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01.
排草(Anisochilus carnosus wall)是唇形科异唇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芳香,味淡,性温,具有辟臭、祛风、理气、消肿等效用,又可防腐,兼作香料,是国产固本药酒的重要原料,而固本药酒是我国畅销东南亚三大著名药酒之一,在国外享有很高声誉。  相似文献   
702.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炎症相关癌症,肿瘤免疫微环境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该文旨在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HCC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C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NETs水平以检测NETs与肝癌转移的相关性。在体外实验中,建立NETs与肝癌细胞系Hep3B和CSQT-2体外共培养模型,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等实验,研究NETs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建立尾静脉注射转移瘤模型并使用脂多糖诱导小鼠体内NETs形成,通过检测肝脏病理变化和肝脏Ki67蛋白水平等指标,研究NETs对肿瘤转移的作用。最后,为了探讨NETs影响HCC转移的机制,通过质谱的方法检测了NETs对细胞外基质的修饰,并检测了修饰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对整合素/FA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转移HCC患者肿瘤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蛋白水平较高,且与早期HCC患者相比,晚期HCC患者血清中的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升高。体外实验中, NETs与Hep3B和CSQT-2细胞共培养,可以促进Hep3B和CSQT-2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内实验中, NETs...  相似文献   
703.
几种微生物杀虫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过去几年中,已经鉴定并克隆出一些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和其他类型的微生物杀虫蛋白基因。其中来自嗜虫沙雷氏菌,双酶梭状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嗜线虫致病杆菌,发光杆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的新型杀虫蛋白基因在抗虫遗传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4.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从1000份土壤和水等样品中,经富集培养、血平板分离、摇瓶培养和排油活性测定等方法筛选出10株能产生各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其中一株细菌产海藻糖脂,一株细菌产鼠李糖脂,两株细菌分别产长碳链不饱和脂肪酸和壬二酸,两株酵母产生的脂多糖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705.
由鹌鹑分出的124株空肠弯曲菌,经鉴定,其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以及生化反应、生长与抑制生长试验的特点等均与人源空肠弯曲菌基本一致,但半数以上菌株具有a型溶血性能。按Lion生物学分型,主要为Ⅳ型(占75.8%),其次是Ⅲ型、Ⅱ型(分别占17.7%、6.5%),互型缺如。研究证实,氯化镉对全部菌株均能抑制生长,而0/129无此作用。药敏试验表明,鹌鹑空肠弯曲菌依次对氟哌酸、麦迪霉素、氯霉素、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呈现高敏,但均有少数菌株例外;对青霉素类和菌必治则大多数菌株表现耐药。  相似文献   
706.
肖翠英  武辉  潘阿根  张思仲 《遗传》2000,22(2):81-84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是由于DMPK基因3′非翻译区CTG重复序列异常扩展所致的、主要累及神经肌肉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该基因的第8内含子中还存在一个Alu重复序列的1kb插入/缺失多态性,即Alu±1kb多态性。为了帮助阐明汉族人群中DM突变的起源,并为解释DM在不同群体中发病率的差异提供更多依据,本文从300例已知CTG拷贝数的正常汉族群体中随机挑选60例,首先通过PCR扩增确定其Alu±1kb多态性,然后对Alu±1kb和CTG双杂合的标本,采用长PCR方法先行扩增含Alu±1kb和CTG重复序列的DNA片段,再分别对含Alu(+)和Alu(-)的DNA片段中的CTG拷贝数进行常规PCR分析,以确定二位点的单倍型。结果表明60例正常人中二位点间呈连锁不平衡。其单倍型为:(CTG)5均与Alu(+)连锁;多数(CTG)11~14与Alu(-)连锁;在两个(CTG)≥19的等位基因中一个与Alu(+)连锁,另一个与Alu(-)连锁。各民族相关资料的比较提示,汉族人群中(CTG)11~14与非洲黑人的起源可能不同;(CTG)19~30/Alu-1kb在汉族人群中的频率远比欧洲人群的高;(CTG)19~30/Alu-1kb与(CTG)19~30/Alu+1kb在汉族人群中是以一定比例共存的;(CTG)19~30在不同民族间的起源不尽相同;如果从(CTG)5到(CTG)19~30的假设成立的话,则很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Abstract:Myotonic dystrophy(DM),an autosomal dominant disease of the neuromascular system,is caused by expansion of the CTG repeats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of the DMPK gene.In the eighth intron of this gene,there is another polymorphism-the insertion/deletion of 1kb Alu repeat(Alu±1kb).In order to help elucidate the origin of DM mutation in Chinese Han patients,and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of DM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60 normal Han individuals were randomly chosen from 300 Chinese,whose CTG copy number had been previously ascertained.The polymorphism of Alu±1kb of the 60 cases were firstly analyzed by in vitro amplification;then the 22 cases in which both sites were heterozygous were analyzed as following:the fragments containing both Alu±1kb and CTG repeat sequence were first amplified by long PCR method;and