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运用免疫金标电镜术观察了青菜叶细胞中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RCA)的细胞化学定位,结果显示Rubisco和RCA免疫金颗粒主要分布于薄壁组织叶绿体的间质中,在基粒片层上很少,表皮的气孔保卫细胞和维管束薄壁细胞叶绿体内也有分布,在细胞质及线粒体等细胞器中无特异性分布。同时比较观察了感染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青菜叶绿体Rubisco和RCA免疫金标记结果,发现病组织中结构尚完整的叶绿体Rubisco和RCA标记率略有下降,而结构严重破坏的叶绿体中两种酶标记率分别仅为正常叶绿体的58.44%和64.67%,表明病毒侵染可导致Rubisco和RCA含量下降,影响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42.
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侵染玉米(Zea mays L.)的症状发展过程先后取叶脉做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病毒在细胞内的侵染状态,并在取样前用灰飞虱无毒若虫进行饲毒和传毒试验.结果显示RBSDV侵入玉米叶细胞后先出现在细胞壁附近,个别粒子似与胞间连丝相连;细胞质内产生病毒基质,病毒粒子先增殖并分布其周边,后向病毒基质内扩展;当病毒粒子布满病毒基质后在细胞质中出现直径约90nm的管状结构,病毒成串排列在该管状结构中;随后管状结构逐渐消失,最终形成晶格状聚集排列.用灰飞虱无毒若虫在细胞内病毒基质出现和病毒增殖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分别有2.93%和7.83%个体传毒率;在细胞内病毒成串分布于管状结构和晶格状聚集排列期饲毒的,到成虫时均不能传毒.  相似文献   
43.
Aquatic hyphomycetes on submerged fallen leaves and deadwoods have been numerously reported in fast running streams in temperate countries(Ingold,1976;Ingold,1979;Chauvet,1990;Barlocher & Rosset,1987;Barlocher et al.,1995;Descals et al.,1995).However,documented information is considerably limited in African countries(Ingold,1956;Dixon,1959;Le-John,1965;Ferreira et al.,1981),and unavailable in Cameroon,a country mostly covered with heavy tropical forests(Loung,1980).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list of aquatic and aeroaquatic hyphomycetes identified from foam samples collected in Cameroon during a two-year survey.  相似文献   
4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