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稳定同位素技术广泛地用于描绘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关系,但是消费者不同组织转化率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锦鲤摄食人工添加15N蓝藻的食性转化实验,研究不同组织N同位素转化率的差异,探讨组织生长和代谢对同位素转化的相对贡献,为不同时间尺度的稳定同位素研究取样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通过42d的加富蓝藻饲喂,各组织的N稳定同位素发生显著变化。肝的δ15N为(19.3±1.4)‰,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其次为鱼鳍((15.6±1.0)‰)和血液((12.6±0.4)‰),肌肉的δ15N‰最低,为(9.9±0.7)‰。在随后的同位素稀释实验中,锦鲤的体重增加,相对生长速率为0.011d-1,鳍肉的转化率最快,达到11.4%/d,半衰期仅为6.1d,其次是血液和肝,肌肉的转化率最低,仅有3.8%/d,半衰期最长,为18.4d。代谢衰减指数c和-1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锦鲤各组织的N同位素转化主要由组织生长引起。结论显示,同位素富集-稀释法可以有效评价鱼类食性转变对不同组织同位素转化的差异,鳍肉和血液同位素分析可以作为锦鲤食性转变快速追踪的手段。  相似文献   
532.
防己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防己科29尾50种3变种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1)该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和波状缘;首次发现一些属的表皮细胞排列成玫瑰花环式样;在Stephania等属发现其下表皮细胞中央有乳突。(2)气孔器为无规则型、环列型、十字型、辐射型和不等细胞型,几科均出现在下表皮,在表皮上的分布有散生和岛状聚集两种式样。(3)在五族中,Pachygoneae族和天仙藤族的上、下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器多为十字型和辐射型;而另外三族的上、下表皮细胞多为无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气孔器则以无规则型为主,这些相关性状对于科下族的划分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一些属的系统学关系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33.
【摘要】由微生物主导、依赖有机物供给的反硝化过程是珠江口氮移除的主要途径之一, 可有效地将生态系统中的固定氮转化为N2 或N2O 释放到大气中。珠江口水体存在大量富含多糖和蛋白的生源有机颗粒物, 该类有机颗粒物沉降到底层, 影响反硝化过程的机制迄今尚不明确。通过培养实验, 分析了富含蛋白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多糖颗粒对珠江口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这两类有机物的添加能够刺激微生物矿化过程的发生, 16S rRNA丰度和反硝化过程有关的基因nosZ 与 nir S丰度显著提高, 矿化发生同时能够有效的为沉积物脱氮过程提供碳源与能量, 提高了反硝化速率。就有机质可利用性而言, 富含蛋白的中肋骨条藻和多糖的生物利用性存在差异, 在添加中肋骨条藻组中, 因有机质中蛋白含量高于多糖组, 有机质降解速率高于多糖组, 其可利用性高于多糖类有机质, 并且蛋白类物质矿化过程中产生的NH4+也比多糖组高, NH4+通过硝化作用转换为硝酸盐, 继续为反硝化过程提供硝酸盐, 因此添加中肋骨条藻组反硝化速率显著高于添加多糖组。总之水体中生源有机颗粒沉降促进了沉积物-水界面中氮移除过程, 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与生源有机颗粒的可利用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34.
采用酪氨酸酶对丝素蛋白催化氧化,考察了酶促氧化反应对丝素蛋白结构及丝素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可催化氧化丝素蛋白中酪氨酸残基生成多巴和多巴醌结构衍生物,并且两者含量随催化反应时间延长呈波动性变化;酶促反应后丝素蛋白中游离氨基含量下降,丝素风干膜断裂强度增加,表明酶促氧化中丝素大分子间发生自交联。XRD结果表明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对丝素蛋白二级结构有一定影响;SEM显示酶促改性可能影响丝素蛋白冷冻干燥膜多孔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535.
目的:研究塔里木河天然胡杨林部分地区可培养细菌的生态分布。方法:通过塔里木河胡杨林采样,可培养菌分离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从3种不同样品(水样、土样和胡杨树杆分泌物)中分离筛选了22株细菌,其中17株菌为革兰氏阳性菌,5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根据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5株菌属于芽孢杆菌属,4株属于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动性球菌属和Agrococcus属各含有1个分离株。结论:塔里木河胡杨林可培养微生物中芽孢杆菌比较丰富,其中有3个可能的新种。  相似文献   
536.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茎沟病毒的鉴定提纯和酶联法检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和茎沟病毒(scv)是感染苹果和其它果树的两种重要潜隐 病毒。根据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反应,确定W-55分离物属于CLSV,W-29分离物属于SGV。采用皂土澄清,PEG 6000沉淀及超离心等步骤,得到部分提纯的病毒。经电镜观察,W-55和 W-29病毒颗粒长度分别为800nm和650nm。用CLSV W-55分离物制备的兔抗血清效价为1/3200,用SGV PV一71(ATCG)分离物制备小鼠腹水抗体效价为1/800,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对感染CLSV和SGV的昆诺藜、苹果叶和花瓣检测结果表明,P/N值具有显著性。本工作为苹果无毒苗木的生产提供了快速、灵敏的病毒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37.
棉花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棉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棉花转基因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抗虫棉、转抗除草剂基因棉花、转抗病基因棉花、转品质改良基因棉花及天然彩色棉花等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38.
从番茄品种强力米寿的总DNA中克隆番茄果实特异启动子2A11,以番茄成熟果实的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番茄全长的ACC氧化酶基因和ACC合成酶基因片段。完成两个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后,将888bp的番茄ACC氧化酶基因和943bp的ACC合成酶基因片段串联,构成全长1837bp的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以反义的方向插入植物双元载体pYPX145中番茄果实表达特异启动子下游,获得ACC氧化酶基因和ACC合成酶基因融合的植物双元载体pOSACC。该载体外源基因表达单元的两端含两个烟草SAR序列,利于转基因的稳定遗传。以番茄栽培品种合作903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根癌农杆菌进行基因转化,通过200mg/L卡那霉素选择和GUS检测,获得了105株番茄GUS阳性植株,转基因番茄果实在当代表现明显耐贮特点。经过4代的耐贮和果实农艺性状的综合选择,获得了两个表现良好的株系DR-1和DR-2,两株系果实乙烯释放量显著下降,是未转基因材料的9.5%,番茄的贮存期在50天以上。  相似文献   
539.
应用地统计学及限制性排序分析方法,对海南霸王岭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幼苗、幼树、成树及其微生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陆均松不同生活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幼苗阶段表现为聚集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结构,聚集强度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弱趋势;2)RDA分析表明,陆均松空间分布格局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存在差异,生境过滤的影响会随着生活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3)微生境变量对陆均松幼苗、幼树、成树空间变异的总解释量分别为78.4%、41.2%、33.6%,微生境因素对陆均松分布的限制作用主要集中在幼苗阶段;4)在大尺度条件下,PCNM变量与微生境变量具有较大的共同解释量(22.2%),存在典型的"诱导空间变差"现象,微生境变量空间变化引起响应变量即陆均松幼苗、幼树、成树的分布产生类似的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证实了微生境因子与不同生活史阶段陆均松分布的关联性,为深入理解陆均松种群维持机制、空间分布格局、更新动态与生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0.
药用植物因其生物活性物质种类众多,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众多药用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得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药用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催化各个步骤所需的关键酶基因成为可能。该文主要介绍了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现状,并着重阐述了药用植物中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基因,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生物活性物质合成和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的药用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