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王爱民  席贻龙  牛翔翔  李瑶  温新利 《生态学报》2014,34(16):4588-4595
为了解汀棠湖冬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对水温的适应,探讨其在春季的种群消长机制,运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温度(12℃、16℃、20℃和24℃)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3.0×106和5.0×106个/mL)对冬季采自芜湖市汀棠湖水体中的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平均寿命、总生殖率、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等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总生殖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食物密度以及食物密度与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所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在12℃下较长,16、20℃和24℃下较短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虫的世代时间在12℃下最长,16℃和24℃下最短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虫的净生殖率在16℃下较高,12、20℃和24℃下较低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在12℃下最低,16℃下最高,20℃和24℃间无显著性差异。汀棠湖冬季出现的萼花臂尾轮虫在16℃下的适合度最高,这或许是该水体中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密度在3月中旬(此时水温为17℃)达到春季最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2.
乳酸L-68型粪肠球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乳酸L-68粪肠球菌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3000羽1日龄的艾维菌肉用仔鸡,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每组150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饲喂基础日粮并在饮水中加入微生态制剂乳酸L-68粪肠球菌,实验期为42d。通过检测平均周增重、料肉比、鸡群的健康状况、抗体水平和器官指数探索该制剂对肉鸡的促生长和免疫增强作用。结果微生态制剂实验组鸡的周增重、料肉比、抗NDV的HI效价、免疫器官指数均优于对照组鸡,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肉鸡饮水中添加乳酸L-68粪肠球菌,能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器官指数;能明显提高循环抗体的水平,因而能促进仔鸡的生长发育,降低料肉比。  相似文献   
173.
对广西莫罗湾红海榄和木榄两种红树群落内及空旷地气象要素的对比研究表明,红海榄和木榄两种群7月份3天内的日平均光照强度分别比空旷地(36421 1x)减少81.9%和49.8%;平均土温分别低1.8℃和2.3℃;平均风速分别降低64.7%和67.7%。红海榄群落内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较差比空旷地和木榄群落内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74.
本文叙述了从苜蓿根瘤分离提纯豆血红蛋白的几种方法及某些性质。通过蛋白体外翻译和脉冲追踪试验,证明在分离的苜蓿豆血红蛋白 mRNA 中有其前体存在。免疫沉淀反应表明几种豆科植物间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5.
植物种间杂交是一种普遍自然现象,杂交往往造成植物表型及生理变异,从而改变杂种抗虫性。与亲本种相比,杂种抗虫性可能增强或减弱,也有可能处于与亲本相似水平。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质变与量变是引起杂种抗虫性变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桉树杂交育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桉树杂交种间抗虫性表现参差不齐,因此,桉树是研究杂交种抗虫性变异机制的理想材料。以2个桉树杂交种巨细桉DH201-2、巨尾桉G9及桉树重要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2个杂交种与其纯亲本种[(巨桉×细叶桉),(巨桉×尾叶桉)]间的抗虫性差异;同时,综合比较了品系间叶片性状(叶片厚度、含水率、比叶面积)、初生化合物(C、N、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次生化合物(总酚、单宁)差异,以研究桉树杂交种抗虫性变异的理化机制。结果表明:DH201-2感染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虫瘿数目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而G9上虫瘿数目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DH201-2与G9的叶片厚度与巨桉相近,而显著薄于另一亲本种。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细叶桉、与巨桉相近;G9叶片含水率则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相似的是,DH201-2和G9的比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初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亲本种,N含量则仅高于细叶桉;而G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虽高于其双亲本种,可溶性糖含量则无显著差异,N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次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总酚和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而G9则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因此,与其亲本种相比,DH201-2感虫性增加,而G9抗虫性增加;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相关的营养指标(如含水率、可溶性糖、N含量)及次生防御物质(如总酚、缩合单宁)在桉树杂交种组织内的含量差异影响了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在全球推行桉树杂交育种且桉树害虫数量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应加强对桉树杂交种抗虫性机制研究,为选育高抗品系及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6.
光倒刺鲃的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的年龄与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光倒刺鲃鳞片年轮特征主要为疏密切割型。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L=44.44R-11.69,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0.0258L2.9125,4龄以前生长较快,生长指标高,体长指标高,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大,其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达:Lt=67.3[1-e-0.2018(t-0.1338)],Wt=5441.44[1-e-0.2018(t-0.1338)]3。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t=5.678,拐点体长Lr=45.313cm,拐点体重Wr=1660.885g。光倒刺鲃雌性一般在3~4龄性成熟,雄鱼3龄时性成熟。  相似文献   
177.
不同施氮措施对旱作玉米地土壤酶活性及CO2排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施用速效氮肥(尿素)和缓释氮肥的旱作夏玉米地土壤酶活性及CO2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不同氮肥种类和施用量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CO2的排放量。在整个生育期,尿素与缓释氮肥处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CO2排放量表现出相同变化趋势,尿素和缓释氮肥处理土壤CO2平均排放量分别为459.12 mg·m-·2h-1和427.11 mg·m-·2h-1,两者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CO2排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64和0.80。说明相同施氮量缓释氮肥较尿素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并降低土壤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8.
温放  张启翔  王越 《广西植物》2008,28(3):290-291
报道了在广西桂林阳朔县发现的苦苣苔科小花苣苔属一新变种——阳朔小花苣苔。新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较小;叶柄、花序梗、花梗、苞片和花萼不具紫色腺体;叶中脉及侧脉常具银白色脉纹;花期6、7月,晚于原变种花期。  相似文献   
179.
WS-I型灭蚊涂料对防制淡色库蚊、家蝇等的敏感性已有报道。但对南方夜间常见侵入室内的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fatigan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的敏感性及对不同状态致倦库蚊的敏感性如何尚未见报道,为此于1987年6月作了实验,现将结果报道于后:WS-I型灭蚊涂料(主含杀灭菊酯),由本地黄沙河灭蚊涂料厂提供;吸血成蚊均捕自牛房,未吸血致倦库蚊为实验室羽化;用“WHO”接触筒,将涂料按每平方0.33公斤用量涂于新华Ⅰ号滤纸上待干后进行测定,吸血蚊以胃血谢拉氏Ⅲ—Ⅳ期、未吸血蚊以5%葡萄糖水…  相似文献   
180.
为从基因水平上改造腈水合酶,进行了诺卡氏菌腈水合酶基因的外源表达研究。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内,腈水合酶的α亚基几乎不能正常表达,在重组E. coli BL21(DE3) (pET32aNHBAX)中,腈水合酶活性仅为0.04U/mg。构建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3.5kNHBAX,采用电穿孔转化法将其转入宿主菌P. pastoris GS115中,经过菌株培养和腈水合酶的诱导表达,筛选获得了优选菌株P. pastoris NH4。对P. pastoris NH4的细胞培养和腈水合酶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重组腈水合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水平可以达到0.52U/mg,但不能稳定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