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被试完成地震色词Stroop任务(the earthquake color-matching Stroop task)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24名被试都亲身经历了汶川大地震(5.12),其中12名被试为成都灾民(成都组:强烈震感),另外12名来自重庆(重庆组:稍有震感).行为结果发现,只有成都组被试对地震相关词颜色判断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地震无关词,表现出了明显的地震干扰效应(the earthquake interference effect).ERP结果显示,就成都组被试而言,在刺激出现后的350~450ms内,地震相关词比无关词诱发出一个更加正性的ERP成分(P350~450),最强效应出现在大脑中前部;而重庆组没有表现出明显的ERP干扰效应.对差异波(地震相关词一地震无关词)进行偶极子溯源分析,结果显示,P350~450可能起源于海马旁回.本研究结果表明,P350~450可能反映了成都被试对地震词的注意加工偏向(或创伤性事件的自动激活),从而干扰了其对刺激物理颜仁的判断.  相似文献   
82.
TaPSG719基因是从小麦中分离的花粉特异性表达基因,其功能未知。克隆和分析该基因的启动子有助于研究该基因的功能,解析小麦花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本研究根据已报道的TaPSG719基因cDNA序列为基础设计引物,经过两次反向PCR获得了该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776bp的调控序列。应用PLACE和PlantCARE数据库系统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具有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和CAAT-box、两种花粉特异性调控元件AGAAA和GTGA及光反应和激素响应元件。  相似文献   
83.
氨基酸对蛇足石杉叶状体增殖及石杉碱甲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曼  涂艺声 《植物学报》2017,52(2):218-224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天冬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 探究其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叶状体生长、石杉碱甲积累及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天冬氨酸后, 叶状体干重生物量比对照提高18.50%-25.75%, 石杉碱甲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 其最适天冬氨酸浓度为0.5 mmol·L-1; 添加1 mmol·L-1色氨酸后, 叶状体相对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 但其石杉碱甲积累量略低于对照; 添加赖氨酸后, 叶状体相对增殖量、干重生物量及石杉碱甲含量均低于对照。添加一定浓度的天冬氨酸使SOD酶活性适当提高, 同时叶状体石杉碱甲积累量增加, 而长期保持高水平的SOD酶活性对叶状体积累石杉碱甲不利。  相似文献   
84.
 将编码人 TNFR75的 c RNA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启动子 (KDRp)及缺失自身启动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p LXSN- D2 99重组 .重组质粒 p LXSN- D2 99- KDRp- TNFR75与脂质体共转染包装细胞 PA31 7,经抗生素 G41 8(60 0 mg/L)筛选 1 4d,获得 1 5个稳定的产病毒细胞克隆 .将各细胞克隆分别扩大培养收集所产病毒上清 ,并感染 NIH3T3细胞检测病毒滴度 ,其中 1个克隆滴度达 2×1 0 5CFU/ml.提取该克隆细胞总 RNA进行 RT- PCR分析 ,获得的 c DNA片段长度与目的基因一致 .结果提示 ,建立了 TNFR75反转录病毒产毒细胞系 .  相似文献   
85.
1087例大学新生UPI人格健康评价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山东行政学院西教学区1106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素质调查。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UPI)为测量工具,调查时间为05年9月和06年9月。结果:(1)可能有心理问题者116人,占总人数10.7%;(2)应引起关注的252人,占总人数23.2%:(3)想轻生者,24人,占总人数2.2%。(4)经常失眠者,118人,占总人数10.9%。结论: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符合常态分布,是正常的,但某些个体的状况却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浅层液体培养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 (Thunb.) Trev.]叶状体的影响,采用不同用量培养液进行培养,对叶状体的生长、石杉碱甲(HupA)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用量不同,叶状体产生的HupA含量有显著差异,15 mL浅层培养的HupA生产率可达3 115.159μg L–1,是对照的2.20倍。浅层液体培养的叶状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始终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培养前期比对照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培养后期比对照提高;内源激素IAA与GA含量低于对照,而ABA含量高于对照。因此,浅层液体培养的蛇足石杉离体叶状体生产HupA的能力更高,且HupA含量与内源激素ABA水平相关,叶状体生长期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具有协作增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7.
