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248篇 |
专业分类
7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1篇 |
1966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检测在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其与肺癌的相关性。方
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78 例肺癌患者、50 例肺部良性疾病及50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比
较治疗前后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肺癌组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较对照组、肺良性疾病组均显
著升高(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Ⅰ-Ⅱ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9.5 %,明显
高于CA199、CYFR21-1、CEA、NSE 任一单项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P<0.05);随着疗效的下降,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CA199、CYFR21-1、CEA、NSE 水平呈高表达状态,且其表达水平与肺癌病情程度密
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92.
三种双季铵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梭曼膦酰化和老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六甲溴铵(C_6)、十甲溴铵(C_(10))和百草枯(paraquat或PQ)对电鳐电器官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C_6是酶的完全竞争性抑制剂,它对梭曼膦酰化酶的老化反应有明显的延缓作用;C_(10)对酶的抑制分为两相,A相为完全竞争性抑制,B相为混合型抑制,它对老化只有轻微的延缓作用;PQ为酶的激活剂,而它对老化几乎无影响。概据这些结果可以设想,酶的活性区域的阴离子部位在梭曼膦酰化乙酰胆碱酯酶的老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各组分别16只。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后建立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建模第10天起,莫沙必利组大鼠给予莫沙必利注灌胃治疗。建模30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胃残留率,通过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胃动力,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各组胃窦ICC的相对数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而给予莫沙必利后胃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胃电图波幅和频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而给予莫沙必利后胃电图波幅和频率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胃窦ICC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而给予莫沙必利后胃窦ICC有所增加(P0.05)。结论:莫沙必利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胃动力,可能与其增加胃窦Cajal间质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4.
威海地区547例甲真菌病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流行情况。方法对547例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临床分析。结果547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423例,阳性率77.3%,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LSO)295例(53.9%),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SWO)36例(6.5%),近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PSO)78例(14.2%),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TDO)138例(25.2%)。共分离出429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354株(82.5%),酵母菌61株(14.2%),非皮肤癣菌霉菌14株(3.3%)。结论山东省威海地区甲真菌病病原体的分布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临床类型以DLSO型居多,其他依次是TDO、PSO、SWO。就诊人群中以20~50岁年龄段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95.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卵发生进行了研究。高碘酸-锡夫反应(PAS反应)结果显示: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为多糖类物质;在卵细胞发生早期颈卵器细胞内均含有质体,且淀粉粒含量丰富,随着颈卵器的发育,卵细胞以及颈沟和腹沟细胞内淀粉粒数量和体积均逐渐减少,最后退化消失。苏丹黑B反应结果显示:海金沙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也含有脂类物质,而卵细胞内并未有明显脂类物质产生;卵细胞质膜处也并没有糖类或脂类物质的积累。本研究从组织化学角度佐证了海金沙的特殊性,即既有原始蕨类的特征,又有进化蕨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
头状轮生链霉菌(Streptoverticillium caespitosus)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生物活性的最适pH为7。测活系统中必须加入Mn~(2+)或Mg~(2+),二者分别作激活离子时得到的酶的参数不同。Mn~(2+)对GS有稳定作用。一些金属离子如Ca~(2+)等强烈地抑制生物活性。GS的最适温度为50℃,对ATP、谷氨酸和NH_4Cl的Km值分别为1.75、2.78和5mmol/L。NH_4Cl的浓度小于10mmol/L时对酶有正协同效应,大于10mmol/L时对酶有负协同效应。GS可被氨阻遏,比活能被硝酸盐促进。一些代谢物对GS有累积反馈抑制作用。发酵过程中加入氨后无“氨休克”现象,高氨条件下的GS不受蛇毒磷酸二酯酶(SVPDE)的作用,所以此酶无腺苷酰化—去腺苷酰化调节。 相似文献
97.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系统发育学的深入研究, 在重构系统发育树时, 研究人员往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比如: (1)需要分析的样本数(物种数或个体数)不断增加; (2)需要分析的数据量迅速扩大。尤其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推动下, 基于分子信息的系统发育重建需要极大的计算量, 因此数学方法、 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辅助工具对于系统发育重建的效率和精确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是一种重要的系统发育重建方法, 提高其计算效率对系统发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该算法的优化改进需要生物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详细地阐述最大简约法的计算流程, 分析其参数选择对计算效率的影响, 帮助更多的计算机使用者, 在并不了解系统发育学基础的情况下, 更方便地针对实际的系统发育算法问题给出更好、 更快、 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同时为系统发育研究工作者, 较为清晰地解释最大简约法的构树思想和计算逻辑, 推动针对最大简约法的不断改进与优化。 相似文献
98.
99.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重现期洪水的影响——以奉化江皎口水库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洪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并导致设计洪水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指导流域防洪及水库洪水设计,以浙东沿海奉化江皎口水库流域为例,应用HEC-HMS水文模型模拟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不同重现期暴雨洪水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1985—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不同重现期洪水过程与洪水量级发生改变,其中,洪量和洪峰均增加,洪量较洪峰变化明显。LUCC对小洪水过程影响更明显,5年一遇以上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分别平均增加3%和7.6%,而小于2年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分别平均增加5.41%和11.91%。同时,LUCC使100年、50年和2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分别提前了15、6a和2a,即其对量级最高的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影响最大。此外,不同的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对洪水的影响程度不一,其中,林地向裸地转变对洪水影响最大,林地向灌草地转变次之,林地向耕地变化对洪水影响最小,且这种差异性在低重现期洪水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0.
道路及道路施工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小型兽类及鸟类生境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考察道路和道路施工对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野生动物的影响,我们在穿过若尔盖湿地的2条道路两侧,对距道路不同距离的小型兽类和鸟类分布进行了调查,其中小型兽类调查深度距离公路800m,鸟类调查深度距离公路400m。施工中的国道213线路两侧黑唇鼠兔(Ochotonacurzoniae)洞穴高密度区域离道路更远,在道路两侧400m处达到峰值,极显著高于距离道路10m处的密度;而在正常运营中的省道209线两侧,其洞穴密度在200m处达到最高值,与其他距离的洞穴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无论在国道213线还是省道209线,道路对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洞穴分布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正常运营的省道209线两侧,高原鼢鼠土堆密度最高区域为距离道路100m处;而施工的道路两侧高原鼢鼠土堆密度最高区域则出现在距离道路10m处,第二高峰出现在距离道路400m处。雀形目和隼形目鸟类的分布均呈现距离道路越远密度越高的趋势,但是只有距离道路400m处雀形目鸟类的密度显著高于50m与200m处;距离道路不同距离的样线中隼形目鸟类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施工中的道路对黑唇鼠兔的影响区域比正常运营的道路更宽,其公路效应域达到400m,400m的调查深度对鸟类尤其是隼形目鸟类来说可能还略有不足。但是,根据此深度的调查可以确定施工中的国道213线雀形目和隼形目鸟类的公路效应域宽度大于400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