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电气石对绿豆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电气石对植物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绿豆(Vigna radata Wilczek)胚乳细胞悬浮培养中添加电气石,测定电气石对细胞数目和生物量增长的作用及其浓度效应。结果:电气石能够促进绿豆悬浮细胞生长。在30mL的悬浮液中分别加入3、6、9和12g电气石,3g电气石处理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12g电气石处理表现出过量反应。6g和9g电气石处理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较理想,处理lOd后细胞数目分别比对照增加33%和38%;6g电气石处理12d后细胞的生物量为对照的1.8倍。电气石处理对细胞大小无显著影响。结论:电气石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显著促进绿豆细胞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2.
论DNA C-值与植物入侵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倪丽萍  郭水良 《生态学报》2005,25(9):2372-2381
外来植物的入侵已引起世界普遍关注,强调并迅速提高对外来植物的预警能力是目前首当其冲的任务,由此,如何预测植物的入侵能力,也就成为入侵生态学的一个核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植物入侵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入侵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点或入侵生境特点,然而,争议多于结论,至今未能找出有效预测外来植物入侵性的答案。着重从DNAC-值与植物入侵性关系这一角度进行论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染色体数目、大小、倍性在细胞水平的变化被认为可能与植物入侵性相关,因为染色体数目、大小变化是物种在细胞水平上的一种表型变异形式,而细胞水平累积的效应有可能决定着植物整体水平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决定植物的分布范围,最终与入侵性相关。但是,这些领域的研究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近年来,人们将注意力转移至被子植物DNAC-值变化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生物学意义。现有资料表明,DNAC-值与细胞大小、体积、重量、发育速率等细胞水平上的表型特征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与核型相关的DNAC-值的影响效应,可扩展到多细胞植物有机体的发育速率,在植物生活史的各个阶段起作用,其中就影响到两个受时间因子限制同时又与植物分布相关联的特征——最短世代时间及生活周期类型,而许多入侵成功植物即表现为世代时间短等特点,对于入侵性植物,其不可避免会受生长时间及分布环境的限制,如能保证其在这两方面占有优势便能入侵成功。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外来入侵种比同属其它种类具有较低的核DNA含量,由此,提出通过研究植物DNAC值,就有可能预测植物入侵能力的强弱,低DNAC-值的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与入侵性大小呈负相关,这为发现新的植物入侵性预测指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3.
三疣梭子蟹精子顶体反应前后胞内Ca~(2+)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Fluo-3/AM荧染技术对三疣梭子蟹精子顶体反应前后的胞内Ca2 变化进行了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在精子顶体反应过程中,胞内Ca2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穿孔器和胞质膜残存处,胞内Ca2 浓度([Ca2 ]I)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顶体反应前精子的平均荧光强度为35.95±5.71;穿孔器前伸、顶体囊膜翻转阶段精子的平均荧光强度为66.80±7.35;顶体囊膜脱落、顶体丝形成阶段精子的平均荧光强度为3.87±2.82;上述各阶段间精子荧光强度有极显著差异(P<0.01).顶体反应穿孔器前伸、顶体囊膜翻转阶段的精子相比顶体反应前精子,[Ca2 ]I显著提高;而在顶体囊膜脱落、顶体丝形成阶段,[Ca2 ]I则急剧下降,只在顶体丝基部胞质膜残存处有微量Ca2 存在.初步探讨了三疣梭子蟹精子顶体反应前后胞内Ca2 变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4.
新型生长抑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长抑素(SS)与乙肝表面抗原(S)融合基因插入平衡致死系统原核表达质粒pYA3493中, 转化至缺失asd基因的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 经酶切、测序筛选得到非抗性的目的克隆, 命名为pYA-SS。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 技术分离并检测融合蛋白在宿主菌中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 本试验构建的非抗性筛选生长抑素原核表达质粒可以在宿主菌C500中稳定、正确表达。此研究为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促生长疫苗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探索黑翅土白蚁巢中链霉菌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并对其抗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试菌株发酵液对4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筛选出活性菌株T12;利用分子生物学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T12的分类地位;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纯化活性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其化学结构;结合滤纸片法测...  相似文献   
166.
黑曲霉过氧化氢酶发酵过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黑曲霉发酵生产过程氧化氢酶的分批发酵动力学,并建立了发酵过程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及酶合成的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Logistic方程,Luedekin-Piret方程及与Luedeking-Piret方程相似的基质消耗方程能够很好地分别描述黑曲霉细胞的生长,发酵产酶过程及葡萄糖的消耗,过氧化氢酶的发酵合成是生长耦联的,研究中还将3个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7.
【目的】近年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取境外珍贵的多肉物种资源已成为一种重要渠道,大量濒危物种通过第三方物流方式非法流入我国。甄别濒危物种并梳理出多肉物种资源重点查验名单,能够为物种资源查验尤其是植物多肉类濒危物种查验提供参考。【方法】以跨境多肉物种资源交易的热门平台"多肉之家"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爬虫技术平台,获取电商多肉植物926条种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归类分析。【结果】"多肉之家"平台上交易的多肉植物共涉及23科878种,其中包含18种CITES附录Ⅰ以及120种CITES附录Ⅱ濒危物种,约占16%。进一步对濒危植物进行归类分析发现,濒危植物中仙人掌科和大戟科多肉植物种类最多,分别为66和36种,两者占总计濒危植物种类的74%。【结论】网络爬虫技术在获取电商类平台的交易植物的种类数据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8.
新疆准噶尔盆地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的水分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区,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运用稳定氧同位素技术探究了准东地区生长在相邻地段不同径级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的水分来源。通过测定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的小枝木质部水、不同土层的土壤水以及地下水的δ~(18)O同位素值,运用MixSIAR模型、平均吸水深度模型和直观图法分析不同径级梭梭和白梭梭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和主要吸水层位。结果表明:生长在丘间低地的四个径级梭梭主要水源是土壤水,随着径级的增长,梭梭水分利用方式更加灵活,趋向于利用稍浅层的土壤水。生长在沙丘顶部的四个径级白梭梭主要水源是土壤水,随着径级的增长,白梭梭更趋向于利用深层土壤水。梭梭和白梭梭通过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合理的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源。  相似文献   
169.
种子内生菌增强宿主植物重金属抗性的功能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其内定殖有一定数量的内生菌,种子内生菌通过垂直传播成为新生植物组织内最早定殖的微生物,对连续几代植物内生菌群落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在植物抗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种子内生菌与宿主植物重金属抗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0.
产甲烷古菌是目前发现唯一能产生甲烷气体的微生物,也是自然界中生物甲烷的主要贡献者。甲基-辅酶M还原酶(Methyl-coenzyme M reductase,Mcr)负责产甲烷代谢中最后一步甲烷的生成与甲烷氧化代谢中第一步甲烷的激活反应。该酶的基因高度保守,被广泛应用于古菌的鉴定与系统发育研究。其特殊的辅因子F430及催化碳氢(C-H)键裂解的酶学机制也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在高分辨率蛋白结构和反应过渡态结构方面的重要突破有效地推动了Mcr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特别是最新发现的激活非甲烷烷烃厌氧降解的类甲基-辅酶M还原酶(Mcr-like),引起了众多研究者对该类酶激活惰性烷烃分子机制的浓厚兴趣。因此,文中概述了Mcr结构、功能及催化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新发现的Mcr-like的研究情况,并展望了Mcr/Mcr-like酶在烷烃厌氧氧化及温室气体控制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