then the CTG copy numbers were analyzed in the Alu(+)and Alu(-)alleles.In the 60 cases studied,a remarkabl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CTG triplet repeats and Alu±1kb were observed.All the(CTG)5 alleles were linked with Alu(+),and most of the(CTG)11-14 alleles were linked with Alu(-);one of the two alleles of(CTG)≥19 was linked with Alu(+),the other was linked with Alu(-).This suggests that the origin of(CTG)11-14 in Chinese Han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frican Blacks;the frequency of (CTG)19-30 /Alu-1kb in Chinese Han might be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Europeans Caucasians.The(CTG)19-30/Alu-1kb and(CTG)19-30/Alu+1kb coexist in Chinese Han in some proportion;the origin of (CTG)19-30 in different population may be different;if the hypothesis of(CTG)5 to(CTG)19-30 is true,then the progress should have been a relatively complicated process.  相似文献   
707.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是寄生在昆虫病原线虫肠道的一种细菌,二者互惠共生。实验采用6个不同种的菌株为筛选材料。共生细菌菌株的培养液经85%饱和度的(NH4)2SO4盐析,浓缩冻干得到杀虫粗提物。以粗提物注射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饲喂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发现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D43、X.bovienii A54、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HZL和CB-8等4个菌株发酵液的粗提物对昆虫有高的血腔毒性,菌株A54对昆虫又有高的胃毒效果。由此确立A54为高毒力的菌株,其杀虫活性表现为:注射大蜡螟48 h的死亡率为80%,96 h为93.3%;粗提物饲喂玉米螟,72 h死亡率为53.3%,120 h死亡率为100%;饲喂棉铃虫,72 h死亡率为80.1%,120 h死亡率为90%。杀虫粗提物经DEAE-52柱层析分离,得到一个穿透峰和三个盐的梯度洗脱峰,其中穿透峰对昆虫有很好的胃毒效果,但没有血腔毒性;三个盐峰均有很高的血腔毒性,但没有胃毒作用。穿透峰样品饲喂2龄、3龄棉铃虫也有很好的杀虫活性,96 h 2龄棉铃虫的死亡率为65%,3龄棉铃虫的死亡率为30%;处理96 h的棉铃虫同处理前相比体重下降,未死棉铃虫体重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08.
摘要 目的:探究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在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支气管镜技术进行诊断,实验组使用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进行诊断,并进行随访实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可视率、操作时间、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病灶位置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病变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可视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支气管镜操作总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探及病灶位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89.74%,良性肺结节的诊断率为83.87%,而对照组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60%,良性结节的诊断率为50%,两组间病变性质的良性和恶性诊断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可用于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的诊断。该技术既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切除手术,对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09.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utosolidification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ACPC)复合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对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ACPC/BMP即刻植入拔牙术后患者牙槽创口,随访24周,通过临床检查和CCD数字化摄片观察牙槽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位点无炎症、过敏和毒性反应发生,实验组患者牙槽嵴骨量吸收较空白对照组少,外形维持较好。结论:BMP/ACPC复合骨兼具骨的引导性和诱导性,可促进新骨沉积钙化,即刻植入拔牙创利于增加牙槽骨量,维持牙槽外形,但材料降解性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10.
【目的】为了探究月季重瓣性状的调控机制,课题组前期筛选到一个与花发育相关的AG同源基因RcAGL61,本研究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该基因在‘窄叶藤本月季花’ב月月粉’杂交群体中重瓣株系和单瓣株系花芽5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以重瓣株系和单瓣株系为材料,克隆RcAGL6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VIGS实验。【结果】(1)该基因表达水平在单瓣株系的五个发育时期均显著高于重瓣株系,在单瓣株系花发育的S4-S5期比S1-S3期表达量明显升高。(2)RcAGL61编码区序列在单瓣株系和重瓣株系中一致,长度为495 bp,与RcAG基因序列相似度为30.75%,编码164个氨基酸,含有一个MADS-Box保守结构域,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3)亚细胞定位发现RcAGL61蛋白定位于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核。(4)沉默该基因后,瓣化雄蕊数量增加,雄蕊数量减少,花瓣数量增加,萼片数量和雌蕊数量无显著变化。【结论】RcAGL61参与调控了雄蕊原基和花瓣原基间的转变,影响了月季的花瓣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