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PAL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5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9例PA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1例因常规体检发现,8例因腹痛、腹胀或腰痛就诊发现;其中单侧3例,双侧6例,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仅发现肾脏肿瘤,但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T细胞淋巴瘤;7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CHOP或RCHOP方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常规治疗;随访至2010年2月,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存活4年,1例在术后3年2个月死亡,余7均在2年内死亡。结论: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是明确诊断的好方法。术前确诊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避免手术,联合化疗应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62.
多光谱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光谱成像(multispectral imaging,MSI)技术在生物医学可视化方面是一种新技术,它结合了两个已建立的光学模块:成像学和光谱学。它的原理是基于液晶可调谐滤光片,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长(400-970nm)区域获取多光谱图像。自从MSI系统加上显微镜商品化以来,MSI已经成为一种快速发展的领域,可应用于细胞生物学、临床前药物开发和临床病理学等。国外已有大量关于MSI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研究报道,但国内报道少见。本文主要对多光谱成像的基本原理,近三年内该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早期行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 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和淀粉酶水平、血浆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考察治愈率症、感染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血浆内毒素、TNF-α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降低。结论:EN能改善ASP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及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来加强治疗效果,是SAP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4.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在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产妇足月生产的脐带血,分离纯化脐血干细胞,通过肝动脉途径,将纯化的脐血干细胞移植入患者肝脏内,于移植后2周、4周、8周进行肝功能、凝血指标检测,并于4周及8周行腹部B超及胃镜检查,观察患者移植后不同时间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60例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肝硬化患者术中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移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食欲不振、乏力、腹水等减轻甚至消失;血清学检测: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8周复查胃镜,食道静脉曲张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提高白蛋白水平及改善凝血功能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肝移植治疗的过渡或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PKP治疗37例共112节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例一次手术完成1节椎体,12例一次手术完成2~3节段椎体,12例两次手术完成3~4个节段椎体。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和呛咳。VAS评分术前为(8.55±1.22)分,术后1周为(2.12±1.09)分,术后3个月为(2.01±1.07)分;ODI值术前为83.02±11.14,术后1周为25.23±7.17,术后3个月为27.45±9.67,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明显。结论:初步的临床结果显示PKP是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单椎体信号改变者治疗效果好于多椎体信号改变者。多椎体信号改变者只选择第一责任椎的单节段PKP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多节段患者同时选择第一和第二责任椎一次完成PKP术效果可能好于分次完成。一次治疗多椎体病变更为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66.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8人,对照组48人。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R)、Borg呼吸困难指数(Borg dyspnea)、6分钟步行距离(6TWD)以及肺功能升级(WHO FC)等指标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mPAP、PVR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而CI、LVEF和6MWD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mAP与Borg呼吸困难指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mAP、LVEF以及6TW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充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67.
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3 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对106例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就诊顺序1∶1等分为自拟健脾化湿汤方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病例53例.两组患者在强调戒酒,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对照组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用药疗程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T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8.
基因型-表现型复杂生物系统由多基因群调控,细胞发生的信号传导路径、多基因相互作用与细胞系谱定位形成生物系统的结构-图式发生遗传学,但分子、细胞和器官的结构、图式形成机理还不很清楚。复杂生物系统的图式演化是细胞的物种进化、细胞形态发育的细胞发生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包括:1)物种基因组结构内等位基因替代构成物种内基因多样性调控;2)物种间进化的基因组结构层次级别的自组织化。系统理论应用于系统生态学(Van Dyne GM.1966)、系统生理学(Sagawa K.1973)、系统心理学(Titchener EB.1992)、系统生物医学(Kamada T.1992)、系统生物学(zieglgansherger W,Tolle TR.1993)、系统生物工程与系统遗传学(Zengg:BJ.1994)的建立,以及遗传学机理的生物系统分析。细胞的基因组结构自组织化形成生物的系统发生,基因组的结构变化形成物种的适应变异,生物体结构的基因组复制与表达的细胞自组织化构成生物个体发生。基于系统遗传学的工程应用,合成生物学探索生物系统泛进化,包括人工生物体的遗传工程、基因调控和仿生智能的纳米生物机器,构成生物系统的人工引导进化。  相似文献   
169.
生物炼制技术(biorefmery technology)或白色生物技术(white biotechnology)近几年受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影响而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大宗化学品,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气、生物氢气以及1,3-丙二醇、2,3-丁二醇、乳酸、琥珀酸、丁醇/丙酮等。2006年原油价格由40美元/桶上升至70余美元/桶.最高达到75美元/桶:  相似文献   
170.
油松水源保护林人工诱导更新与定向恢复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松水源保护林为对象,进行人工诱导更新与定向恢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郁闭林分内油松更新苗密度平均为5 375株.hm-2,更新苗年龄为1~2年,而在人工Gap“效应岛”样地内,更新苗密度平均为17 062.5株.hm-2,其中1~2年、3~4年、5~6年生更新苗分别占73.44%,13.97%和12.59%;生长季光照强度在0、1.5和2.0 m三个不同高度梯度上,在Gap内部的平均值分别为289.0×100、542.0×100和589.0×100 lux,在对照林分内分别为139.0×100、146.0×100和246.0×100lux;从夏季观测到的空气温度平均值日变化分析,在白天Gap内的温度高于郁闭林分内部,温差可差2~3℃,在夜间Gap内的温度低于郁闭林分内,温差可差0.5~1℃;在白天6:00~11:00,人工Gap“效应岛”内空气湿度明显低于郁闭林分内,在其它时间段大致相当;对于同一层次土壤而言,Gap内的土壤温度明显高于郁闭林分内且变化幅度大,在0、10和20 cm三个梯度上Gap与郁闭林分相比土壤温度最大差值分别可达10、5和2℃;0~10、10~20和20~30 cm三个层次平均土壤含水量在Gap内分别为16.9%1、5.1%和12.3%,在郁闭林分内分别为14.6%、12.5%和9.9%。总体上比较二者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有显著差异,因此人工Gap“效应岛”的创建是诱导其内部微环境因子变化的基础,也是油松水源保护林定向恢复更新的机理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