印度蔊菜(Rorippa indica)与无瓣蔊菜(R. dubia)的分类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 为阐明二者的分类学关系, 本研究综合利用形态指标测量、DNA相对含量检测、体细胞染色体观察和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分析等方法, 系统地比较了二者的分类学特征和细胞遗传学差异。结果表明: 印度蔊菜(2n = 48)为六倍体, 无瓣蔊菜(2n = 32)为四倍体。同时, 前者DNA相对含量约为150, 是后者的1.5倍。通过45对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分析得出, 相对于球果蔊菜(R. globosa)与欧亚蔊菜(R. sylvestris), 二者亲缘关系较近, 独立聚类为一支, 但在遗传距离为0.23处可以明确划分为两个种。同时, 利用角果长度和结籽密度两个形态指标可以将二者明显区分为两个种。另外, 二者存在明显的生殖障碍, 通过正反交授粉实验得出: 印度蔊菜与无瓣蔊菜自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97.73%和95.65%, 而以印度蔊菜为母本的杂交处理结实率为0, 以无瓣蔊菜为母本的杂交处理结实率为47.06%, 但其种子萌发率为0。综上所述, 印度蔊菜与无瓣蔊菜为两个种。  相似文献   
88.
蛇足石杉离体培养物形态变化与石杉碱甲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贤柱  涂艺声 《植物学报》2015,50(6):733-738
通过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培养物细胞特征、总DNA特征、生物增长量和石杉碱甲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h、W和Shx三种培养基中,培养物分化成叶状体、根状体和苔藓状体3种不同的形态,三者的叶细胞拟由单细胞出芽成串丛生发育成组织,苔藓状体和根状体比叶状体的细胞表面有更多的根和假根生长;总DNA也存在差异,35、45和55天的苔藓状体均出现DNA梯带,表明形态变异可能与细胞凋亡相关;叶状体、根状体和苔藓状体的生物量增长分别为(1 788±31)%、(833±27)%和(1 963±52)%,石杉碱甲的含量分别为71.7±1.54、20.1±0.82和0μg·L–1(P0.01)。上述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变化可以使相同的基因型材料生成不同的形态,且生长速度和代谢产生石杉碱甲的量等都发生明显变化,叶状体是产生石杉碱甲的最好形态。  相似文献   
89.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顺式元件,也是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一个重要元件。一个无启动子的带有UidA基因的质粒pPLGUS通过基因枪转化进tritordeum材料中,对转基因材料的多种不同组织进行了X-gluc显色来检测不同组织中的GUS活性,有一个株系的花药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已被证明成功捕获,并通过PCR方法将其分离。提取叶片的总DNA作模板,上游使用水稻花药启动子分离的引物P1,以UidA基因的部分序列为下游引物P2,PCR扩增UidA基因的上游旁侧序列。已经获得一条长667 bp的目的片断,含有部分UidA基因的序列和一段UidA基因的上游旁侧序列,该序列中具有植物启动子的一些必备元件,初步断定它是一段花药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序列。  相似文献   
90.
涂知明  陈泠  杨广笑  何光源 《遗传》2007,29(12):1533-1537
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DNA制备分子探针, 并首次在植物中应用。酶在苯醌作用下与单链DNA联结, 形成DNA和酶的共价复合物即酶标探针。此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待测DNA结合, 再与酶的底物作用显色, 3~6h 内可观察结果。用此探针检测转基因植物中的UidA基因, 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酶标探针具有快速、准确、安全而经济的优点。点杂交证明外源UidA基因被成功转化到受体植物中, Southern 杂交对转基因的材料检测的结果证明, 该材料包含多个外源UidA基因拷贝, 初步确定其外源UidA基因拷贝数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