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4篇
  2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7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51.
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朽木生地衣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分布在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朽木生地衣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并对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群落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部山区的朽木生地衣共计40种,隶属于6目12科和20属,朽木生地衣形成4种群落:(1)枪石蕊+喇叭石蕊群落;(2)亚花松萝+茸刺褐梅+优果小网衣群落;(3)犬地卷+分指地卷+裂芽地卷群落;(4)柳茶渍+土星猫耳衣+粉石蕊群落。群落3和群落4的相似性比较高为0.768,次为群落2和群落3的相似性为0.647;群落2的多样性最大为1.957,群落4的多样性最小为1.365。同时发现在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朽木生地衣群落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和朽木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海拔的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朽木生地衣植物。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的耐盐性,对新疆两个主栽品种‘长果’和`Kerman'的1年生实生苗进行了控制条件下的NaCl胁迫实验,实验浓度为50、150、250和500 mmol·L-1,NaCl胁迫5、10和20 d后取叶片测定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NaCl胁迫下,‘长果’和`Kerman'的膜透性和MDA含量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NaCl胁迫致使阿月浑子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强,细胞膜稳定性受到破坏,其中‘长果’品种的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受到的盐害较大。而SOD、CAT和POD活性则随NaCl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之间协调变化有利于清除活性氧,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保护膜结构。实验结果也显示,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害程度有所缓解。这些指标中,‘长果’和`Kerman'品种的膜透性和MDA含量与SOD活性呈显著相关,表明植物细胞的质膜透性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有关,也与组织中自由基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密切相关。综合各项生理指标,`Kerman'品种相对‘长果’品种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53.
【目的】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体表覆盖的网粒体具有超疏水性,杀虫剂喷雾触碰虫体后药滴动态是否受网粒体影响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网粒体在茶小绿叶蝉成虫抵御杀虫剂雾滴渗透的屏障作用。【方法】以罗丹明B(RhB)作为指示剂添加到测试的杀虫剂(联苯菊酯和茚虫威)中,利用可拍照显微镜观察记录联苯菊酯(1.25 mg/L和0.05 mg/L)和茚虫威(0.006 mg/L和0.0009 mg/L)喷雾处理后24 h,茶小绿叶蝉成虫翅面药滴滚落、蒸发、被抖动扫除等行为动态,分析翅面药滴大小与蒸发后固化形态的关系;测定网粒体移除前后药滴与翅面的接触角,统计不同疏水性翅面上的网粒体分布密度;收集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叶蝉体表抖落的药滴及药剂颗粒是否含有网粒体,同时观察网粒体与翅面残留溶质接触的显微形态。【结果】药滴动态观察显示,圆球状药滴在茶小绿叶蝉成虫翅面不会自行滚落,72.0%成虫静止等待翅面药滴蒸发,蒸发后形成药剂颗粒或不规则药斑与药滴大小无关,而与虫体翅面的疏水类型有关,蒸发后24 h内翅面的药剂颗粒都被叶蝉抖动扫除;在叶蝉疏水性强翅面上,药滴的静态接触角为141.63±8.06°,药滴蒸发后形成药剂颗粒,网粒体分布密度为6.1±1.2粒/μm2,而疏水性弱的翅面上药滴蒸发形成药斑,网粒体分布密度为2.2±0.9粒/μm2;SEM图片显示被茶小绿叶蝉抖落的药滴和药剂颗粒表面均带有网粒体,药斑和药剂颗粒的显微结构显示网粒体出现聚集并与残留溶质相融合。【结论】超疏水性网粒体的均匀分布决定药滴触碰茶小绿叶蝉成虫翅面后形成圆球状,网粒体的亲油性及团聚性促使药滴蒸发后形成药剂颗粒,网粒体的脱落性使药剂颗粒可被茶小绿叶蝉成虫抖动扫除。  相似文献   
54.
乌鲁木齐河源区12种藓类植物叶尖的微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鲁木齐河源区生长的12种藓类植物叶尖的顶端细胞,以及与其相邻的其他叶尖细胞表面的小孔、乳突、角质层纹饰等微结构,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为高山冻原区苔藓植物的结构、分类及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多数藓类植物叶尖的顶端细胞透明,但形态各异,细胞比叶片细胞长,干时细胞壁有的收缩凹陷,有的并不收缩,细胞壁表面有不规则细纹及细小的颗粒;叶尖在干时边缘内卷或拧卷、细胞壁厚、表面有较多的小孔,这些特征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及抵御长期寒冷、反射太阳辐射对其伤害而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生存策略。叶尖的类型对苔藓植物科、属级的分类意义不大,但其微形态如叶尖顶端细胞及其他细胞的形状、数目、细胞壁的凹陷程度以及其上角质层纹饰、乳突、粗疣及小孔等微形态结构特征,在同属的不同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55.
