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近年来, 由于营养价值高、果实可当水果食用且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酸浆属(Physalis)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范围内主要分布的4种酸浆属植物的22份样品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18个位点, 其中107个(90.7%)为多态性位点; 平均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01。UPGMA聚类和PCoA分析结果得出相似结论, 并且将供试酸浆属植物样品分为两大类。其中, 酸浆(P. alkekengi var. francheti)的所有样品与其它酸浆属植物的遗传距离最远, 单独聚为一类, 与前人的研究结果非常吻合。研究表明, SSR标记遗传信息丰富, 可以用于酸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为酸浆属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有效信息, 并且为酸浆属植物的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本文研究了蒜(Allium sativum)根端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前中期染色体的螺旋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在光镜和电镜下都看到前期核内存在螺旋化的染色线。从早前期到晚前期染色线的螺旋化是逐渐进行的。开始只有部分染色线螺旋化,螺幅直径约为1.2-1.5微米,以后螺幅增大,达1.8~2微米,并且螺旋结构变得更为紧密。前中期染色体中可见由直径600 nm左右的染色线形成的螺旋结构,螺旋比晚前期更加紧密。本文对中期染色体的高层次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3.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全球范围的研究数据显示,该病发病率在各地区都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该病的成因可能涉及一系列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年龄、肥胖等。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形成与发展可能和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引起的代谢紊乱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参与并帮助肠道维持一种更为健康的菌群状态,从而使其在2型糖尿病中具有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24.
油用玫瑰主栽品种‘苦水’玫瑰的栽培园区总见千花无果现象,为此,本研究对‘苦水’玫瑰的杂交育性进行了遗传学研究。授粉试验发现,自然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时‘苦水’玫瑰自交不结实;异交时,‘苦水’玫瑰作为母本与‘丰花’玫瑰、‘四季’玫瑰、‘艳霞’玫瑰、重瓣黄刺玫之间具有亲和性,而作为父本与杂交母本都无法成功授粉结实。在雄蕊花瓣化、P/O值、花粉异型性和花粉萌发率等生殖特征中发现‘苦水’玫瑰的花粉畸形现象严重,萌发率近似为零。进而,显微观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相发现‘苦水’玫瑰中存在染色体分配行为不协调,胞质分裂不均一,四分体中有三分体等异常现象。由此可见‘苦水’玫瑰的异常减数分裂行为致花粉败育妨碍其做父本时的受精结实,故雄性不育而非蔷薇科常见的自交不亲和性,是‘苦水’玫瑰自交不结实的主要原因,也表明作为母本通过杂交育种方法改良‘苦水’玫瑰的种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5.
为从不同遗传终点检测苯胺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蝌蚪红细胞的遗传毒性,将黑斑蛙蝌蚪暴露于0、3.45、17.26、34.53、69.06μg/L不同浓度的苯胺96 h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和数目的变化,采用微核试验测定红细胞微核率,通过彗星试验测定彗星尾长和尾距的变化。从17.26μg/L浓度组开始出现红细胞变形拉长和细胞膜破裂,且随着苯胺浓度的增加而增多。另外,各浓度组蝌蚪红细胞数目随着苯胺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1)。微核试验结果显示,各浓度处理组微核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由于苯胺所致的红细胞破裂和Heinz小体的影响,微核率和浓度之间并未出现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彗星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苯胺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蝌蚪红细胞尾长和尾距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并与处理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苯胺可诱发黑斑蛙蝌蚪红细胞的染色体、DNA损伤,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效应;苯胺最高浓度处理组69.06μg/L蝌蚪红细胞DNA损伤水平与5 mg/L环磷酰胺相近,显现明显的DNA损伤,因此建议渔业水质标准对水体中苯胺限量的规定不应高于此值。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检测Fibulin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small cell h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和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59例NSCLC患者术后病理蜡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提取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DNA,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Fibulin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59例NSCLC标本中,25例(42.4%)Fibulin3表达水平比相应癌旁组织下调(P<0.05);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甲基化22例和5例检出Fibulin3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其阳性率分别为37.3%和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Fibulin3启动子甲基化导致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P<0.001),并与临床分期(P=0.035)及淋巴结转移(P=0.011)相关.结论:启动子甲基化引起的Fibulin3基因失活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ibulin3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成为NSCLC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7.
改性纳米TiO2 对蓝藻的生理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光照条件和日光灯光照条件下, 用掺1%Ag纳米TiO2 、掺5%Fe2O3纳米TiO2、掺10%ZnO纳米TiO2和纯纳米TiO2对铜绿微囊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和集胞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进行处理, 并对2种藻样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体外超氧自由基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 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自然光照条件比日光灯光照条件更利于纳米材料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改性后的3种纳米材料对蓝藻的抑制效果要好于纯纳米TiO2,其中效果最好的为掺1%Ag纳米TiO2; 2种藻样在适应由光催化剂引发光催化而产生的自由基胁迫时, 集胞藻的适应能力比铜 绿微囊藻更强。  相似文献   
128.
利用ITS1探针原位杂交标记和抗核仁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标记技术, 研究了豌豆(Pisum sativum)根端分生细胞中rRNA的剪切位点. 结果表明, rRNA前体剪切发生在核仁的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 DFC)和颗粒组分(granular com- ponent, GC), 而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 FC)没有标记信号. 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 AMD)处理豌豆根端分生组织细胞, 使rDNA的转录受到抑制. 随着AMD处理时间的延长, rRNA剪切的标记信号逐渐减弱, 说明rRNA前体的剪切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9.
利用细胞化学DNA特异染色法——NAMA-Ur特异染色法对豌豆细胞核仁中rDNA的位置及其排布构型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核仁中的rDNA位于纤维中心(FC)以及FC与致密纤维组分的交界处,以环绕FC的形式排布。不同位置的rDNA成分都具有集缩和解集缩两种形态结构,核仁外的核仁伴随染色质经过核仁通道进入核仁,沿FC周边排列,与其中的DNA相连。  相似文献   
130.
现在临床标本中的厌氧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阳性球菌和阳性无芽孢杆菌等。为解决这些菌分离培养的难题,我们参考国外资料,发展出两种简单有效的厌氧培养法,现报告如下。一、铁丝圈厌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