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1.
马世骏教授发表《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及《昆虫动态与气象》等论著,提出害虫的猖獗周期性;庞雄飞先生对此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最近马世骏教授又撰文列述其见解,作者认为害虫猖獗周期性的问题,是昆虫数量生态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弄清楚可以为害虫大量发生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对生产实践有重大意义。因此,愿就个人见解,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42.
吴荣宗同志在昆虫知识第7卷第1期中提出“广东晚稻粘虫大发生虫源的探讨”一文,对作者“南方粘虫之研究”等文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作者重新再列举一些资料,提出几点意见,与吴荣宗同志商榷,并提出共同讨论。 央荣宗同志在上述文章内提出以下几个主要论点: 1.广东夏季普遍有粘虫、幼虫、踊及成虫,只是密度较低,这可能是大发生的主要虫源。 2.晚稻粘虫发生数量与夏季旱地作物虫口密度关系密切。 3.各地或同一县内不同环境条件地区大发生年份及猖獗期不完全一致,是由本地由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虫口数量积累不平衡所致,与“寒露风”无关。 4.在地理上存在粘虫的历史发生区,这是由于历史发生区的环境条件,适于本地虫源的发育和繁殖,及利于群体增长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43.
1.笔者就广东所见几种蟛蜞的形态特征和居住环境,分为四个类型,各类型和蟹的主要特征比较见表1。完全水生的螃蟹,具有(将木)状的后足,足没有毛(游泳时减少阴力),体形较大。迁到陆上的蟛蜞和蟛蟹,却具有瓜状的足,便于陆上行走,但蟛蜞和蟛蟹在另一角度上,还保持着若干水生动物的特征,就是生活在水田里,蟛蜞的分布常受潮汐的影响,还是用鳃呼吸。此外扁(?)似是由蟹到蟛蜞的一种中间类型,因为牠具有半(将木)状的后足,但足端又已变成爪状,居住环境在水田中央多水地方或水塘中,这些特征都介于蟹和蟛蜞的中间。因此可以想见螃蟹、扁嬾到(?)蟹、蟛蜞很可能是一系列的适应过程。 2.蟛蜞在坭穴中越冬,到翌年三月蜕皮一次,开始活动、交尾产卵,大抵是每年一个世代,到十一月最后一次蜕皮后越冬。 3.蟛蜞有羣居性,清晨及黄昏时间活动取食,食腐植质,但又喜钳断禾叶,吸食断口下部的汁液,中午爬上禾叶乘凉,不食不动,禾叶被爬过后,造成机械的损伤,并易诱致从伤口侵入的病害。不怕风雨,暴风雨时仍如常活动取食,爱好水而不喜干燥,但又不喜深水,据笔者观察:满水田的蟛蜞密度,仅及浅水田的60—70%,无水田一般在30%以下,有时甚至只有3—4%。有好斗习性,如同性相遇则互相打斗,异性相遇则互相交尾。爱多打孔穴,其孔穴两端相通,常造成水利工程上的隐患。  相似文献   
44.
在广东所见危害禾本科植物的弄蝶种类,属下列2个亚科:(1)Subfam.Hesperiinae(2)Subfam.Erynninae有下列各属、种:(1)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2)P.mathias Fabricius(3)P.colaca Moore(4)P.jansonis Butler(5)Ampittia maro Fabricius(6)Potanthus confucius flava Murray(7)Ochlodes ochracea rikuchina Butler(8)Pyrgus maculatus Bremer et Grey(9)Carterocephalus palaemon satakei Matsumura  相似文献   
45.
原生质体在甾体转化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黎  法幼华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5):299-301
  相似文献   
46.
经各项理化性质包括熔点、比旋值、紫外,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项的鉴定,证明节杆菌9—2在低浓度(0.02%)的氯化钻存在下,氧化16β一甲基一3β、17a、21-三羟基一5a一△9(11)孕甾烯-20-酮-21-醋酸酯(I)的产物是16β一甲基9a,11a-环氧-17a,21-二羟基一△1,4,孕甾二烯一3,20一二酮(IV),收率48.8%。试验还发现氯化钻是调节产物16β-甲基-17a,21-二羟基△1,4,9(11)孕甾三烯-3,20-二酮(II)和(IV)累积量的有效因素;进一步讨论了该菌环氧化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7.
自从美国科学家首次将外源DNA插入一个寄主微生物后的10年,美国在新发展的生物工程学工业中占世界领先地位,技术评定办公室(OTA)于星期发五表的一篇600页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一点,这篇报告也重点谈到今后不能保证美国在这方面会继续比日本、西德、英国、瑞士和法国等国占优势。  相似文献   
48.
转基因抗早衰棉的获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抑制衰老嵌合基因PCSAG12-ipt的pBG121质粒转入早衰型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0号中,通过对T1代植株进行卡那霉素田间筛选、PCR检测及GUS组织化学染色,获得了12株转基因棉花。在棉花发育进入衰老时期,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叶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测定及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衰老得到延迟。  相似文献   
49.
选育到一株对16β-甲基-17α,21-二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Ⅱa)11α-羟基化活性强的犁头霉A28菌株,并发现底物21乙酰化(Ⅱb)可明显提高11α-羟基化的能力。在适宜的转化条件下,Ⅱb投料浓度0.5%,产物16β-甲基-11α,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Ⅲ)收率为73%,结构经波谱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明危害我国柑橘的实蝇种类以及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mtDNA COI基因对危害柑橘的果实蝇进行种类鉴定,采用MEGA软件对其中28个地理种群的535头果实蝇COI基因片段(约505 bp)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DnaSP软件分析柑橘大实蝇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柑橘虫果内共鉴定出4种实蝇,分别为柑橘大实蝇B.minax、桔小实蝇B.dorsalis、蜜柑大实蝇B.tsuneonis和瑞丽果实蝇B.ruiliensis。这4种实蝇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264~0.2410,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140,种间与种内遗传距离没有重叠区域。单个柑橘虫果内一般仅有1种实蝇,极个别柑橘果实可同时被两种实蝇危害(4/43);在这些为害柑橘的实蝇种类中,以柑橘大实蝇的个体数量比例最大,占90.70%。柑橘大实蝇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高,28个种群共有17个单倍型。【结论】柑橘大实蝇是所调查地区柑橘实蝇的绝对优势种,其种群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扩散危害风险大。本研究结果对柑橘果实蝇类的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