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一种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在中国北方地区危害较重。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豆食心虫在中国东北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方法】测定了10个不同地理种群153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mtCOI)基因的657 bp序列,利用DnaSP 5. 0和Arlequin 3. 5. 1. 2等软件对大豆食心虫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水平和分子变异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0个地理种群间的COI基因共有36个变异位点和17个单倍型,其中1个单倍型为10个种群所共享。总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456,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度范围在0~0.634之间。总群体的固定系数Fst为0.12545,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6326,总基因流Nm为3.49,且各种群间的基因流均大于1,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水平较高。【结论】大豆食心虫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低等水平。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 D检验结果皆不显著,说明中国东北地区大豆食心虫在较近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出现种群扩张现象。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而种群间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在系统发育树上和中介网络图上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缺乏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各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线性相关性,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Waxy基因的RNA沉默使转基因小麦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下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通过RNAi策略转化小麦,以降低小麦种子中直链淀粉的含量。小麦中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是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 l,GBSSI,即WAXY蛋白),通过RT—PCR方法从小麦种子中分离出Waxy基因。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在基因组中存在3个Waxy基因。Northern杂交分析显示出在授粉后的小麦种子中检测到Waxy mRNA。利用RNA沉默策略,将Waxy编码区683bp的正向和反向片段以及150bp内含子,连接于表达载体pCAMBIA3300中玉米ubil启动子下游。以扬麦10号授粉后15d的幼胚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转化。通过PCR、RT-PCR和叶片离体褪绿实验鉴定出4株转基因植株。小麦胚乳I2-KI染色和直链淀粉含量测定表明这4株转基因植株直链淀粉含量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表明Waxy基因的RNA沉默使转基因小麦种子直链淀粉的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53.
除mtDNA突变以外,LHON的突变基因的杂合性、临床表现的不完全外显性和明显的性别偏向等问题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了解LHON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探索其进一步可能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抽取有mtDNA*LHON G11778A突变的LHON患者7人、正常携带者10人及正常健康非母系家庭成员13人的外周血,用PHA(植物血凝素)作为细胞氧化应激的促发剂,运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全血中氧自由基的变化。家系人群(包括病人和正常携带者)中全血氧自由基的变化在即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5),而家系人群二组间、即时组及10min组间的变化差异不大(P〉0.05)。在外界氧化应激刺激下,LHON家系人群组织或细胞中自由基/抗氧化物间的平衡状态更容易被打破,提示氧化应激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探讨一年生植物水蓼花大小在花序上和个体上的变化及花大小与花数量的权衡关系。在54株植物个体上随机选取一花序,在花序的基部、中部和顶部各选取1~2朵花,花大小(生物量)以基部最大(0.851mg),顶部最小(0.715mg),可能是由结构效应引起的。在每个体上随机采集4~20朵花,以其均值表示植物个体的花大小,花大小不随植物个体大小变化而变化。花朵展示和总花数均随个体增大而增加。在控制植物个体大小(地上部分营养器官生物量)后,没有发现花朵展示或花数量与花大小之间的权衡关系,表明个体资源水平的差异可能掩盖了花数量与大小间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55.
基因芯片研究中,基于不同的样品来源,基因含量,检测方法和分析目的,采用的核酸分离。扩增和标记方法各异。本综述了对核酸样品制备条件的优化,主要有核酸的单链化处理,片段化和标记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可显提高基因芯片检测的特异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人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在轮状病毒致病性中的作用。分离得到我国人轮状病毒97SZ8株,以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NSN蛋白C端86-175氨基酸并用G1utathione SepharoseTM 4B亲和纯化。将纯化蛋白分别以0.4nmol和1.5nmol的剂量腹腔注射新生Balb/C乳鼠,记录腹泻发生和体重变化情况。当注射0.4nmol GST-NSP4重组蛋白时,有1只小鼠发生-过性腹泻(1/6),给予1.5nmol重组蛋白时,实验组所有乳鼠都先后出现了腹泻,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研究初步在新生小鼠建立了一种人轮状病毒腹泻动物模型,该模型有望在人轮状病毒的致腹泻机理、治疗和预防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小泛素化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是一类重要的类泛素蛋白,研究显示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可以被SUMO化修饰。本文旨在观察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鼠中SUMO-1表达及修饰的变化,并探讨SUMO-1与AD病理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12月龄的APP/PS1转基因AD鼠脑内SUMO-1表达及修饰的变化,同时用免疫共沉淀及免疫荧光的方法研究AD鼠脑内SUMO-1与tau、APP和Aβ的关系。结果显示:(1)与正常野生型小鼠相比,AD鼠脑内SUMO-1表达及其修饰的蛋白增加,同时伴有泛素化蛋白的增加;(2)AD鼠大脑皮层的RIPA可溶蛋白组份中,SUMO-1修饰的tau增加,而AT8抗体识别的磷酸化tau的SUMO-1修饰减少,但422位点磷酸化tau的SUMO-1修饰没有明显改变;(3)SUMO-1与磷酸化tau、APP及Aβ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在AD鼠脑内SUMO-1可在老年斑的中部和周围分布,并且SUMO-1与AT8识别的磷酸化tau在老年斑周围的变性神经突起中有相对较多的共存,但与APP、PS422识别的磷酸化tau和Aβ的共定位很少。以上结果提示,SUMO-1在APP/PS1转基因AD小鼠脑内表达增加,并可能参与变性神经突起及老年斑形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58.
蜡蚧轮枝菌固体发酵基质的筛选与组分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虫病原真菌一蜡蚧轮枝菌菌株Tri—BA81进行5种单一基质和4种合基质固体发酵,初筛出谷子单一基质和谷子+麦麸+磷酸盐组合基质为最佳发酵基质,后者的产孢量是前者的3倍多。选取谷子、麦麸、磷酸盐和稻壳为4个组分因子,每个因子分别设有不同质量比例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4^3)进行优化组合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产孢量最高的正交组合为5号配方,分生孢子产量达1.68×10^10个/g。  相似文献   
59.
本文评估了分离自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的圆盘菌科无性型有性生殖能力。结果表明,由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获得的菌株的有性生殖能力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决定于不同的遗传特性。该试验支持了一种假说:仅能进行无性生殖的无性型菌株,很可能来源于逐渐丧失了有性生殖能力的全型菌株。  相似文献   
60.
细菌在线虫生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具有杀线虫能力细菌的特征、作用方式及其在线虫生防中的潜在应用等方面,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对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