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目的:研究匹罗卡品癫痫模型中海马区TREK-2双孔钾离子通道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TREK-2在癫痫发病过程中的机制及意义。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lithium-pilocarpine)构建癫痫模型,分别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不同时间点(6 h、1 d、3 d、1 w、2 w、4 w、8 w)提取海马组织,利用western-blot检测海马区TREK-2随时间表达变化。并用TREK-2 si RNA下调海马区TREK-2表达,进一步观察对大鼠癫痫状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REK-2在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的3d开始降低(P0.05),1 w,2 w,4 w明显降低(P0.01),8 w时仍维持在很低水平(P0.001)。在TREK-2表达下调后,大鼠癫痫潜伏时间(latent period)明显缩短,癫痫持续状态1 h 5级以上发作频率(seizure frequency)明显增加。结论:TREK-2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的降低,且其下调加重癫痫状态的事实提示TREK-2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0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门诊诊治90例白癜风患儿,患儿局部皮损处白天外涂中草药复方增色液后日光照射,晚上外涂补骨脂素溶液后小型黑光灯(UVA)照射,同时内服中药复方制剂"乌梅汤",治疗全过程配合适时心理疏导,饮食调护与局部护理。结果:90例患儿经3个疗程的治疗与观察(每个疗程2个月)总有效率为42.2%(38例),其中临床疗效评价痊愈20例(22.2%),显效13例(14.4%),好转5例(5.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点在于内外中草药联合应用,白天外涂中草药复方增色液后日光照射,其光敏作用好而副作用小;同时内服中药乌梅汤,可改善患儿脾胃虚弱的症状;配合心理疏导,饮食调护与局部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03.
DNA是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其空间构象折叠性质使其具有很多的功能。利用核酸切割酶(cleaving DNAzyme)识别特定单链DNA分子并能够切割其中某条单链的性质来构建传感器,将特异性识别过程转化为凝胶电泳表征、释放荧光、比色现象的信号输出,同时能很好的和扩增反应结合来实现信号放大。核酸切割酶通过体外筛选技术获得,可以与靶物质(小分子、蛋白质,甚至整个细胞)特异性结合。由于具有制备简单,易于修饰和良好稳定性等优点,核酸切割酶被用于构建生物传感器以检测病原微生物,已应用到现场检测甚至医疗中的体内检测,结合已经成熟的检测设备血糖仪、横流层析试纸条带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广泛地应用到生物传感、食品安全、医疗在内的重要领域中。综述了近年来核酸切割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讨论了核酸切割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切割机理和产物、靶标以及表征手段,探索核酸切割酶在微生物实际检测中的意义。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核酸切割酶在微生物检测领域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4.
基于东北三省1981—2017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生育期资料,结合水稻障碍型冷害指标,分析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特别是孕穗-开花期光、温、降水资源以及障碍型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981—2017年,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呈暖干变暗趋势,≥10 ℃活动积温和日照时数增幅分别为73.5 ℃·d·(10 a)-1和17.7 h·(10 a)-1,降水量减幅为8.9 mm·(10 a)-1。水稻孕穗期,农业气候资源呈暖干变暗趋势,日平均温度升幅为0.27 ℃·(10 a)-1,日照时数和降水量降幅分别为2.06 h·(10 a)-1和1.90 mm·(10 a)-1;水稻开花期,农业气候资源呈暖湿变暗趋势,日平均温度增幅为0.12 ℃·(10 a)-1,日照时数减幅为0.83 h·(10 a)-1,与孕穗期相反,水稻开花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幅为1.35 mm·(10 a)-1。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在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发生频率和强度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期间,黑龙江省孕穗开花期发生障碍型冷害次数最多,强度最高,吉林省次之,辽宁省最少。  相似文献   
305.
瓣状核酸内切酶-1(Flap endonuclease 1,FEN1)是一种可以识别三碱基重叠结构(三核酸)并对其进行切割,释放出5’-flap片段的结构特异性酶,并且有着高效稳定的切割效率。基于此种特性,通过不同的信号输出方式,FEN1酶现被用于DNA、RNA、病毒等放大检测中。首先对FEN1酶的发现、性质以及作用方面做了相应介绍,然后根据所检测的靶物质不同,对FEN1酶所介导的生物传感器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甲基化检测、基因型检测、RNA检测、病毒检测、肿瘤检测和微生物检测等。此外,对FEN1酶与纳米材料的结合以及体内表征及治疗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还对传感器之间的原理、灵敏度、特异性及适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比较和优缺点的简单评价。最后,对FEN1酶所介导的生物传感器的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研发更便携、更灵敏、更准确的FEN1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06.
307.
急性脊髓损伤是骨科常见的严重疾患,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重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细胞移植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并取得较大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了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现状,其中对移植细胞的来源,移植的时机,移植的途径以及细胞移植存活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增加移植细胞存活率的预处理方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08.
目的:通过肌注催产素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研究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发生乳汁淤积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取催产素肌注治疗,对照组采取按摩加热敷常规治疗。结果:两种患者均治疗3-5d后,实验组治愈67(67.00%)例,有效30(30.00%)例,无效3(3.00%)例,总有效率为97.00%,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治疗30min及24h观察有效率发现实验组30min40(40.00%)例乳房胀痛及乳腺结节减轻,24h后97(97.00%)例乳房胀痛及乳腺结节减轻,用药后两侧乳腺导管直径分别对比,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同侧乳腺导管直径对比,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可见,用药后实验组乳腺导管扩张。结论:肌注催产素可以有效预防治疗产后乳汁淤积,出现乳腺肿胀症状,及时肌注,可以预防乳汁淤积出现。  相似文献   
30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大鼠骨质疏松形成的关系,为研究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关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采购的90只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大鼠分成观察组(n=45)以及对照组(n=45)。观察组制成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不作处理,对比两组局部骨密度,成骨细胞,骨小梁以及破骨细胞在视野面积中的比例,骨组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大鼠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椎体骨密度(BD)和椎间盘BD以及小关节B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小梁和成骨细胞在视野面积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破骨细胞在视野面积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和IL-1β以及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大鼠椎体BD、椎间盘BD以及小关节BD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去卵巢大鼠的细胞因子与其骨质疏松具有紧密联系,表现在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大鼠椎体BD、椎间盘BD以及小关节BD均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310.
尿液在哺乳动物间的化学通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尿液中挥发性物质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通过检索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质谱库,发现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杂环、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含硫化合物、烯烃类、酚类等86种化合物,并且不同个体气味包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2)雌雄个体尿液中分别特有的挥发性化合物共计10种,其中雌性特有6种,雄性特有4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尿液的化学成分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的尿液中挥发性化合物76种,雄性只有33种,说明四川短尾鼩尿液中化学信号雌性多于雄性;(3)四川短尾鼩尿液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一组分在不同个体间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四川短尾鼩尿液挥发性成分的化学通讯功能,并为引诱剂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