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目的:探究脑苷肌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脑苷肌肽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惊厥、嗜睡以及过度兴奋等神经症状均逐渐消失,且实验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行为能力、肌张力、原始反应以及意识状态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10-14天后,实验组新生儿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减轻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速神经损伤恢复,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1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与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是流域生态系统产水功能的驱动力之一.以山东省南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1990—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运用CLUE-S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格局,采用InVEST模型的产水模块和空间制图探讨了近25年、未来城市化增长情景以及流域生态保护管理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近25年来,随着南四湖流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增加3.5%,耕地面积减少2.4%,城市用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转换;InVEST模型模拟显示,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会促进产水,由此引起产水功能在过去25年中先降低后升高,2013年最高达到232.1 mm;CLUE-S模型模拟预测现状增长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按照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速度,城市建设用地将增加6.7%,由此导致2030年产水量显著增长,流域洪水风险亦会相应升高;湖区周围300 m缓冲区实施退耕还林情景模拟表明,这一生态措施会明显降低流域产水量,较2013年减少1.2%.  相似文献   
313.
基于MODIS-NDVI遥感植被指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植被覆盖度提取,结合趋势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2000—2020年间广东省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探究土地利用类型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广东省植被覆盖度整体以0.23%/a的变化率呈波动增长趋势,但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递增的趋势;(2)广东省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介于0.7—0.76,以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低植被覆盖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7%。全省以植被改善为主(78.18%),显著和极显著退化区域占全区面积的5.84%,主要集中分布在珠三角、粤东沿海以及粤西沿海等地区;(3)研究区以耕地与林地的图谱单元互换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在耕地和林地的占用和补充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反映出城乡建设过程中对耕地和林地的大量占用;植被覆盖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存在响应联系,且各土地利用类型对植被覆盖度的贡献各异;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化的图谱与植被显著和极显著退化区高度重合,说明耕地和林地向城乡、工矿、居民...  相似文献   
314.
对云南省大理市小型哺乳动物携带的戊型肝炎病毒(HEV)进行调查,用巢式RT-PCR对捕获的小型哺乳动物样品中的病毒进行检测,用高通量测序对阳性HEV样本进行毒株全基因组测序,用MEGA-X、BESTv1.10.4和Geneious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筛查了6属7种共114只小型哺乳动物样本,结果显示:HEV在褐家鼠中的阳性率为8.00%(2/25);高通量测序获得1株编号为DL147的HEV全基因组,经系统发生分析确定其为HEV-C1基因型,与香港1例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的HEV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95.21%,两株病毒的最早分歧时间约为2003年。研究证实,云南省大理市褐家鼠存在HEV-C1感染,其与近期报道的人源新发HEV高度同源,有较近的系统发生关系,对戊型肝炎防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15.
台湾虫草的被毛孢无性型新种及其对黄粉虫的侵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报道采自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的台湾虫草Cordycepsformosana,多批次收集弹射的子囊孢子分离得到其无性型,经鉴定为一被毛孢新种,命名为黄山被毛孢Hirsutellahuangshanensis。黄山被毛孢在米饭培养和自制的虫草培养基上均能长出子实体,其菌落及子实体颜色与天然虫草较为相似,但未见成熟的子囊壳。应用黄山被毛孢RCEF0868菌株对饲喂昆虫黄粉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黄粉虫在菌落接触感染、刚蜕皮幼虫的穿刺接种和孢子浓度1.0×107/ml浸蘸处理下,获得了相对较高的侵染率,分别达到30%、25%和25%,刚蜕皮幼虫一般比深色幼虫组其侵染率较高,1×105/ml孢子浓度浸蘸试虫不论是刚蜕皮或老熟幼虫均不能感染。10d后被感染的黄粉虫形成僵虫,继续保湿培养20d后,体表节间膜处形成白色菌膜,粘片镜检表明感染真菌即为供试菌株。40d后,可见子实体原基及孢梗束,尚未见成熟的子囊壳。  相似文献   
316.
自从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后,人们对HIV-1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了HIV-1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多种机制,例如HIV-1主要侵犯人体以CD4 T细胞为主的表达其结合表位(如CCR5和CXCR4)的免疫活性细胞[1].目前研究者在正常机体内发现多种物质与HIV-1致病有关.例如APOBEC蛋白(人体内主要为APOBEC3G),当HIV-1侵入机体后,该蛋白表达减少,这一过程在HIV-1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蛋白或分子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HIV-1的致病机制,为治疗HIV感染/AIDS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不同的HIV-1感染细胞模型的构建为AIDS的研究提供了多种工具.  相似文献   
317.
同时表达蓝舌病毒四个主要结构蛋白可装配成病毒样颗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制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基因工程疫苗和进一步研究BTV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BTV病毒样颗粒(VLP)的装配进行了研究。同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BTV主要结构蛋白VP7、VP3、VP2与VP5,将细胞裂解液超速离心纯化后,发现主要存在两 形态的颗粒:一种与前文报道的病毒核心颗粒(CLP)相同,直径约为60nm ̄70nm,蛋白壳厚10nm ̄15nm;另一种大小为70nm ̄  相似文献   
318.
319.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三)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红斑牡丹Paeonia ridleyi Z.L.Daiet T.Hong sp.nov.;保康牡丹Paeonia baokangensis Z.L.Dai et T.Hong sp.nov.  相似文献   
320.
珊瑚树和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AM2000 型荧光仪和754 型分光光度计观测了珊瑚树和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快、中和慢3 个组分(qNf,qNm 与qNs) 和505 nm 光吸收的日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 中午,珊瑚树叶片的qNs 比qNf 大得多,而大豆叶片的这两个参数却几乎处于同一水平。它们的qNm 虽然也随光强变化,但与qNs 和qNf 相比,除早晨和傍晚以外全天的水平都是最低的。(2) 珊瑚树叶片的初始荧光水平(Fo) 中午最低,而大豆叶片的Fo 中午最高。(3) 饱和光照射引起的珊瑚树叶片505 nm 光吸收的增加比大豆叶片大得多。(4) 珊瑚树叶片505 nm 光吸收的日变化方式与qNs 的相类似。(5) 叶黄素循环的抑制剂DTT对珊瑚树叶片qNs 的抑制(57 % ) 比对大豆叶片qNs 的抑制(23 % ) 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