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探讨新疆克拉玛依市维吾尔族与汉族成年人体部体质特征。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按照《国民体质测试指导站各指标的测试方法及判断标准》规定的方法,测量并获得新疆克拉玛依市维吾尔族、汉族20~59岁共4108个成年人的有效样本,并按Martin法对所测体部项目进行体质特征研究。新疆克拉玛依市维吾尔族:除肩型男性为中肩型、女性为窄肩型外,男女均为超中等身材、宽胸型、宽骨盆型、窄手型、矮胖型。新疆克拉玛依市汉族:除身材分型男性为高型、女性为超中等身材外,男女均为宽胸型、窄肩型、宽骨盆型、窄手型、中间胖瘦型。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体质特征总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差异主要存在于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之间。克拉玛依市维吾尔族和汉族成年人体质特征均具有北方人群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82.
褪黑素(melatonin, MT)与其他传统五大类激素相比,其鉴定仅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新兴植物激素,是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多效信号分子。在植物中,MT被称为植物褪黑素(phytomelatonin),它不仅调节种子萌发、根系构型、气孔运动、生物节律和开花与衰老,还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的活力,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从而减轻胁迫造成的氧化胁迫、渗透胁迫、蛋白变性和细胞损伤,最终使植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本文基于MT代谢及其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MT在植物中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归纳逆境胁迫下MT通过直接清除ROS和/或触发信号转导途径,上调抗逆相关基因表达,继而激活渗透调节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活力,促进逆境蛋白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稳定光合作用和碳代谢,减少ROS的积累和细胞氧化损伤,最终提高植物对高温、低温、干旱、盐渍、重金属、紫外辐射和水涝等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本文为理解MT的代谢、生理功能及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3.
纳米化的二氧化钛促进绿豆下胚轴不定根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200mg·L-1纳米化的TiO2能明显增加绿豆下胚轴不定根的数目、根干重和生根范围;光照条件下显著促进绿豆下胚轴不定根的形成;不同时间促生根效果不同,以6~18 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4.
为阐明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散居型地理种群数量性状的地理变异,将散居型西藏飞蝗9个地理种群雌、雄个体的前翅长度(E)、后足股节长度(F)、头宽(C)、前翅长度与后足股节长度比值(E/F)、后足股节长度与头宽比值(F/C)5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5.
蔊菜幼苗抗菌核病及抗旱和耐湿特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中油821’(‘Zhongyou No.821’)、‘中双9号’(‘ZhongshuangNo.9’)及‘中油杂2号’(‘Zhongyouza No.2’)为对照,采用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人工模拟干旱和湿害胁迫处理法对蔊菜〔Rorippa indica(L.)Hiern〕的抗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抗旱和耐湿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菌核病菌接种后,蔊菜幼苗叶片的病斑直径为1.75 cm,极显著小于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病斑直径(3.25~3.60 cm)。经干旱胁迫后,3个油菜品种的幼苗严重萎蔫,茎粗、根长以及地上部分、根和全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蔊菜幼苗轻度萎蔫,仅茎粗和根鲜质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低于对照,其他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蔊菜幼苗各生长指标的伤害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3个油菜品种。经湿害胁迫后,蔊菜和3个油菜品种幼苗的总叶片数和绿叶数较对照明显减少、黄叶数增加,但蔊菜幼苗的黄叶数显著少于3个油菜品种;3个油菜品种幼苗的茎粗、根长以及地上部分、根和全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总体上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而蔊菜幼苗仅茎粗、根长和根干质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生长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蔊菜幼苗的茎粗,根长,地上部分、根和全株的鲜质量以及根和全株的干质量的伤害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3个油菜品种。研究结果显示:蔊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及抗旱和耐湿性均强于供试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是十字花科(Brassiaceae)中对菌核病抗性强、抗旱耐湿的优质基因源。  相似文献   
86.
目的检验和比较尿液菌落计数在筛选儿童泌尿系统感染中的可靠性。方法收集儿童中段尿液,10μL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剩余样本进行干化学分析,主要进行沉渣镜检、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检测。结果共检测中段尿液标本112份,其中32例培养出有意义细菌,阳性率为28.6%。尿沉渣镜检、干化学分析的敏感性分别为68.8%和78.1%,特异性分别为92.5%、90.0%。另有7例培养阳性,干化学分析阴性,假阴性为21.9%;6例沉渣镜检阳性,培养阴性,假阳性率7.5%;沉渣镜检、干化学分析的阳性预示值分别为78.6%和75.8%。结论尿液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在筛选儿童泌尿感染的敏感性要明显优于尿沉渣镜检和干化学分析,在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筛查中起到重要作用。尿沉渣镜检和干化学分析因为敏感性不足、结果易受到感染类型影响。尿液菌落计数可作为儿童泌尿系统感染检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7.
水稻花粉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捕获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是细胞分化、基因特异性表达、基因工程研究及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工具。一个由带有U/dA基因而无启动子的pPLGUS改造成的质粒通过基因枪转化进水稻材料中,对转基因材料的多种不同组织进行了X—gluc显色检测GUS活性。对获得的15个独立转化株后代进行筛选,初步观察到其中多株GUS阳性。通过连续三代遗传分析,证明至少3株水稻花粉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被成功捕获,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陆面蒸散发(ET)是自然生态系统水分耗散的主要方式,准确把握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内陆区实测资料匮乏的现状,基于MODIS产品,构建了具有时空二维属性的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实现了柴达木盆地陆面蒸散发的时空连续估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离土壤蒸发与植被蒸腾,开展研究区自然生态系统耗水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近九年多年平均ET为188.75 mm,受降水空间分布格局影响,ET具有明显的从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2)土壤蒸发与植被蒸腾多年平均值为171.06 mm和14.26 mm,后者年内峰值出现时间总体比前者晚1个月,具有滞后效应;(3)盆地陆地生态系统多年平均耗水总量为430.94亿m3,其中高效、中效和低效耗水的占比分别为6.55%、52.57%和40.88%。在区域尺度以时空连续的方式揭示了ET水分消耗的有效性,可为基于ET水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9.
【背景】副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rauberis)是重要的水产病原菌,该病原菌已逐渐出现新的血清型及多重耐药性状,因此亟须开发出一种新的抗菌药物用于该病害的防治。研究发现,前噬菌体编码的裂解酶能够有效地杀死其宿主,具有良好的抗菌应用前景。【目的】以副乳房链球菌前噬菌体裂解酶为对象,研究其杀菌宿主谱并优化其裂解活性的条件。【方法】利用PHASTER工具对副乳房链球菌菌株KRS02083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其前噬菌体包含一种裂解酶的基因Sply828;通过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等技术得到裂解酶Sply828蛋白;通过浊度递减实验探究裂解酶Sply828对不同细菌的杀菌活性及其最适的裂解条件。【结果】裂解酶Sply828对鱼源副乳房链球菌具有最佳的杀菌活性,并发现该酶对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菌杀菌效果最好;其最适裂解温度为28°C,最适pH为6.2;Ca2+和Mg2+对该酶的杀菌活性有促进作用,但是Zn2+、Cu2+、Fe2+、Ni2+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90.
从树肾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出3株病毒,嗜在对数分裂期的TL细胞上复制,产生细胞病变和血凝素抗原,能凝集豚鼠和小鼠红细胞。交互血凝抑制实验表明3株病毒同属一个血清型。免疫酶染色显示抗原首先出现于细胞核。电镜观察负染标本病毒形态近似圆形和六角形,无胞膜,直径约30nm。血清学检查大多数树血清中含有该病毒抗体,证明是树的一种潜在病毒。初步鉴定为类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