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31.
P物质对动情期大鼠下丘脑—垂体轴系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Vijayan首次报道P物质(SP)与生殖功能有关以来,SP对生殖活动的影响已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的研究工作初步证明在雌性大鼠不同性周期中,下丘脑SP含量最高,垂体次之,卵巢内含量最低,并以间情期含量为最高,情前期次之,动情期最低;而血清中孕酮含量与SP含量呈反比关系。侧脑室注入SP拈抗剂可对抗SP对卵巢孕酮生成的抑  相似文献   
932.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入院病历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6名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分两组,每组53例。治疗过程中,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的患者记为对照组(53例);给予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患者记为观察组(53例)。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总疗效、UPDRS评分、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治疗价值。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UPDRS各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UPDRS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3.
为研究降香(Dalbergiae Odoriferae Lignum)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降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isopterocarpolone(1)、紫檀醇(2)、4,7-二甲氧基-2′-羟基异黄酮(3)、7,4′-二甲氧基异黄酮(4)、3-(4-羟基-2-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4 H-色烯-4-酮(5)、(3 R)-驴食草酚(6)、(3 R)-3,2′-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7)、美迪紫檀素(8)、(6a S,11a S)-高紫檀素(9)、3,9-二甲基-6 H-苯并呋喃[3,2-c]色烯-6-酮(10)。化合物1、2、4、5、7为首次从降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8和9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366.77±1.46、113.11±0.87、56.21±1.01、92.63±0.91μmol/L,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528.00±2.60μmol/L)。  相似文献   
934.
935.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影像学检查患者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与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IL-1、ACTH、E、NE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以及软组织的损伤,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应激反应,进一步促进手术后骨折的愈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36.
土壤有机碳(SOC)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10)是估算土壤碳收支动态的重要指标,但其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主要从气候环境、空间地理格局、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类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对Q10的影响进行综述,总结各因子对Q10影响的一般规律,比较其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相对贡献。Q10随温度和降水的增加而减少,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草原SOC分解的Q10高于森林,针叶林和落叶林SOC分解的Q10高于常绿阔叶林。土壤碳(C)质量与Q10呈反比,但在有外源底物输入时,C质量假说并不总是有效,在低质量土壤中提高底物可利用性可显著提高Q10。Q10随土壤中r策略型微生物(变形菌门、子囊菌门)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随K策略型微生物(酸杆菌门、担子菌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大气CO2浓度升高增加了Q10,而大气氮沉降降低了Q<...  相似文献   
937.
凋落叶淋溶过程产生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在森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亚热带不同植物生长型(阔叶、针叶和林下蕨类)淋溶产生的DOM数量、化学组成及结构等基本特征还不明确,尤其缺乏多树种的实验数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江西省亚热带人工林中常见的11种阔叶树、3种针叶树和4种林下蕨类植物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淋溶试验比较不同植物生长型凋落叶源DOM数量和光谱学特征的差异,并分析DOM数量和光谱结构与凋落叶初始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凋落叶淋溶产生的DOM数量和化学组成在植物生长型间存在显著差异,阔叶树凋落叶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全氮(DTN)数量最多,而蕨类植物凋落叶的溶解性全磷(DTP)数量最高;阔叶树和蕨类植物凋落叶DOM有更高的SUVA254和SUVA280值以及更低的S275-295和SR值,意味着它们有更高的DOM芳香化程度和更大的分子质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凋落叶初始元素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叶片物理性质(比叶面积、组织密度和饱和持水量)能够很好...  相似文献   
938.
肺癌作为当今世界最为致命的疾病之一,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作为肺癌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可与肺癌细胞上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s)和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mAChRs)结合,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近年来,全基因组数据研究表明,nAChRs与吸烟相关肺癌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对肺癌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乙酰胆碱信号通路在肺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成为肺癌治疗新分子靶点和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9.
MYB转录因子在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主要调控作用。为探究MYB转录因子在葡萄风信子(Muscari spp.)蓝色花色形成中的作用,研究以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为试验材料,基于课题组前期转录组数据库深度挖掘,经本地Blast比对分析,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1个R2R3-MYB基因,命名为MaMYB114(GenBank登录号:OQ615377),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异源转化烟草功能验证。结果表明,(1)MaMYB114开放阅读框全长为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MaMYB114蛋白含有R2R3保守结构域,属于R2R3-MYB家族AN2亚家族。(2)亚细胞定位及转录自激活结果显示基因定位于细胞核,且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符合转录因子一般特征。(3)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MaMYB114基因主要在花中高表达,表达模式具有组织特异性。结合不同时期花青苷含量变化模式,发现MaMYB114在着色期花青素含量高的花蕾中高表达,表明MaMYB114可能参与了葡萄风信子花青苷合成过程。(4)过表达MaMYB114促进烟草花青苷积累,表明MaMYB114正向调控花青素合成。本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940.
为探讨水胺硫磷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其机制,以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水胺硫磷按0.11、0.54、1.08、2.16 mg·kg-1剂量水平灌胃染毒2次,30 h后取骨髓细胞,采用慧星实验方法测定骨髓细胞DNA的损伤;采用Fenton反应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骨髓细胞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能力,同时对DNA断裂指标和这两种抑制氧自由基能力的活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浓度组小鼠骨髓细胞尾距和Olive尾距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水胺硫磷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0.11 mg·kg-1低浓度组小鼠骨髓细胞的抗超氧阴离子能力被显著诱导(P0.05),但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未被显著诱导;0.54、1.08、2.16 mg·kg-1各浓度处理组,抗超氧阴离子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被显著诱导(P0.01)。骨髓细胞尾距和Olive尾距均随着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能力的升高而增加,且呈线性关系(P0.01)。上述结果表明,水胺硫磷具有较强的急性遗传毒性,其毒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小鼠骨髓细胞产生氧自由基从而造成对DNA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