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7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1.
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嘴鸥大规模进入昆明城区觅食形成人鸟互动的重要生态现象,其在城区的停留时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于常年统计和定点连续观察,本文探讨了红嘴鸥在昆明城区的停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① 1987~2006年,红嘴鸥到达和离开滇池的日期分别是10月3日~11月3日和翌年的3月18日~4月18日;停留177±9 d,在滇池停留32±11 d 后才进入城区,而不进城34±21 d 后才离开滇池;② 2007年2月12日~3月4日,红嘴鸥每日7: 25~9: 50进城觅食,10: 30~16: 30返回滇池夜宿,在城区停留 4.7±1.5 h/d(2.5~8.5 h/d);③人工投喂食物是吸引红嘴鸥进城并长时间停留的决定性因素;而突发声响,特别是水面划船等人为干扰,促使红嘴鸥过早返回滇池.作者认为,为了促使红嘴鸥进入城区并长时间停留,需要限制游船等人为干扰和深入了解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的分布地及其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712.
本文通过观察有空中晕厥史及健康飞行人员对坐位下体负压的耐力及其心血管系统反应特点,证实了-50mmHg的下体负压强度已能够检测出空中晕厥组与健康组飞行人员耐力上的明显差异。在-50mmHg负压强度作用下,被检人员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暴露的2~4分钟,心率、血压、SV、EF、HI的变化,组间有明显差别。此外,STI和ECG各参数亦有明显变化,但组间差异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713.
通过对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进行样方调查,运用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生存函数值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研究紫纹兜兰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各龄级植株的数量动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纹兜兰龄级以幼龄为主,幼龄阶段占整个种群的54.73%,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指数V_(pi)为0.33、V_(pi)'为0.07,均大于0,紫纹兜兰的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表明该种群目前属于稳定型种群。累计死亡率函数和危险率函数上升,生存率函数下降,死亡密度函数波动较大。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种群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是种群整体数量随时间的增加,成年植株逐渐增加,幼苗减少。平均开花和结实率仅为16.94%和3.29%,种子没有胚乳而营养不足,在自然环境下很难发育成幼苗,主要靠分蘖植株繁殖,因此对紫纹兜兰幼苗的保护很关键。  相似文献   
714.
观察了家兔在-20、-40、-60mmHg下体负压下心输出量、心搏量、心率、血压以及心电图、脑电图、视网膜电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心搏量与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在-60mmHg下作用10分钟两者可下降到负压前对照值的15%。心率大多数加快,以代偿心输出量的下降。如出现持续性心率过缓和心律不齐,标志代偿失调。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均呈规律性下降。根据血压反应可将动物分为耐力良好、尚好、较差三种类型。心电图变化主要表现为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氧特征,并伴有高尖状P波。脑电图出现缺氧性慢波、波幅降低。视网膜电图的b波波幅逐渐下降,持续期缩短,80%以上有b负波,这些变化可能与脑部及视网膜供血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71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不同时期血清LDH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儿童ALL患者,并抽选同期5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检测ALL患者初诊前、d19诱导缓解化疗后、ALL复发时及正常对照组的LDH值,分析LDH与ALL疾病进程的关系。结果:90例ALL患者初诊组血清LDH水平为684.70±906.57 U/L,89例d19化疗后组为233.83±39.53 U/L,其中13例ALL复发前经诱导缓解治疗d19的LDH水平为196.30±54.48 U/L,13例复发组为877.61±1230.69 U/L,52例对照组为202.59±54.09 U/L,初发ALL患者血LDH水平明显高于d19化疗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例ALL复发前d19诱导缓解后与复发时血清LDH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19诱导缓解化疗后组患儿骨髓白血病细胞数百分比与ALL初诊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比与血清LDH水平对于评估儿童ALL预后的影响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LDH水平可有助于儿童ALL的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16.
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对福建省展开林木种质资源野外调查的工作中,于漳平市发现3种福建省被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隶属于3科3属,分别是粗柄铁线莲(Clematis crassipes Chun&F. C. How)、刺田菁[Sesbania bispinosa (Jacq.) W. Wight]和倒心叶珊瑚[Aucuba obcordata (Rehder) K. T. Fu ex W. K. Hu&Soong]。这些分类群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福建省植物的多样性组成。  相似文献   
717.
目的:对与小鼠胚胎发育相关的印记基因Mcts2表达模式及生物学功能做初步的分析。方法:采用切片原位杂交,全胚胎原位杂交,Northern blot和real-time PCR对该基因进行了表达谱的分析。结果:切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cts2基因在E13.5和E15.5胚胎中的脑、舌、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中都有普遍表达。全胚胎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cts2基因在E10.5胚胎中的前脑、前肢、尾芽中出现较强的信号,其他部位信号较弱。Northern和Real-time PCR实验分析了Mcts2基因在E12.5,E15.5,E18.5胚胎和新生小鼠的脑、心脏、肺脏、肝脏和肾脏中的表达谱,发现Mcts2基因在这几个主要发育时期都有普遍表达,在E15.5胚胎中表达信号最为强烈。结论:Mcts2基因在小鼠胚胎的发育的各主要时期的重要脏器中都有普遍的表达,提示该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18.
目的:探究脑苷肌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惊厥、嗜睡以及过度兴奋等神经症状均逐渐消失,且实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应以及意识状态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10-14天后,实验组新生儿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减轻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速神经损伤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19.
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为菊科的亚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巴垃圭。叶和茎中含有一种称为甜菊糖苷Stevioside的甜味物质。每1000克干叶可提取60~70克甜菊糖苷,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自从发现人工合成甜味剂有致癌等副作用后,各国对甜菊糖苷都非常重视,有关化学、药理学以及栽培学均做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0.
brlA作为曲霉分生孢子形成的中心调控路径中最上游的转录因子,能够诱导下游特异基因的表达调控分生孢子的产生,brlA缺失将导致曲霉无法产生分生孢子,同时生长代谢发生改变,但对不同菌种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目的】探究brlA同源基因brlM在红曲霉中的基因功能,探索红曲霉繁殖调控机制。【方法】从紫色红曲霉Mp-21菌株中克隆了brlA同源基因brlM。利用同源重组原理,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构建了brlM基因缺失突变株(△brlM),分析△brlM和野生菌株Mp-21在菌落表型、显微结构、生长速率和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的差异,明确brlM基因在红曲霉中的主要功能。【结果】在形态水平上,brlM基因缺失菌株导致菌丝生长更加旺盛,赋予菌落更加蓬松的表型;显微观察发现△brlM失去了有性繁殖产生闭囊壳的能力,但却提升了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同时代谢产物红曲色素、莫纳可林K和桔霉素产量显著下降。【结论】红曲霉brlM基因的功能与曲霉属中的brlA并不相同,brlM基因在红曲霉有性繁殖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本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探索丝状真菌繁殖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