为寻找新型肝靶向抗癌前药,将具有肝靶向特征的天然分子甘草次酸的半合成衍生物与抗癌药环磷酰胺的活性代谢物氮芥磷酰二氯偶联制成11-脱氧甘草次酸类两个目标化合物和7个中间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用常规光谱分析法进行鉴定,对合成工艺、理化性质和光谱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本研究对甘草次酸类新型肝靶向抗癌前药的药理活性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南麓,在植被地理区划上属于新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研究其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分布特点对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新疆焉耆盆地的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该区种子植物约有1035种,隶属于80科373属,其中新疆特有种有38种,占新疆特有种总种数的14.18%。区系地理成分中,在科级水平上,焉耆盆地种子植物80科可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并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共有22个科),占该区非世界分布科总科数的57.89%;在属级水平上,焉耆盆地种子植物373属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变型,并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共197属),占非世界分布属总属数的62.54%。焉耆盆地种子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优势,共有901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87.05%;灌木有110种(占10.63%),乔木17种(占1.64%),藤本7种(占0.68%)。焉耆盆地种子植物生态类型中,中生类型676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5.31%;旱生类型有191种(占18.45%),湿生类型123种(占11.88%),水生类型45种(占4.35%)。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70例维吾尔族和40例汉族乳腺癌根治标本,对照组为32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运用PCR-SSCP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及Evision二步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110例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中发现BRCA1突变的14个新位点。(2)110例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为10%,其中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31.82%,高于维吾尔族晚发性乳腺癌(P<0.01)。(3)110例维吾尔族及汉族乳腺癌中发现11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位点。(4)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其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组,其发病年龄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BRCA1基因突变与新疆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密切相关,且BRCA1突变相关性乳腺癌具有P53阳性率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淋巴结转移率高的趋势,这些特点有可能为基因检测前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为探讨扁果草(Isopyrum anemonoides)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该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扁果草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组装、注释和完成扁果草叶绿体全基因组图谱绘制。结果显示,扁果草叶绿体全基因组总长161 034 bp,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包含85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转运RNA和8个核糖体RNA。共检测到44个散在重复序列和47个简单重复序列。此外,扁果草叶绿体基因组中共包含53 678个密码子,其中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最多(5 251个),编码色氨酸的密码子最少(712个)。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扁果草与近缘种叶绿体基因组中不存在倒位或重排现象。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扁果草并未与该属的东北扁果草(I.manshuricum)聚在一个分支上,而是与假耧斗菜(Paraquilegia microphylla)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为开展后续的扁果草属物种鉴定、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9.
新疆野苹果群落表层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野苹果是第三纪孑遗物种,是宝贵的野生果树资源。近年来,新疆野苹果群落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而植物群落退化是否会导致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改变尚不得而知。为探究新疆野苹果群落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海拔梯度等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以伊犁河谷及塔城山地为研究区域,在县级尺度上(6个县)采集了新疆野苹果群落土壤样品,研究了表层土壤(0~10 cm)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速效氮(AN)、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伊犁地区野苹果群落表层土壤C、N、P、K含量分别为68.66、6.64、1.14、20.92 g·kg-1; AN、AP、AK含量分别为562.10、10.02、474.50 mg·kg-1,C∶N、C∶P、C∶K、N∶P、N∶K、P∶K、AN∶AP、AN∶AK和AP∶AK分别为10. 22、59. 83、3. 32、5. 80、0. 32、0.05、62.00、1.31和0.02;除K、AP、AK含量和N∶P外,伊犁地区土壤化学计量值均高于塔城地区,但后者具有较低的变异系数。各县之间新疆野苹果群落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差异。C-N、C-P、N-P、AP-AK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相关关系,其余的元素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多数土壤养分含量与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CCA分析表明,纬度、坡向、海拔及年降水量是新疆野苹果群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0.
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Linn):属锦葵科木槿属,为一年生直立粗壮草本植物。原产西印度群岛,现广布于全球各热带、亚热带地区。早年我国两广、云南、福建等地有引种,但大多数作为零星栽培和庭园观赏植物。1964年我所引入试种,经几年后,尤其是近两年来,本省的永春、长泰、同安等县已有较小规模生产性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