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高产小麦品种茎秆的解剖和化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麦(TriticumaestivumL.)新品种“小偃81”,是由抗病虫害小麦品种“小偃54”和高产小麦品种“8602”杂交筛选出的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作者运用多种实验手段,研究了新品种茎秆组织结构以及木质素含量和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母本“小偃54”和父本“8602”相比,“小偃81”的茎秆直径变小、横切面上维管束数目减少,而茎秆直径与壁厚比、横切面上机械组织比例却显著增大,单位面积上维管束数目增多。Klason法测定木质素结果显示:“小偃81”茎秆中木质素含量高于“小偃54”和“8602”。经Ma黮e和Wiesner的木质素显色反应,“小偃81”茎秆横切面染色明显加深。用H2O2/HAc弃除酚酸以后,新品种小麦的木质素自发荧光明显强于亲本。FTIR分析结果表明:“小偃81”中所含的紫丁香基、愈创木酚基等木质素特征基团的吸收峰值也显著高于亲本。由此推断,新品种“小偃81”的茎秆具有优良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382.
大丽轮枝菌的含钼协同因子基因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才宏  王克荣 《菌物系统》2000,19(3):404-406
  相似文献   
383.
384.
高效降解环己酮的无色杆菌JDM-3-03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高耐受和高效降解环己酮的菌株。方法:从采自岳阳巴陵石化公司环己酮生产车间总出水口的污泥中,通过逐步驯化筛选环己酮降解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一株环己酮降解菌株JDM-3-03,初步鉴定其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insolitus的一个菌株;该菌能以环己酮为惟一碳源,且能耐受5000mg/L的环己酮;当环己酮的质量浓度为2000mg/L时,在温度为30℃、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72h内该菌株对环己酮的降解率达到90.17%。结论:菌株JDM-3-03是一株可高效降解环己酮的无色杆菌。  相似文献   
385.
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86.
植物转基因方法概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植物基因转化的不同方法。植物基因转化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基因转移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直接基因转移又包括PEG介导、电激介导和基因枪方法。相比之下,农杆菌转化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对其方法和机制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387.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中,在形成层刚衍生的木薄壁细胞中,酸性磷酸酶(APase)主要分布于核膜边缘和高尔基体;在分化程度较高的木薄壁细胞中,APase散布于整个核中,进而,在各种细胞器残体上聚集;在成熟的木薄壁细胞中,APase沿细胞壁内侧分布。在未成熟导管分子中,核、质膜及纹孔上明显存在APase聚集,进而,核解体;在即将分化成熟的导管分子中,APase主要集中于初生壁;在已分化成熟的导管分子中,APase集中于次生壁。脱分化过程中,只在细胞质中可见分散的APase活性,而细胞核和细胞壁上未见此酶的分布;更深层的即将分化成熟和已分化成熟的导管分子,未见有细胞分裂,其上APase的分布与剥皮前相同。通过比较分化和脱分化过程中APase的分布,推测不同的APase同工酶可能分别参与了次生木质部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原生质体的解体和次生壁的建成。APase的聚集程度可能是决定细胞能否脱分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88.
由葡萄扇叶病毒(Grapevinefanleafvirus,GFLV)导致的葡萄扇叶病在世界各地葡萄园内均有发生,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感病葡萄可减产20%~80%。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葡萄脱毒苗木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同时进行了葡萄扇叶病毒...  相似文献   
389.
自从发现了绿色植物自空气中同化二氧化碳以建造自己体躯的有机部分的能力以来,已经将近200年了.现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仅仅是在"空气营养(?)"的观点下进行,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类(碳素化合物)由土壤透过根进入植物体的可能性.结果,关于植物透过根吸收二氧化碳的问题,竟缺乏研究.但是在我国(苏联——译者)为了获得高额稳定的产量的问题,迫使我们认真考虑植物从何处得到它们所必需数量二氧二碳,因为在空气中的0.03%二氧  相似文献   
390.
目的:应用生物胞素法观察罗非鱼三叉神经中脑核位置及细胞形态特征。方法:本研究选用罗非鱼15只(雌雄不限),体长15~20 cm,浸入140 mg/L三卡因间氨苯酸乙脂甲磺酸盐(MS222)溶液中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脑和神经,通过生物胞素(Biocytin)结晶追踪技术研究罗非鱼三叉神经中脑核的位置、细胞形态分布。结果:(1)罗非鱼的三叉神经中脑核位于中脑后交联水平。(2)三叉神经中脑核的下行纤维与运动核之间存在突触联系。(3)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细胞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结论:罗非鱼的三叉神经中脑核位于中脑后交联的高度,其接受走行于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内的感觉纤维并发出的下行纤维与运动核形成突出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