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离子束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含腐败秸秆的土壤中分离出刚果红水解圈与菌落比值(D/H)较大的7株纤维素酶产生菌,其中菌株S-1分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酶活(CMC酶活)最高,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以之为出发菌株进行离子束诱变,采用酶标仪高通量酶活测定法筛选出CMC酶活较高的突变菌株进行传代培养,测定其传5代后菌株的CMC酶活,得到15株CMC酶活较高的突变菌株,其中突变菌株308的菌落形态变化较大,其CMC酶活最高,接种24 h后比出发菌S-1提高了84.4%,且突变菌株308的CMC酶活的提高具有遗传稳定性。表明离子束诱变对于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小麦幼苗低温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抗58小麦为材料,探究在冷驯化条件下,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及抗冻应答因子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两组小麦幼苗,分别用双蒸水和100μmol/L茉莉酸甲酯溶液喷施4℃低温处理组,低温处理一周。生理生化结果表明,100μmol/L浓度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处理的小麦幼苗存活率达91%,较低温处理组显著升高,细胞内SOD、CAT和POD活性分别较双蒸水喷施对照组活性升高34%、50%和14%,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30%,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14%,MDA含量相对下降5%,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具显著性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100μmol/L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显著升高冷驯化条件下小麦幼苗中抗寒应答转录因子TaCBFⅣd-B4、TaCBFⅢd-B19、TaCBFⅢc-D3和TaCBFⅢd-D19表达量,其中TaCBFⅣd-B4抗冻应答转录因子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100μmol/L外源茉莉酸甲酯的喷施能够增强小麦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43.
对簇瘿蚊属Acinacistyla Fedotova&Sidorenko的属征进行修订,编写该属世界分种检索表(雄性),并记述采自贵州、云南、江西和河南四省的该属1新种,命名为短瓣簇瘿蚊Acinacistyla brevilobata sp.Jiao et Bu,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标本馆.短瓣簇瘿蚊,新种Acinacistyla brevilobata Jiao et Bu,sp.nov.(图1~10)新种与分布于俄罗斯的柔毛簇瘿蚊Adnadstyla papposFedotova&Sidorenko在雄成虫外生殖节的抱器基节中基瓣及肛下板等特征相似,但区别明显:1)新种肛下板近端部两侧各着生1个约为肛下板长度l/3的端瓣,且该瓣不具关节状结构,而A.papposa肛下板近端部两侧各着生1个约与肛下板等长、在近基部1/3处具关节状结构的端瓣;2)新种抱器基节中基瓣的较长亚瓣卷曲并缠绕于阳茎;而A.p嘞posa抱器基节中基瓣的较长亚瓣长棍状直立、且并不卷曲缠绕.正模♂,贵州梵净山护国寺(27.5°N,108.4°E;海拔1 350 m),2002-05-28 ~ 29,王新谱马氏网捕.副模:1 ♂,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仙女洞(29.32°N,107.40°E;海拔600m),2004-05-24,朱卫兵马氏网捕;1♂,云南腾冲整顶(25.01°N,98.30°E;海拔1 800m),2002-09-03 ~ 05,薛怀君马氏网捕;4♂♂,云南泸水姚家坪(25.59°N,98.49°E;海拔2 450 m),2002-09-16 ~18,薛怀君马氏网捕;2♂♂,江西井冈山小溪洞(26.28°N,114.14°E;海拔220m),2002-07-23~27,薛怀君马氏网捕;2♂♂,江西宜丰官山保护区东河站(27.07°N,114.09°E;海拔1 000m),2002-07-29 ~08-01,薛怀君马氏网捕;1♂,河南栾川龙峪湾鸡角尖(33.66°N,111.75°E;海拔1 600 m),1996-07-13,李军网捕.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馆.词源:种名brevi~bata为一阴性复合拉丁形容词,意为“短瓣的”,指该种肛下板近端部两侧各着生1个相对于柔毛簇瘿蚊A.apposa较短的瓣.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细菌性阴道病(BV)是我国女性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BV患者约有50%无症状,有症状者多诉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阴道瘙痒、灼热等症,镜检可发现线索细胞,胺试验阳性.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极易引发不孕不育、子宫内膜炎、早产、流产,以及盆腔炎、宫颈炎等上生殖道感染,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本研究对临床上细菌性阴道病常用的镜检法、培养法、生化法等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氨氧化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以NO_2~–为电子受体,将NH_4~+氧化成N_2的过程,该过程主要由浮霉菌门下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参与。厌氧氨氧化细菌广泛存在于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及其他一些特殊生境中,其在废水生物脱氮和地球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发现历程、种类、特性、代谢途径、分布、检测方法及应用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最后对厌氧氨氧化细菌研究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6.
