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培养细胞,对近年来在日本本州、九州和四国等地发现并筛选出的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强烈杀虫活性的3株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K-3、G1-2和G10-3)进行了生物学活性和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SpltMNPV日本分离株K-3、G1-2和G10-3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酶切图谱,分别属于3种基因型(A型、B型和C型); (2)3个分离株的芽生型病毒(budded virus)产生能力和多角体产生能力有差异,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多角体蛋白的分子量也不同;(3)日本株SpltMNPV核型多角体蛋白结构基因由747个核苷酸编码序列(编码249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与中国株SpltMNPV的同源性为98.9%,与其他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61.7%~74.2%),但其5′端侧翼序列(nt-1~-100)与AcMNPV和BmNPV相比差异显著,在对该基因表达调控起决定性作用的8个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中(nt-44~-51)有2处发生自然突变。  相似文献   
42.
43.
记大连晚更新世马属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记述在大连复县古龙山洞穴堆积中发现的马属 (Epuus) 的—新种 (E. dalianensis sp. nov). 它是晚更新世的一种大型马类,曾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北方.  相似文献   
44.
种培芳  刘晟彤  姬江丽  李毅 《生态学报》2018,38(6):2065-2073
以荒漠优势植物红砂2年生苗木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和开顶式CO_2控制气室模拟CO_2浓度变化(350μmol/mol和700μmol/mol)研究了红砂生物量分配及碳氮特征对降水变化减少30%、减少15%、自然降水、增加15%和增加30%(-30%、-15%、0、15%、30%)的响应。结果表明:(1)CO_2浓度上升显著性的促进红砂地上茎叶和地下的根生物量,降雨量增加或减少也显著性的促进或抑制了这一作用;CO_2倍增时,红砂的地上生物量在降水增加30%时平均增加了61.28%(P0.05),而根生物量在降水增加或减少30%时均分别增加了84%(30%)和3.21%(-30%),这种响应导致红砂根冠比在降水减少时大于降雨量增加时,CO_2倍增显著地抑制了这一作用。(2)CO_2浓度上升显著性地促进了红砂根、茎、叶中的碳含量,显著性地抑制了红砂根、茎、叶中氮含量,降雨量增加或减少也显著性的促进或抑制了这一作用;这种响应导致红砂根、茎、叶的C/N在降雨减少30%时增加80.22%(根)、103.02%(茎)和199.88%(叶)(P0.05),在降雨增加30%时增加24.99%(根)、30.27%(茎0)和104.45%(叶)(P0.05),CO_2浓度倍增显著性地促进了这一作用。(3)以上结果表明,未来全球CO_2浓度升高时,在降雨量增加地区红砂因充足的碳源和水分而得以恢复;在降雨减少的地区,CO_2的升高对降雨减少造成的干旱胁迫有一定的补偿作用,红砂则以较高的根冠比来维持其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地位。  相似文献   
45.
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哺乳类化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小长梁遗址中的旧石器以小型石器为主,打制技术相当进步,其类型与欧洲某些更晚期的旧石器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与旧石器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则是泥河湾早更新世的重要成员,古地磁初步测试结果接近167万年。  相似文献   
46.
麦类作物多胚的研究 Ⅰ.麦类作物多胚的自然发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青海高原自然条件下种植的小麦不同种、杂种、幼胚培养后代,大麦、黑麦和小黑麦的种子作发芽试验,从普通小麦及其杂种、幼胚离体培养后代和大麦中,出现了多胚苗。59个小麦品种中只有高原602及290个普通小麦品种间杂种吸8个、18个幼胚培养后代中有2个出现了双胚苗,出现频率虽低,但能遗传。  相似文献   
47.
乌尔吉晚更新世动物群和古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尔吉地区晚更新世地层出露广泛,哺乳动物化石常有发现.乌尔吉动物群属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动物群的生态性质明显反映了当时应为寒温带湿冷草原为主间有疏林和少量灌丛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48.
抗大肠埃希氏菌K88ab,K88ac和K88ad特异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毅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1989,29(5):348-353
A panel of twelve hybridoma cell lines, secreting specific antibodies to K88 adhesin antigens of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 were established from eight separate fusions between mouse myeloma cell line Sp 2/0-Ag-14 and spleen cells from mice immunized with purified K88 antigens. Among the 12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 K-A, K-35, K-11, and K-15 were K88a specific and reacted with all K88 adhesin bearing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tested, whatever K88ab, K88ac or K88ad they might be, as shown either i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or in 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whereas K32, K-4, and K-3 were specific for G88ab, K88ac, and K88ad respectively. The antigen patterns of 33 K88 bearing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covering 3 serotypes of K88ab, K88ac, and K88ad were analyzed by the use of these MCA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Escherichia strains with the same serotype of K88 antigen shared at least one common type-specific antigenic determinant, that K88ad and K88ac strains enjoyed one common antigenic determinant that did not exist on K88ab strains, and that there were a few K88 antigenic determinants that appeared only on limited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of the same K88 serotype.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GAPDH)化生物学功能,以pcDNA3.1-GAPDH质粒为模板,PCR方法扩增GAPDH基因,经BamHI和SalI双酶切后插入相同酶切的pET32a(+)载体,构建His-GAPDH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ET32a(+)-GAPDH;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并进行阳性克隆筛选,扩增目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经IPTG诱导产生融合蛋白,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GAPDH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人GAPDH基因表达载体经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数据完全一致;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基因正确插入pET32a(+)载体;表达质粒pET32a(+)-GAPDH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地诱导表达了可溶性His-GAPDH融合蛋白,纯化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融合蛋白表达成功.人GAPDH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及6His-GAPDH融合蛋白的正确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APDH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法检测体外HBV复制水平的方法,研究其灵敏度和稳定性.方法:用HBV DNA重组质粒pCH9转染到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中,5d后收集细胞并抽提其HBV复制中问体DNA,转印后以地高辛标记HBV DNA为探针进行杂交,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杂交结果,同时进行探针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转染后HepG2和Huh7细胞提取HBV DNA中检测出较强的复制中间体的信号,分别为松散环状DNA(rcDNA),双链线性DNA(dslDNA),单链DNA(ssDNA),探针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lpg,接近同位素法检测的灵敏度.整个实验重复3次获得同样结果.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化学发光法检测体外HBV复制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