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解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的化学成分,运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倍半水芹烯 (1)、6R-(7R,11-二甲基-10-乙烯亚基)-环己烯酮 (2)、β-没药烯 (3)、α-姜黄烯 (4)、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 (5)、香草醛 (6)、姜油酮 (7)、6-姜烯酚 (8)、阿魏酸十八烷酯 (9)、维生素E醌 (10)、5-羟甲基-2-糠醛 (11)、硫代乙酸酐 (12)、吲唑 (13)、棕榈酸 (14)、角鲨烯 (15)和二十六烷 (16)。其中,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除化合物346外,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贵州鼠尾草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5912为首次从唇形科(Lamiaceae)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5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趋磁细菌(MTB)依赖于体内磁小体结构在磁场中取向,多个磁小体以一定的组 织形式排列是形成菌体内生物磁罗盘的重要环节.多数趋磁细菌中磁小体成链排列,有效增加了细胞磁偶极矩,从而使菌体表现出在环境磁场中定向的能力.趋磁螺菌M. magneticum AMB-1和M. gryphiswaldense MSR-1中磁小体均沿细胞长轴形成一条磁 小体链.通过对相关基因突变体表型的研究,结合对磁小体链形成过程的实时动态观 察,人们已初步了解MamJ、MamK和MamA等基因在磁小体链装配和维护过程中的功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趋磁螺菌磁小体链装配过程中重要功能性基因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AMB-1和MSR-1中磁小体链装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系统调查棉田捕食性飘虫种数量动态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能学的方法,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插种期、套间作等农业措施对棉田捕食性飘虫控害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棉田飘虫对害虫的摄入量为26.45-70kJ.m^-2,分别占整个捕食性在天敌摄入量的28.30%-47.88%,是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类;不同类型棉田飘虫对棉蚜的控害系数为5.07%-12.85%,并随着棉花播种期的推后和间套作呈现出下降趋势,它们在棉田生态系统害虫生态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江西青霉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青霉是药用江西虫草的无性型,本文对江西青霉发酵菌丝体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运用反复色谱层析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鉴定,确定这6个化合物结构为尿嘧啶(1)2、’-脱氧尿嘧啶核苷(2)、腺嘌呤(3)、腺苷(4)、L-焦谷氨酸甲酯(5)和2’-甲氧基腺苷(6)。其中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虫草属中分离获得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从小果十大功劳的石油醚层、氯仿层、正丁醇层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利用UV、IR、NMR和MS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这9个化合物的结构为:二十九烷-10-醇(1)、亚麻酸甲酯(2)、β-谷甾醇(3)、小檗碱(4)、异汉防已碱甲素(5)、四氢小檗碱(6)、白蓬皱褶碱(7),药根碱(8),1-棕榈酸单甘油酯(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NR)基因5′上游序列,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amHI、EcoRI、HindIII、PstI、SalI、Xbal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盐藻基因组DNA,并与接头连接,构建成盐藻基因组步行文库。采用LA-PCR方法,从上述盐藻步行基因组文库中扩增NR基因5′上游序列,测序并进行分析。为检测其表达特性,构建了该片段与GUS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pNR-GUS,通过电击法将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盐藻,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GUS的表达。结果:从盐藻基因组步行文库中扩增出约1200bp特异片段,序列分析表明5′上游序列含有启动子的特征性序列。GUS瞬时表达染色结果显示,该DNA片段具有硝酸盐诱导和铵抑制的启动子活性。结论:所克隆的盐藻的5′上游序列可能是一种具有“开关”活性的可控性启动子。  相似文献   
18.
19.
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戈峰  刘向辉  潘卫东  高林  曾以平  江炳真 《生态学报》2001,21(11):1790-1795
为探讨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系统地研究了蚯蚓在不同处理尾砂土、复垦土上生长发育状况蚯蚓对铜离子富集作用及植物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比例的铜矿尾矿土中的蚯蚓的存活率差异很大,尾矿砂含量越高,存活率越低,而且同一类型尾砂土中的蚯蚓随着时间的推稚,存活率降低。2)不同类型的复垦土中的蚯蚓的存活也有类似现象,只是变化幅度较小。3)不同类型的尾砂土和复垦土中的蚯蚓体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逐渐变轻。而且尾矿砂含量越高,体重下降幅度越大。(4)蚯蚓对铜矿中的铜元素富集能力很强,可达体仙组织的82.5-1218.4mg/kg。(5)尾砂土和复垦中加入蚯蚓和蚓粪后,西红柿的茎长、根长和干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由此还进一步讨论了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生物(蚯蚓)技术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生物地磁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上的生物每时每刻都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本文从介绍磁场及地球磁场入手,详细阐述了生物对地球磁场的磁响应现象.从候鸟到厌氧细菌,大量生物已被证实可对磁场产生生理和行为响应,即表现为磁场影响生物的生理发育,且提供地磁信息作为"罗盘"与"地图",指导动物远距离迁徙或短距离扩散等.关于生物磁响应的机制,目前有两种假说得到广泛认可,即磁颗粒介导的磁受体假说和依赖光并基于自由基对的磁响应假说,而近期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磁蛋白生物指南针模型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至今尚缺乏生物活体验证.目前,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地磁场变化面临加剧风险,而国际上(尤其是国内)对生物磁响应现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研究亟待深入开展,以便为应对地磁场变化提供基于生物磁响应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