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复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动物模型是进行结核病研究的基础。本文分别对小鼠、豚鼠、兔和非人灵长类结核(TB)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综述,由于潜伏性感染是结核病的重要特征,因此慢性持续性感染模型是TB动物模型研究的重点。Animal model is essential fortuberculosis(TB)research.The reported animal modelsincluding mice,guinea pig,rabbitsand nonhuman primate model were reviewedinthis cuurent paper.MTBcan persist withinthe human hostfor years with-out causing disease,in a syndrome known as latent TB,so MTB…  相似文献   
222.
构建了霍乱毒素B亚单位 (CholeratoxinBsubunit,CTB)与胰岛素原 (Proinsulin)的融合基因CTB -PROIN ,将该融合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 30a(+)中 ,获得重组质粒pETCPI,并将该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中 ;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后 ,其表达产物经过 15 %SDS PAGE分析表明该菌株可以表达融合蛋白 ,其分子量约为 21.6kD ,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约占全菌蛋白的 25%。含CTB-PROIN重组蛋白的包涵体经过变性和复性后 ,CTB-PROIN可以在体外自组装成五聚体结构。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重组CTB PROIN蛋白可分别被霍乱毒素的抗体和胰岛素的抗体识别 ,说明该蛋白具有霍乱毒素和胰岛素的双重抗原性。同时在体外 ,CTB PROIN蛋白可与神经节苷脂GM1(monosialoganglioside)特异性结合 ,表明了该融合蛋白在体外具有生物活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利用原核生物表达系统研制廉价、高效的I型糖尿病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3.
人4-1BBL胞外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RT-PCR方法从人单核THP-1细胞系克隆人4-1BBL胞外区基因,将其重组到pAYZ表达载体中,构建成人4-1BBL胞外区基因表达载体。将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16C9,获得稳定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性状态存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其分子量约为22kD,与预期结果一致。这是首次在大肠杆菌中获得4-1BBL胞外区可溶性表达。生物学活性检测显示4-1BBL对于维持T淋巴细胞系因子释放非常有益,同时PI单染表明它能抑制Jurkat细胞的凋亡。这将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4.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优化策略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Pp)表达系统是目前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用于表达重组蛋白的标准工具之一。Pp的如下优点是促成此表达系统在近十几年里迅速发展和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Pp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生长快 ,易于分子遗传学操作 ;Pp的醇氧化酶 1 (AlcoholOxidase 1 ,AOX 1 )基因的启动子具有强诱导性和强启动性 ,适于外源基因的高水平诱导表达 ;Pp具有强烈的好氧生长偏爱性 ,可进行细胞高密度培养 ,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Pp可高水平分泌表达外源蛋白 ,纯化方便 ;Pp具有真核细胞的翻译后…  相似文献   
225.
梁巍  岳进  吴劼  史奕  黄国宏  梁战备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278-2280
对黑土水稻田一个生长季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呼吸和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初期,长效尿素能显著抑制微生物生物量C和土壤呼吸(P<0.05),间歇灌溉措施对二者几乎没有影响,间歇灌溉能减少稻田甲烷的排放,平均排放量比对照减少了32.5%,长效尿素的施用稻田使甲烷的排放略有增加,施用长效尿素的处理,微生物生物量C与甲烷排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26.
泥螺养殖滩涂异养菌群和弧菌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引  言泥螺 (Bullactaexarata)隶属腹足纲软体动物 ,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是浙江沿海重要的滩涂养殖品种 .至 2 0 0 0年浙江省养殖面积已达 1.13× 10 4hm2 ,由于实行生态养殖 ,本轻利厚 ,广受养农的青睐 .随着泥螺养殖生产的发展 ,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和陆源排污水的大量入海 ,养殖生态环境越趋恶化 ,使生物病原大量滋生 ,自 1995年以来常诱发养殖泥螺的暴发性死亡 .有关海洋滩涂环境细菌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为探明泥螺养殖周期内暴发性死亡与滩涂环境的关系 ,对养殖滩涂的细菌菌群组成及其生态特性进行了检测分析 .2…  相似文献   
227.
酵母发酵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生产木糖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蔗渣半纤维素水解过程中硫酸浓度与液/固比对木糖收率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这两个因素与木糖的收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通过回归方程优化水解条件,当硫酸浓度2.4g/L,液/固=6.2,在蒸汽压力2.5×104 Pa的条件下水解2.5h,100g蔗渣可水解生成木糖约24g 。大孔树脂吸附层析处理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能有效地减少其中的酵母生长抑制物含量,显著改善水解物的发酵性能。用大孔树脂在pH 2条件下处理过的蔗渣半纤维素水解物作基质,含木糖200g/L,产木糖醇酵母菌株Candida tropicalis AS2.1776发酵110h耗完基质中的木糖,生成木糖醇127g/L,产物转化率0.64(木糖醇g/木糖g),产物生成速率1.15g/L·h.    相似文献   
228.
大气甲烷的源和汇与土壤氧化(吸收)甲烷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次于CO2,而每分子甲烷温室增温潜力是CO2的21倍,因此确定全球大气甲烷的源与汇,并与其进行估算,预测已成为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及温室效应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大气甲烷烷源与汇研究的进展情况,详述了土壤氧化(吸收)大气与内源甲烷机理及其影响因子(如土地利用情况,环境甲烷浓度,土壤温度,湿度,pH值,孔隙状况等),最后指出,通过在长白山森林垂直分布带开展地带性土壤甲烷氧化(吸收)研究,对估算我国温带至寒带,高山苔原带土壤吸收甲烷含量,乃至全球甲烷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9.
樱桃砧木Colt离体叶片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樱桃砧木Colt试管苗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先诱导愈伤组织分不定芽以及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两种途径诱导再生,结果表明,在MS附NAA1.0mg/L、KT3.0mg/L、ZT0.25mg/L培养基中,愈伤诱导率可达100%;诱导的愈伤MS附加NAA0.2mg/L、IAA0.5mg/L、6-BA0.5mg/L、KT1.0mg/L,GA0.5mg/L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为21.3%,在MS附加6-BA6.0mg/L、NAA1.0mg/L、GA0.5mg/L中,叶片一叶柄不定芽诱导率可达48.3%。  相似文献   
230.
目的:研究胰岛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0年1月到2015年7月在医院治疗的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208例纳入本次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成单用胰岛素组(对照1组)、单用二甲双胍组(对照2组)、二甲双胍及阿仑膦酸钠组(对照3组)以及胰岛素及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组)各52例,各组在常规补钙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对应治疗措施,比较各组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以及各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组内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的骨密度(BMD)、血清骨特异型碱性磷酸酶(BAP)及骨钙素(BGP)明显高于治疗前,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三组治疗前后的BMD、BAP、TRAP-5b和BGP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联合组的BMD、BAP及BGP明显高于其他三组,TRAP-5b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胰岛素以及阿仑膦酸钠联合治疗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其骨代谢指标水平,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