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 构建和鉴定Hoxa11和EGFP双基因共表达真核载体.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 基因Hoxa11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EGFP的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Hoxa11经PCR,双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转染至CHO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质粒的表达,提取细胞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pEGFP-Hoxa1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Hoxa11能在CHO细胞中有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共表达Hoxa11和EGFP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CHO细胞中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oxa11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重建中适宜乔、灌、草种的生态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因遭受滥垦及过度放牧破坏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亟待进行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本文从为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植物物种上的支持出发,对适宜该区域生长与分布的乔、灌、草种进行了生态区划。生态区划的原则概括为4条:生态保育优先、有利生产发展、适地适树适草以及参考行政区划边界。在该原则指导下,依据限定农牧交错带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年最低日均温、年大于0℃积温、湿润度指数(年降水量与年大于O℃积温之比)、反映区域地表组成物质、地形及气候特征影响的土壤类型等,将农牧交错带划分为7个不同的生态区域,依次为:I.松辽平原西部及大兴安岭山地区,II.辽河上游风沙区,In.蒙古高原中、东部及冀西北山地区,Ⅳ.吕梁山、太行山、燕山山地区,V.鄂尔多斯高原风沙区,Ⅵ.陕北、陇东黄土高原区,Ⅶ.陇中及青海高原东部黄土区。在上述分区的基础上,对以往文献报道中出现的适宜该区域生长和分布的乔、灌、草,包括乡土种和人工栽培或引种的外来种,按其生态习性分别进行了细致的甄别选择,并在文中择其精要予以列出。  相似文献   
13.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的‘Black Magic’为试材,研究其块茎经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块茎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对块茎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GA,和IAA含量水平均呈上升的趋势,并且贮藏温度越高,GA,含量水平越高。脱落酸ABA含量与GA3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同贮藏天数均为15℃处理ABA含量水平最低,6℃处理ABA含量水平最高。随着贮藏时间延长,GA3/ABA、IAA/ABA质量分数比值越大。GA3/ABA、IAA/ABA质量分数比值与块茎萌芽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小鼠Myeloid ec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 1(Meis1)基因和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ce protein,RFP)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Meis1在生殖系统中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含Meis1片段的克隆质粒中的meis1基因片段,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DsRed-N1,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并转染至小鼠子宫;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外源基因Meis1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pDsRed-Meis1重组质粒正确;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源性Meis1高表达于孕D2的小鼠子宫;转染后冰冻切片结果显示,带红色荧光蛋白的阳性产物表达于孕D4的小鼠子宫内膜及全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eis1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孕小鼠子宫上皮、腺体和基质细胞内。结论正确构建了pDsRed-Meis1真核表达质粒,并成功转染及高表达于小鼠子宫,为进一步探讨Meis1在生殖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入院的5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全部5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有79人,占15.0%。分析显示,高龄、吸烟史、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是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从这些感染者的痰液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8株,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其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吸烟史、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低蛋白血症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caspase-3在老年豚鼠耳蜗的表达。方法实验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豚鼠年龄为33至35个月之间,对照组豚鼠年龄为2至3个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在两组豚鼠耳蜗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实验组耳蜗的表达呈阳性,阳性区域主要存在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在对照组耳蜗的表达呈阴性。结论Caspase-3在老年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呈阳性表达,提示caspase-3在豚鼠耳蜗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aspase-3在豚鼠内淋巴积水耳蜗中的表达。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豚鼠。用破坏并阻塞豚鼠内淋巴囊的方法造成豚鼠内淋巴积水模型。3周后处死豚鼠,取耳蜗分别用石蜡及火棉胶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aspase-3在耳蜗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豚鼠内淋巴积水耳蜗中表达呈阳性,阳性区域为耳蜗外侧壁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结论caspase-3在豚鼠内淋巴积水耳蜗中呈阳性表达,提示在内淋巴积水病理过程中存在耳蜗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山地植物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中一般将山体划分为等海拔间距的高度带, 以分析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格局, 其缺陷在于因各高度带面积不相等而可比性下降。为消除面积不相等的影响, 作者利用数字高程数据(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支持下, 尝试将贺兰山(海拔范围1,300–3,500 m)划分为等面积的数个高度带, 从而分析其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 (1) 贺兰山物种丰富度呈现为单峰式海拔格局, 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 m附近。(2)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坡度异质性是解释物种丰富度海拔分布格局的最优因子。高度带的坡度异质性越大, 意味着地形的起伏变化越大, 反映出生境类型越趋多样化, 从而可维持多个物种的共存。(3) 贺兰山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000 m 附近达到峰值, 可能与植被演变历史、气候条件、地形复杂度、生态过渡带和中间膨胀效应的共同影响有关。(4) 对山体进行等面积划带, 可直接消除面积不相等带来的影响, 与等间距划带的方法相比, 尤其在物种海拔分布信息准确度较高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濒危植物华木莲核基因组微卫星引物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木莲( Sinomanglietia glauca)是在江西宜春和湖南永顺发现的一种珍稀植物。为进一步探讨华木莲群体遗传学特征,本研究采用FIASCO法(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开发了七对华木莲微卫星引物,选取华木莲4个野生居群16个样品对每个位点进行多态性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七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NA)为2~7个,观测杂合度(H0)0.079~0.989,期望杂合度(HE)0.187~0.600。另外,使用九个华木莲近缘种对七对引物进行通用性检测,发现这些引物在醉香含笑中通用性最低(28.5%),在观光木中通用性最高(85.7%)。本文开发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将用于华木莲的繁育系统、群体遗传学等研究,同时也将用于木兰科其它近缘种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肠球菌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胆道肠球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0例未感染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象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肠球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并分析胆道肠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7、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原菌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鸟肠球菌为主,分别占56.67%(68/120)、22.50%(27/120)和15.00%(18/120)。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利福平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大于50.00%。屎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高浓度)、青霉素G、红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均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大于50.00%。鸟肠球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G、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表现出较强耐药性。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胆结石、胰腺癌及既往存在ERCP操作和APACHEⅡ评分≥4均为胆道肠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肠球菌感染患者会出现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的现象,其病原菌以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鸟肠球菌为主,其中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率,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合理治疗方案,以尽可能降低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