由于协同进化未完成,蓝藻的16S-23S rDNA基因间隔序列(ITS)存在多种拷贝类型,目前蓝藻ITS序列的拷贝类型分布以及演化规律尚未研究清楚。该文采用本地采集的席藻属样品,测定其ITS序列,并结合基因库中已有的席藻ITS序列,对席藻属蓝藻ITS序列拷贝类型及其之间的进化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席藻属ITS序列的PCR产物有两种情况,即单一条带(仅出现ITS-IA或ITS-I型)和两条条带(同时出现ITS-IA和ITS-N型),其中以单一条带的ITS-IA型最为普遍;在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生树中,ITS-IA型和ITS-I型均各自聚为一个组群,且ITS-IA型的组群节点出现较早,表明席藻属ITS-I型极有可能是由其原来的ITS-IA型缺失tRNAAla编码区进化而来,ITS-IA型应为席藻ITS序列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47.
LTR-反转录转座子是真核基因组重要的组成部分,能通过RNA中间体完成在基因组上的转座。小麦种子受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后能促进其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经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的种子发芽24h和48h后,其中的copia-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可达到对照的40倍。用基于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和反转录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2种分子标记技术扩增经低能氮离子注入后的小麦DNA,指纹图谱显示出了一定的多态性,这说明低能氮离子束激活了小麦中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座活性。转座子转录活性的增强可调节其邻近基因的表达和mRNA的拼接,反转录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上新的位点后,使基因组上的基因发生了重排,这种重排可能表现为植物表型的改变。因此,推测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活性提高和转座激活是产生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8.
149.
利用细胞化学DNA特异染色法——NAMA-Ur特异染色法对豌豆细胞核仁中rDNA的位置及其排布构型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核仁中的rDNA位于纤维中心(FC)以及FC与致密纤维组分的交界处,以环绕FC的形式排布。不同位置的rDNA成分都具有集缩和解集缩两种形态结构,核仁外的核仁伴随染色质经过核仁通道进入核仁,沿FC周边排列,与其中的DNA相连。  相似文献   
150.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不仅是一种常用大宗木本药用植物类型,而且也是重要的绿化植物类型。以太行山南段陵川境内广泛生长的连翘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方法,解析连翘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探讨海拔、坡向主要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群落格局的影响,以期有助于连翘的规模化种植。结果表明:(1)该区连翘群落可分为5类群丛:Ⅰ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群丛;Ⅱ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白刺花(Sophora davidii)-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铁杆蒿(Tripolium vulgare)群丛;Ⅲ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群丛;Ⅳ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群丛;Ⅴ连翘(Forsythia suspensa)+黄刺玫(Rosa xanthin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群丛。(2)海拔高度(H)、全钾(TK)和坡向(TRP)是影响该区连翘分布状况的3个主要环境因子。3个因子在4个层级水平上构成群落分型的主导因子。第一级主导因子是海拔高度(H=1330 m);第二级是土壤总钾量(TK=19.07 mg/kg)和海拔(H>1330 m);第三级是坡向(TRP=0.2775)、海拔(H>1330 m)和总钾量(TK<19.07 mg/kg);第四级是总钾(TK=18.47 mg/kg)、海拔(H>1330 m)、和坡向(TRP>0.2775)。海拔高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太行山南段生境内连翘群落结构和规模化种植的要重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