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广东省2001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70阈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96个菌株划分为12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8和9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和18.8%,为优势宗谱。从稻作区来看,宗谱3和8为各个稻作区的共同宗谱;而宗谱1和2,7和11,以及9、10和12则依次是粤北、粤中和粤南稻作区的特异性宗谱。从生长季节来看,来源于早、晚季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两个优势宗谱都集中于晚季供试亚群体。结合前两次实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如下两个假说来解释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所表现的遗传特性:一个地区或生长季节的病原菌群体,其优势宗谱所占的比例越高,该地区或生长季节病害发生就越严重;在长期的水稻栽培历史中,稻瘟病菌群体可能逐步地形成了早季宗谱(小种)和晚季宗谱(小种)的遗传分化。如何进一步验证上述两个假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2.
应用^13C-CP/MAS和DSC方法研究蟾毒灵与磷脂膜相互作用的执致相变特性及动力学特性。DSC曲线表明蟾毒灵使磷脂膜相变温度降低,吸热峰变宽。^13C-CP/MAS谱表明磷脂膜的NMR信号峰化学位移随温度稍有变化,提示磷脂膜在液晶态脂肪烃链有不同程序的反-旁式异构化。含蟾毒灵的EPC脂双层NMR谱,随温度升高有蟾毒灵信号峰出现,EPC脂双层分子内各部分的信号峰强度和峰形变化明显,说明脂双层分子  相似文献   
113.
五倍子是倍蚜寄生在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等五倍子树植物叶背上的虫瘿,自然放养五倍子产量很低,近年来我们试验用盐肤木“矮丰8号”优株密植,按宽窄行定植,行距1×2米,株距1米,每亩定植500株。树高控制在2米以下,枝条开张控制在60厘米。矮化密植的优点是地面湿度和生态条件有利于蚜虫的冬奇主提灯藓、羊角藓的繁殖生长,为蚜虫越冬创造了最  相似文献   
114.
基于SSR标记分析小豆及其近缘植物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87对SSR引物分析了80份栽培小豆(Vigna angularis)、22份野生小豆(V.angularis var.nipponensis)以及10份豇豆属(共7个种)近缘植物,旨在比较豇豆属不同种的遗传多样性,并分析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87对SSR引物在112份小豆及其近缘植物资源中共检测到667个等位变异.其中有75个、71个和82个SSR位点分别在栽培小豆、野生小豆和近缘植物中表现为多态.随机抽样分析发现,平均每SSR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为近缘植物>野生小豆>栽培小豆,与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一致,说明近缘植物及野生小豆中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栽培小豆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聚类分析显示,栽培小豆、野生小豆和近缘植物间的遗传分化比较明显,分别聚为三大类,其中栽培小豆的遗传背景与其生态环境相对应;近缘植物又可以分为三个亚类,亚类间的遗传距离与其亲缘关系相对应.本研究结果也说明利用SSR标记辅助豇豆属的种间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5.
在分析鸭瘟病毒gB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设计一对引物克隆gB蛋白N端抗原性较好的抗原域编码基因.将克隆的基因定向插入pET-32a的EcoR Ⅰ和HindⅢ之间,构建了gB蛋白主要抗原域原核表达载体pET-gB1.将pET-gB1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后,对培养和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实现了DPV gB蛋白主要抗原域的高效表达.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获得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应用His·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DPV gB蛋白,以纯化的重组gB1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抗体的igB1-ELISA.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6.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80,阳性标准初步定为:待检血清OD490>0.4,且待检血清OD490/阴性血清OD490>2.应用igB1-ELISA对鸭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gB1-ELISA与全病毒包被的iDPV-ELISA符合率达到95.6%.  相似文献   
116.
破骨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是体内一种负责骨吸收的骨特异性多核细胞,在骨代谢平衡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及功能活性异常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疾病,而其分化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聚焦于miRNAs对破骨细胞分化形成过程的调控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相关miRNAs进行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芽孢形成中的sigma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秦玉昌  潘宝海 《生命科学》2005,17(4):355-359
在整个芽孢形成过程中,不对称分裂前的细胞中以及不对称分裂所产生的前芽孢和母细胞中都分别由不同的sigma因子在起作用。sigma因子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导致基因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并且无论存在于同一区域的sigma因子,如σ^F和σ^G、σ^E和σ^K之间,还是存在于不同区域的sigma因子,如σ^F和σ^E、σ^E和σ^G、σ^G和σ^K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每个sigma因子都有自己特定的转录子。这些。因子的作用最终导致前芽孢发育为成熟的芽孢,母细胞则最终裂解。本文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与芽孢形成相关的五种。因子研究状况作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1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喷雾质谱法对我国野生笃斯越橘中花青素组分进行了分离和分析.制备野生越橘花青素的粗提物,经大孔树脂柱层析得到花青素样品,其得率为0.72%.用香草醛法测得其总黄烷醇含量为95%.采用Alltima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2 %甲酸水溶液(A)和2 %甲酸/甲醇溶液(B)作为流动相,分2个梯度对花青素组分进行洗脱,将其主要洗脱峰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根据质谱的准分子离子[M+H](m/z)检测其聚合度.结果表明,我国野生越橘花青素的提取物被展开成8个主要的洗脱峰,以峰面积计算,主要洗脱峰总含量达85%.经质谱分析,判断为2个单体,3个二聚体,1个三聚体,2个四聚体.结果表明,我国野生笃斯越橘中含有较丰富的花青素,低聚体是其中的主要成分.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橘花青素的组成情况,对于开展其后续的结构、功能、质量检测以及生产开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对广东省2001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70阈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96个菌株划分为12个遗传宗谱; 其中宗谱8和9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 和18.8%,为优势宗谱.从稻作区来看,宗谱3 和 8为各个稻作区的共同宗谱;而宗谱1和 2,7和11,以及9、10和12则依次是粤北、粤中和粤南稻作区的特异性宗谱.从生长季节来看,来源于早、晚季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两个优势宗谱都集中于晚季供试亚群体.结合前两次实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如下两个假说来解释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所表现的遗传特性一个地区或生长季节的病原菌群体,其优势宗谱所占的比例越高,该地区或生长季节病害发生就越严重;在长期的水稻栽培历史中,稻瘟病菌群体可能逐步地形成了早季宗谱(小种)和晚季宗谱(小种)的遗传分化.如何进一步验证上述两个假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uis 2)野毒株05ZYH33的srtBCD菌毛岛菌毛亚蛋白SSU2100的免疫保护性作用。【方法】通过PCR扩增出SSU2100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入E.coli BL21感受态中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SSU2100蛋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多抗血清的效价及IgG亚型,研究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在原核系统成功表达出了SSU2100蛋白;ELISA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够刺激小鼠产生高效价的免疫抗体;动物实验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菌毛亚蛋白SSU2100可以作为S.suis 2亚单位疫苗的候选分子,为系统地阐释srtBCD菌毛岛在S.suis 2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