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双血管闭塞(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采用TEAS和电针(EA)刺激大鼠百会穴和足三里穴,连续刺激14 d。治疗后,采用新物体识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SOD、CAT、GSH-Px、MDA和ROS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GC-1α、TFAM、HO-1、NQO1蛋白及细胞质中Keap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NRF1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辨别指数、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交替百分比增加;TEAS可改善VD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线粒体结构,病理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排列更规则、分布更均匀,核膜、核仁更清晰,线粒体肿胀减轻,线粒体基质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更明显。血清中SOD、GSH-Px和CAT水平显著升高,MDA和ROS浓度降低。TEAS还上调了海马区PGC-1α、TFAM、NQO1、HO-1蛋白和核内NRF2、NRF1蛋白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胞浆中Keap1蛋白的表达。结论 TEAS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和线粒体结构,且效果优于电针,其机制可能是激活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抗氧化应激,这也为VD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技术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2.
温新利  席贻龙 《生态学报》2007,27(10):3956-3963
对镜湖臂尾轮虫种群的周年动态进行了研究,测量和分析了它们的个体大小、卵大小和相对卵大小及其与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等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镜湖常见的7种臂尾轮虫中,仅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和剪形臂尾轮虫(B.forficula)的种群密度和出现频率较高;前两者种群密度高峰期均出现在2~3月份,4月份后均较低;后两者种群密度在6~9月份较高,而在10月份后很快下降。除剪形臂尾轮虫外,其它3种臂尾轮虫的个体体积均与水温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平均卵体积均与各自的平均被甲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角突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个体大小与水体叶绿素a浓度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它们的卵体积分别与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且水温是影响它们卵体积的主要因子。4种臂尾轮虫中,仅角突臂尾轮虫的相对卵体积与水温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3.
乌梁素海地处内蒙古西部乌拉山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位列中国淡水湖第八,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湖泊.历史上,黄河巴彦淖尔段,沿乌拉山由西向东奔腾,地处乌拉山南坡山脚下的乌加河,曾经是其主河道.百年沧桑,历史巨变,几经改道,昔日主河道由乌加河迁移至今天鄂尔多斯高原北缘的新河道,并逐渐安定下来.在迁徙过程中,黄河在乌拉山与鄂尔多...  相似文献   
204.
粤北南岭无斑肥螈的种群结构及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山区的无斑肥螈 (Pachytritonlabiatus)主要分布于海拔 85 0m以上的山区溪流中 ,当雌性头体长 >5 5mm ,雄性头体长 >4 5mm时 ,卵巢和精巢分别开始明显发育 ;生殖时期为每年 9~ 1 0月份 ;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主要食饵为环节、软体、节肢动物类。  相似文献   
205.
先通过几何矫正、配准、裁切等预处理获取深圳市辖区的HJ-1-A/B卫星CCD2数据, 再选取城市绿地、林地、农用地等样本进行光谱特征分析, 并以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等数据作为辅助, 最后利用“决策树-监督”混合分类模式提取深圳城市绿地信息。将分类结果与深圳市生态资源测算的城市绿地面积进行对比, 分析发现两类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值为0.9997, 平均误差为8.37%; 通过空间分布对比发现, 两类数据解译获取的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有利于提高城市绿地信息的提取效率, 进而为降低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成本并提高监测的时间精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6.
为揭示伪步甲危害在地形梯度上的差异, 探讨草原上不同地貌部位在伪步甲灾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在RS和GIS 支持下, 以国产ZY1-02C 卫星P/MS 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为基础, 运用ArcGIS 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 将遥感解译的数据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三个地形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对研究区草原伪步甲灾害分布现状的地形梯度空间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高程和坡度梯度上, 伪步甲危害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即“中间高,两边低”, 分别在海拔1000 m-1200 m 和坡度3.3°-6.1° 范围内伪步甲危害最为严重; 而在坡向梯度上, 严重危害区随着坡向变化的分布趋势接近平缓, 在整个坡向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7.
