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RT_PCR技术 ,以SVDVHK’70为材料 ,扩增出VP2基因抗原区。将目的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双酶切 ,然后将酶切产物与酶切后的表达载体pGEX 4T_1进行连接 ,转化BL2 1菌体并提质粒 ,经酶切、PCR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GEX_VP2 ,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 ,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含有阳性质粒的BL2 1菌液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_PAGE分析 ,出现预期的目的蛋白条带 ,此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检测确定其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42.
运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SalⅠ对pKSGAG进行双酶切,获得HIV-lgag基因,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CI—neo连接,构建含有中国流行株HIV-1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I—neoGAG。经XbaⅠ/Sal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成功地构建了HIV-1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I-neoGAG。通过脂质体将pCI—neoGAG转染入p815细胞,G418筛选4周后,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所构建的HIV-1核心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能在p815细胞中高效表达,为下一步进行HIV-1 DNA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定点突变的原理,获得包含有口蹄疫病毒P1,2A,3C及部分2B编码区的目的基因片段,KpnⅠ和Xba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经筛选、鉴定及DNA序列分析后,将重组质粒pcDNA3.1/P12X3C转染BHK-21细胞,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细胞中表达的口蹄疫病毒抗原。结果表明,口蹄疫病毒基因片段正确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上,重组质粒pcDNA3.1/P12X3C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FMDV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44.
华北蹄盖蕨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蹄盖蕨(AthyriumpachyphlebiumU.Chr.)是我国北方常见的蕨类植物,野生资源极为丰富。本种株型丰满、叶端微垂,叶色青翠或叶轴玫瑰紫色,夏秋间由白变红褐色的马蹄形孢子囊群布满叶片背面,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为此,我们自1994年起,在进行野生观...  相似文献   
145.
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和天花病毒同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的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二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较强的传染性。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高致病性天花病毒,但致死率较低的MPXV至今却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隐患之一。2022年初,欧美地区多个国家暴发了非典型性猴痘(atypical monkeypox)疫情,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者通过对MPXV全基因组进行测序比对发现,已出现了MPXV变异情况。随着猴痘疫情(monkeypox epidemic)的快速蔓延,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MPXV流行,研制出更加安全、有效的猴痘疫苗(monkeypox vaccine)已迫在眉睫。现就猴痘疫苗及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6.
采用光化学疗法,外涂0.2%8-MOP半小时后以光化肤康灯(主峰波长365 nm,终端输出功率25.4 W连续可调,幅照度:930μW/cm2)照射,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平均治疗间期1月,治愈率51.67%,显效率23.33%,有效率21.67%,无效率3.33%。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果显示光化学疗法对神经性皮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7.
紫外交联免疫沉淀(UV cross-linking immunoprecipitation,CLIP)技术最初建立于2003年。通过紫外交联、免疫沉淀、逆转录及后续的高通量测序等步骤,可在全转录组范围鉴定特定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的靶标RNA序列和结合位点。在近20年的应用过程中,该技术被不断改进和完善,可操作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都有所提升,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有所拓展。本文对CLIP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际应用进行介绍,着重比较几种主流CLIP技术的异同,并对如何选择具体的技术路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8.
城市绿地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为人群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关注人群健康和绿地布局的城市绿地暴露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学科的前沿热点。目前国内外城市绿地暴露与人群健康研究仍处在兴起的初步发展状态,缺乏有效和公认的研究范式。尝试通过暴露科学的视角,研究城市绿地暴露及其人群健康效应的研究的热点领域:(1)从城市人群的绿地暴露特征来看,绿地暴露研究与现有旨在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暴露风险的传统环境健康研究的视角有显著不同,其目标是充分理解人群的绿地暴露特征及其产生健康效应的机制,鼓励和提高人群与绿地的有效和有益接触,服务于城市绿地和健康社区营造的科学规划和决策。(2)从城市绿地暴露的量化表征来看,现有的多种绿地暴露评价指标包括绿地可得性、绿地可及性和绿地可视性等多是表征了绿地的供给状况,并非直接的绿地暴露过程描述,未来可以结合城市人群的绿地暴露时空动态模式,参照总暴露数学方程来综合量化不同途径、访问周期、暴露时长等因素。(3)从城市绿地暴露的人群健康效应机制来看,现有绿地暴露的健康效应机制研究获得的通用理论性成果还不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不同绿地健康效应研究采用的暴露特征指标不同,绿地暴露特征影响人群健康存在显著的尺度性,以及缺乏统一的绿地暴露健康效应调查方法。绿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尤其突出,但绿地的人群健康促进功能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还鲜有应用,作为城市生态学与环境风险、公共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交叉前沿领域,相关成果将为指导健康导向的可持续城市/社区规划与建设提供直接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9.
氮(N)是高山和极地生态系统重要的限制性生长因子。目前对冻土区植物N利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完全融化期,而冻融循环期植物N吸收策略仍存在不确定性。以高寒紫花针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冻结期(晚秋)和融化期(早春)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植物对(15NH4)2SO4和Na15NO3的吸收量与偏好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冻结期紫花针茅冠层生长已停滞,融化期冠层尚未返青,但根系和立枯均可以吸收同化15N,具备吸收养分的需求。融化期紫花针茅15N在标记21天后15N-NH+415N-NO-3的总回收率分别为4.44%和6.91%,而冻结期紫花针茅在15N标记21天后15N-NH+415...  相似文献   
150.
可溶性有机碳在米槠天然林不同土层中的迁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米槠天然林(Castanopsis carlesii)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内米槠凋落物并通过挖剖面法分6个土层采集土样至1m。通过浸提米槠凋落物得到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液并在室内模拟其在不同土层的淋溶过程,不仅分析了土壤性质对DOC淋溶的影响,还研究了淋溶前后DOC化学结构的变化,以阐明DOC在不同土层中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探寻米槠天然林土壤的固碳潜力和DOC在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吸附DOC的能力更强,亲水性DOC与疏水性DOC间会争夺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位点,而且芳香化合物和大分子物质等疏水性DOC组分会被优先吸附;(2)红外光谱表明,芳香类和醚类等疏水性物质会优先被吸附,烷烃类物质却不易被吸附,土壤中原有的酚、醇类亲水性物质会被初始DOC中的疏水性物质置换出来;(3)土壤DOC的截留能力与粘粒、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和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是影响米槠天然林不同土层DOC截留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