》(SystemaNature)第10版的问世。分类学在不足300年的发展历史中,已经逐渐成为对所有生物学分支学科都具有普遍意义和用处的基础性学科。    相似文献   
174.
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从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筛选鉴定了优势细菌25株,并测定了其中8株优势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拮抗性能.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根际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数量最多,占鉴定细菌总数的55.6%;这些优势细菌类群对番茄枯萎病菌和青枯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BS-5和苏云金芽孢杆BT-1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拮抗效果最为明显,其代谢产物的抑菌率分别为85.5%和83.8%;优势细菌代谢液比菌体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更强.紫茎泽兰根际丰富的具有强拮抗性能的细菌类群可能是紫茎泽兰不受土传病害侵扰的原因,也是其逃避天敌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根际有益微生物的反馈作用,紫茎泽兰在与当地植物竞争中直接或间接地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有利于其排挤当地植物,迅速扩张蔓延.  相似文献   
175.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成果可为制定惩处破坏者及补偿损失者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界定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方法和应用特点,主要包括市场价格法、生产函数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生产力变化法、人力资本法、旅行费用法、享乐价值法、权变价值评估和生态价值法.讨论了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及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6.
用健康昆明种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同时用不同剂量的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 la (Fabricius)幼虫油脂灌胃5周,摘除眼球取血,用试剂盒检测血脂值,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大头金蝇幼虫油脂处理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油脂处理组小鼠TG的浓度较高脂模型组小鼠分别下降20.70%、48.98%和56.06%;高脂模型组小鼠血清TC高达4.59 mmol/L,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油脂处理组小鼠TC浓度较高脂模型组小鼠分别下降16.99%、23.52%和25.4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明显,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油脂处理组小鼠HDL-C较高脂模型组小鼠升高11.74%、18.04%和18.9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连续饲喂大头金蝇幼虫油脂对小鼠肝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提示大头金蝇幼虫油脂具有治疗小鼠高脂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7.
肝脏注射醋酸引起局部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的目的是证实醋酸可引起肝局部坏死,并且作用强于无水乙醇。对鼠肝局部注射醋酸后,从大体及组织学改变观察局部坏死情况并寻找最适浓度。结果发现醋酸可引起注射局部坏死完全,与周围分界非常清晰,其中50%醋酸引起的坏死区平均直径最大,且明显优于无水乙醇。提示醋酸可以作为一种制剂,用于局部注射治疗肝癌。  相似文献   
178.
等压微孔过滤法是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手段。以往关于红细胞悬浮液等压微孔过滤的理论模型 ,没有考虑对过滤有显著影响并蕴含重要信息的滤膜堵塞现象 ,而且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考虑滤膜堵塞的前提下 ,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 ,能够从等压微孔过滤的实验结果方便地算出红细胞平均过孔时间τ和堵孔红细胞比例ε两个直观的变形性参数。分析了以往模型中的不当之处并加以纠正 ,得出了与新模型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9.
微孔过滤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统一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红细胞悬浮液过滤前后压积不变的合理假设下,并考虑到微孔滤膜堵塞现象,建立了微孔过滤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的统一理论模型-流导模型。该模型利用滤膜相对流导C与悬浮液滤过体积V之间的线性关系表达实验结果。利用这一模型,从微孔过滤实验得到了分别反映平均变形性和堵塞信息的两个微观参数;红细胞平均相对过孔阻力β和导致滤膜堵塞的红细胞比例ε。流导模型对各种不同的过滤方法给予统一的描述,对现有的过滤方法或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80.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20年来,长期苹果种植导致了普遍的土壤干层和大量的硝态氮累积,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明确不同树龄苹果园改种粮食作物后对深层土壤干层恢复(土壤水分变化)、土壤硝态氮累积与运移的影响,对于黄土高原土壤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渭北旱塬为研究区,选取10、15、20、30 a树龄的苹果园以及对应树龄苹果园改种为2、5 a和6 a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各样地0—10 m剖面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储水量和硝态氮含量的差异,基于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定量评估苹果园改种为粮食作物后对于深层土壤水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苹果园改种粮食作物后土壤水分迅速恢复,在2年之内均可恢复到7.0 m左右深度。(2)改种后土壤储水量对于改种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直接影响最显著,不同林龄苹果园改种粮食作物后,土壤剖面中硝态氮随着土壤水分的恢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淋失。改种前苹果园种植年限对于改种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起决定性作用,改种前林龄越长,改种后硝态氮累积量越大、淋失深度越浅。(3)土壤累积硝态氮的淋失滞后于土壤水分的向下运动。可见,不同林龄苹果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