用同步辐射、离子注入和紫外辐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83l菌株辐射诱变后,筛选到四个稳定的蛋白酶突变株。研究了B.subtilis 183l亲株及其蛋白酶突变株的蛋白海和α-淀粉酶合成情况,分析了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合成关系。结果表明,B. subtilis 183l亲株及其突变株在以豆饼粉、玉米粉、麸皮等组成的发酵培养基中,37℃,120r/min培养条件下,各菌株最高α-淀粉酶活力相差不大;中性蛋白酶与α-淀粉酶的合成可能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8.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5个年龄(6、16、23、32和50年生)共15块10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杉木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生物量回归方程.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除16 ~23年生因间伐略有下降外均随林龄而增加,6、16、23、32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62.73、172.51、141.65、192.30、247.32 Mg·hm-2,其中活体植物占95.76% ~98.39%;层次分配方面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为89.77% ~96.55%,其随林龄的变化与总生物量一致,其次为地上凋落物,占1.61% ~4.24%,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较小,分别占0.01% ~4.26%和0.27% ~4.07%,分别以6和23年生最大;乔木层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占54.89% ~75.97%,根占11.91% ~ 12.66%,均随林龄而增加,枝、叶分别占11.86%~15.19%和4.80%~13.17%,均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除50年生杉木人工林枝相对生物量小于叶,23和50年生杉木人工林根相对生物量大干枝外,其大小顺序为枝>根>叶;草本层分配以6和23年生杉木人工林地上相对生物量最大,其他林龄相反;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各层次及总生物量具有良好的优化增长模型,其32年生人工林总生物量与其他森林类型相比,处于中上等,是一个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209.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设计生物炭用量为0(B0)、1 kg·m-2(B1)、2 kg·m-2(B2)3个水平,氮肥用量为0(N0)、40 g·m-2(N1)、60 g·m-2(N2)3个水平, 即B0N0、B0N1、B0N2、B1N0、B1N1、B1N2、B2N0、B2N1和B2N2共9个处理,研究了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牡丹叶片的氮素积累、叶片氮素向籽粒转移、籽粒蛋白氮、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以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增加了牡丹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以及叶片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与B0N0处理相比,B1N1处理叶片氮素转移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27.6%和27.1%;B1N1和B2N1处理牡丹籽粒百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6%和16.4%,其中籽粒产量在B1N1、B1N2、B2N1和B2N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B2N1和B1N2处理牡丹籽粒蛋白氮和总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增加29.3%和36.2%.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增加了牡丹籽粒中总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其中,B2N1处理总脂肪酸含量较高, 比B0N0处理增加了17.4%.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够增加牡丹叶片氮素积累量和叶片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增加籽粒产量,提高牡丹籽粒蛋白氮、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其中以生物炭1 kg·m-2与氮肥40 g·m-2配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10.
草原鼠害是影响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草原鼠害监测是鼠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无人机低空遥感是一种新的鼠害监测方法,其具备高空间分辨率、高时效、低成本、低损耗等特点,在新疆鼠害监测防治方法中完成了示范工作。于2015年10月与2016年5月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荒漠林大沙鼠典型鼠害区进行两次无人机低空航拍,分别获取分辨率0.02m与0.024m的实验区超高分辨率影像,对两片实验区整幅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得鼠洞分布情况;在鼠洞分布图基础上进行缓冲区分析并添加趋势线,获取鼠洞空间分布趋势,与研究区山体阴影图叠加分析鼠洞分布与地形间的相互关系。通过GIS格网与GIS叠加分析,获取鼠洞洞群覆盖率。得出如下结论:无人机低空遥感可以为大沙鼠鼠害调查提供准确度甚高的解译结果;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局部研究区的荒漠林大沙鼠鼠害区洞群覆盖率分别为19.4%、18.8%,已为高密度发生区;研究区大沙鼠鼠洞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和带状分布特征;聚集特征说明鼠洞是以洞群的形式存在;研究区鼠洞带状分布特征与地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科学规划鼠害治理方案;此研究表明无人机低空遥感在鼠害监测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