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91.
作为四大模式动物之一,斑马鱼(Danio rerio)广泛应用于胚胎学、发育生物学、毒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但关于斑马鱼繁殖内分泌生理和环境毒理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内分泌学方面以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2.
小飞鼠 (Pteromys volans) 为树栖夜行滑行类啮齿动物,在森林种子传播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学作用。本研究利用mtDNA Cytb、控制区和nDNA微卫星3种分子标记,对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北部的小飞鼠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与历史动态分析。检测出Cytb全序列 (1 140 bp) 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09,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616%;控制区全序列 (1 066 bp) 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45,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1.698%;微卫星检测出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13.167个,观测杂合度0.727,期望杂合度0.864,近交系数0.159。结果表明,小飞鼠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度不足和近亲繁殖;未检测到种群近期遗传瓶颈效应,种群内无遗传分化。高比例的稀有单倍型 (≥ 60%) 、低频率等位基因与近亲繁殖,提示未来种群面临遗传多样性下降的风险,建议加大对该物种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基于Cyt b基因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小飞鼠存在3个明显的遗传谱系:远东、欧亚大陆北部和日本北海道,本研究中张广才岭和大兴安岭的样本单倍型归属为远东谱系。  相似文献   
193.
桉树人工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全球性争议的热点问题,桉树与珍贵乡土树种混交的生态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为探究桉树混交营林措施对林地土壤养分及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该研究以桉树纯林(PE)、桉树×红锥混交林(MEC)和红锥纯林(PCH)为对象,开展了林下植物群落及环境因子的调查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差异,混交林的土壤pH、有效氮(AN)和有效磷(AP)含量显著高于纯林;而土壤含水量(SMC)、有机碳(SOC)、总氮(TN)含量及C∶N和C∶P在混交林中没有显著优势,并呈现PEMEC>PCH的趋势。混交林显著增加林下木本植物功能群(WFG)的物种丰富度,而PCH显著增加蕨类植物功能群(FeFG)的物种丰富度。混交林的WFG和禾草植物功能群(GFG)的重要值均显著高于红锥纯林,而红锥纯林FeFG的重要值显著高于混交林。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MEC与PE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差异不显著,但与PCH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揭示了AN和AP是WFG占优势的主要影响因子,SMC、TN...  相似文献   
194.
为了探讨4种饮用水对小鼠固有免疫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本研究将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纯水组、过滤水组、自来水组和矿泉仿生水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共4批。各组小鼠自由饮水摄食90 d,分别进行碳廓清实验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应用LDH法检测NK细胞活性,同时测定胸腺和脾脏指数,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4+和CD8+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研究显示,各组小鼠的体重增长、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吞噬指数α、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小鼠脾细胞表面标志物CD4+百分比和CD8+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滤水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NK细胞活性高于纯水组和矿泉仿生水组(p0.05);自来水组NK细胞活性高于过滤水组、纯水组和矿化水组(p0.05);过滤水组吞噬率高于矿泉仿生水组(p0.05);自来水组、过滤水组、矿泉仿生水组的小鼠CD4+/CD8+比值均高于纯水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表明,长期饮用过滤水对小鼠固有免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过滤水和矿泉仿生水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95.
为了解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分泌蛋白的典型特征,本研究通过SignalP、ProtCompB、TMHMM、Phobius、LipoP、TatP、MEME和BLAST等多种分析程序对多粘类芽孢杆菌SC2菌株的全基因组共5 439条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146个具有典型信号肽的SPⅠ(Signal peptidase Ⅰ)分泌蛋白。信号肽序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氨基酸依次是亮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对信号肽的切割位点分析发现与枯草芽孢杆菌等一致,均为A-X-A型。通过MEME对信号肽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一种保守基序。最后用BLAST分析发现,在146个分泌蛋白中,89个具有功能描述的分泌蛋白,主要是细胞生长代谢及生物降解酶类,其余57个皆为功能尚未明确的假定蛋白。本研究获得了多粘类芽孢杆菌SC2菌株分泌蛋白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的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6.
