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田俊霞  魏丽萍  何念鹏  徐丽  陈智  侯继华 《生态学报》2018,38(23):8383-8391
自然界中,森林植物叶片的生长随树冠高度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然而,有关叶片性状随着树冠垂直高度增加的变化规律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揭示植物叶片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及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有必要深入探讨叶片性状与冠层高度的定量关系及其内在调控机制。以中国广泛分布的温带针阔混交林为对象,选取8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白桦、蒙古栎、水曲柳、大青杨、色木槭、千金榆、核桃楸和红松),通过测定这些物种9个冠层高度的叶片比叶面积(SLA)、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氮含量(N)、叶片磷含量(P)、氮磷比(N∶P)和叶绿素含量(Chl)等属性,探讨了针阔混交林叶片性状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揭示叶片性状随树冠垂直高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温带针阔混交林内优势树种的部分叶片性状在不同冠层高度之间差异显著。2)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SLA、LDMC、N、P、N∶P和Chl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阔叶树种SLA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有树种的LDMC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树种的N、P、N∶P和Chl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3)对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冠层中,SLA与N、P、N∶P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SLA伴随着高的N、P、N∶P,表明植物通过SLA与N、P等性状的协同来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或对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探讨温带针阔混交林叶片性状随冠层高度的变化规律,一定程度地揭示了树木对光、热和水资源竞争的适应机制,以及植物叶片的资源利用和分配策略,不仅拓展了传统性状研究的范畴,其相关研究结论也有助于树木生长模型的构建和优化。  相似文献   
422.
莫美珠  樊英云  蒙丽萍 《蛇志》2010,22(2):129-130
目的观察被采血者采血前的情绪与采血时对穿刺点痛觉的关系。方法将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在门诊接受静脉采血时出现不同情绪者分为3类,即自愿者、有效沟通者、无效沟通者.并对他们的情绪与穿刺点疼痛的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穿刺点疼痛的敏感性与情绪有关,情绪越坏对穿刺点疼痛的敏感性越高。结论被采血者采血前存在不同的心理反应,纠正不良情绪可降低穿刺点疼痛的敏感性,提高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23.
莫美珠  蒙丽萍  樊英云 《蛇志》2010,22(3):247-248
目的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饮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1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几种常见疾病患者200例,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要求给予实验组提出与其疾病相关的饮食问题,并当面纠正不正确的答案和补充不完整的答案;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将饮食知识告诉患者,出院前发放试卷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问式健康教育比传统的传授式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获取健康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4.
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pH值的重要性是肯定的,甚至pH预处理预培养也会对分裂分化产生明显影响,而pH又是培养基中一个多变的因素,因此,植物组织培养中pH作用规律的进一步掌握将是有意义的。有报告指出培养基pH值和激素的不同配合可以产生显著不同的形态效果,这启示我们应该注意pH值和激素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425.
【目的】分析西藏不同种植区青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特定环境下根际细菌生物标志物,为发掘研究优异根际促生菌及其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了西藏5个市青稞种植区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分析了青稞根际细菌生物标志物及群落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通过测序45个根际土壤样品获得10 715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共43门、1 244属、2 783种,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粘球菌门(Myxococcota)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94.92%-96.56%。五个市的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R=0.226 9,P=0.001),其中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髌骨细菌门丰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五个市青稞根际土壤存在潜在生物标志物,拉萨和山南只有3个和6个特有细菌进化支,共现网络更为复杂、OTUs间联系更为紧密。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是青稞根际土壤中主要的关键细菌门,内生菌门、Methylomirabilota和蓝细菌分别是林芝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市的特有关键类群。青稞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与环境因子pH、全钾(total potassium,TK)、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碳磷比(C:P)和海拔有关,其中TK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最重要的因子(r2=0.621 4,P=0.001)。【结论】西藏青稞根际细菌多样性丰富,5市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生长区青稞根际具有特有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特有根际细菌在青稞生长和环境适应中的作用,发掘优异根际促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6.
蝗虫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蝗虫暴发引起的灾害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灾害,可影响到全世界十分之一的人口。自2019年,东部非洲、西亚、南亚多个国家遭遇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这场蝗灾不但对该区域的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为了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实施有效防控,避免大规模蝗灾的发生,需要掌握蝗虫的生物学、生态学、暴发和为害规律、防治策略和技术特点及其进展等。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地包括沙漠蝗、飞蝗、澳大利亚疫蝗在内的11种可以引起灾害的重要种类的主要分布、为害和特性,并对国内外蝗虫防治策略、技术进展进行了重点综述。最后,针对目前蝗虫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27.
为了解析施氮和短时光辐射变化下毛竹幼苗的光合限速因子,该文对毛竹幼苗进行施氮处理,并在不同光照辐射条件下(高光:1200μmol·m-2·s-1,低光:200μmol·m-2·s-1)测定其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并利用改进的FvCB模型研究了毛竹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经过施氮处理的毛竹幼苗生物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428.
为探索包膜蛋白T120A突变对乙脑/寨卡嵌合病毒JEV/ZIKV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应用重叠延伸PCR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T120A突变的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全长cDNA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制备RNA,电转染导入BHK21细胞,收获培养液上清获得突变病毒株JEV/ZIKV (T120A).分别...  相似文献   
429.
目的探讨眼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组成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眼部感染患者,对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鉴定培养。培养阳性的菌株经API或ATB试剂条鉴定,并对标本进行分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阳性细菌610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69.84%,革兰阴性杆菌次之,占16.89%;真菌115株,以镰刀菌属为主,占43.48%。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左氧氟沙星等对大部分菌株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掌握眼科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规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眼部感染。  相似文献   
430.
张健安  方丽萍 《蛇志》2000,12(4):31-32
近 1 0年来 ,我院收治竹叶青蛇咬伤致过敏性休克患者 2例 ,均是被竹叶青蛇咬伤后 ,延误诊治 ,中毒时间过长而致休克。我们用大剂量莨菪类药物进行抢救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农民 ,38岁 ,于 1 994年 8月 1 0日1 7:0 0上山采药时 ,突觉右手背剧痛 ,发现一条长约 70 cm的竹叶青蛇 ,遂打死此蛇。即用清水冲洗伤口 ,自行包扎。当时仅觉局部剧痛 ,随之发麻而肿胀向肩部扩展。 1 h后头昏、胸闷、寒颤 ,回家自服去痛片 2片 ,自觉心悸、乏力、全身酸痛 ,脸色发青 ,神志不清 ,四肢阵发性抽搐 ,大小便失禁。当地医生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