外源突变基因AP1M2转化毛白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毛白杨开花调控分子机制并获得不飞絮毛白杨株系,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显性负突变结构基因爿Pm挖转入毛白杨中,经PCR检测,共获得阳性转化植株7株。通过RT_qPCR检测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AP1M2表达量,发现各株系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最高为内参的5.41倍,最低为1.89倍。对转基因毛白杨中内源刚尸,和其他开花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内源AP1的表达受到抑制,表达量明显下调;其他开花关键基LFY、AP3、PI、SEP3和FTI等的表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FT2表达量并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转4尸m扭毛白杨中API、LFY、AP3、PI、SEP3和FT2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对毛白杨花发育将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7.
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吸虫塔有翅蚜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吸虫塔对作物蚜虫防控的指导意义,明确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有翅蚜(和大豆蚜)的种群动态,为大豆蚜虫防控提供预警信息。【方法】2009至2012年通过吸虫塔监测哈尔滨地区有翅蚜及有翅大豆蚜动态结合当年田间大豆蚜动态调查。【结果】哈尔滨吸虫塔全年收集有翅蚜量为0.6~1.7万头不等。具1~3个高峰(不同年份有翅蚜发生高峰数量不同),高峰期时间1个月左右,位于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之间。周有翅蚜量达200头时预示着有翅蚜高峰期的到来,高峰期有翅蚜量可占年有翅蚜量的90%以上。同一地区不同年份有翅蚜高峰期时间不同。吸虫塔有翅大豆蚜亦具1~3个高峰期,时间位于当年有翅蚜的高峰期时间内,为短短的1周或几周,高峰期蚜量占全年采集有翅大豆蚜量的80%~95%。田间大豆蚜只存在一个高峰,2009、2010、2012年田间大豆蚜高峰期均与吸虫塔收集的大豆蚜高峰期相重叠,且峰值日期一致。【结论】吸虫塔可以很好地反应当年田间大豆蚜的种群动态,表现在高峰期及高峰点的预测,可为大豆蚜的预测预报提供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98.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是否对过氧化氢所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用PC-12细胞建立H2O2氧化损伤模型;测定SOD、T-AOC生化指标判断细胞抗氧化能力;半定量RT-PCR法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转录水平。结果:①MTT结果:H2O2能使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槲皮素的预孵处理能够明显减轻H2O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P0.050.01)。②SOD活性结果:H2O2作为氧化损伤因素使得细胞SOD活性应激上升(P0.01),Qu组细胞SOD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P0.01)。③T-AOC结果:槲皮素能够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P0.01)。④半定量RT-PCR结果:H2O2使PC-12细胞GR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槲皮素能够减轻其转录所受影响(P0.01)。结论:槲皮素与PC-12细胞的共孵育,提高了细胞整体的抗氧化能力,维持了GR基因的转录水平,继而保护细胞免受后续H2O2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维持细胞生化环境的稳态。  相似文献   
199.
电针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为动物模型,分别以TUNEL法和PI染色法观察电针改善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显示:①局灶性脑缺血能诱导神经元凋亡:缺血侧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侧,差异非常显著;②电针能明显抑制神经元凋亡:电针治疗组缺血侧梗塞区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本文表明电针能抑制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00.
基于西北夏玉米生产实际和降雨特征,用自制模拟降雨器,于2010年6-9月研究了250、350和450 mm模拟雨量下翻耕、免耕、免耕覆盖对夏玉米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6-9月250 mm雨量下免耕水分利用效率比翻耕高26%,产量比翻耕高16.5%;350 mm雨量下免耕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比翻耕高17.6%和6.1%;在450 mm雨量下免耕的蓄水效应低于翻耕,水分利用效率比翻耕低1.1%,产量比翻耕低0.6%.免耕覆盖克服了免耕在雨量充沛时水分蓄积量低于翻耕的缺点,在3种雨量下均可有效抑制棵间蒸发,减少翻耕地表裸露造成的无效水分消耗,增加土层贮水量,增大蒸腾量占水分消耗的比例,250 mm雨量下免耕覆盖水分利用效率比翻耕高48.6%,产量比翻耕高32.9%;350 mm雨量下免耕覆盖水分利用效率比翻耕高51.6%,产量比翻耕高27.1%;450 mm雨量下免耕覆盖水分利用效率比翻耕高23.7%,产量比翻耕高13.1%.综上,免耕夏玉米在250和350 mm雨量下相对于翻耕有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势,免耕覆盖夏玉米在250、450 mm雨量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翻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