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贵州瑶族3支系Y-DNA及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褚迅  单可人  文波  齐晓岚  李毅  吴昌学  刘烜  赵艳  任锡麟  金力 《遗传》2006,28(2):153-158
采用PCR-RFLP技术,通过观察由1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及由9个多态位点组成的线粒体DNA单倍型在贵州瑶族中的分布,分析贵州瑶族父系及母系遗传结构,探讨其起源及迁徙。结果显示,97份男性样本分别属于H7、H8、H9、H11 4种Y-DNA单倍型,苗瑶语系特异Y-DNA单倍型H7的平均频率为92.4%;通过对线粒体DNA基因分型,得到8种单倍型,可归入B4、B5、D4、D5和N*单倍型类群中,CoⅡ/tRNALys区域间的9bp缺失平均频率为58.2%。结果提示贵州瑶族父系遗传结构单一,具有典型的苗瑶族群特征,又存在与其他族群的融合。母系遗传结构相对复杂,9 bp缺失是贵州瑶族的母系遗传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2.
刘烜  单可人  齐晓岚  何燕  赵艳  吴昌学  李毅  褚迅  任锡麟 《遗传》2006,28(11):1350-1354
为分析贵州布依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壮族父系遗传结构, 探讨其起源及迁徒。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贵州境内5个民族10个SNP位点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 并以省内苗族为对照分析其父系遗传结构。结果显示5个民族集中于Y-SNP中H8单倍型, 苗族样本集中于Y-SNP中的H8、H11与H12单倍型。说明贵州省布依族、仡佬族、仫佬族、毛南族、壮族5个民族之间有密切联系, 且与国内其他地域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3.
李毅  邵明安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271-2276
基于典型黄土的坡地人工降雨实验,对比研究了降雨、入渗及再分布规律;以雨强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降雨入渗及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水土物质迁移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雨强变化对黄土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微观水分运动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雨强增大时,入渗和再分布湿润锋均随降雨历时延长而逐渐增加,但水分再分布过程的湿润锋增加速率比入渗慢得多;入渗湿润锋与时间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同时可表示为雨强的幂函数关系.再分布湿润锋与时间也存在定量关系.雨强越大,初始和稳定的土壤水分入渗率越高,累积入渗量随降雨时间增加得越快.此外,雨强越大,坡顶与坡脚湿润锋深度差异越小,坡面再分布过程的土壤含水量在各层的差异和递减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4.
为探讨干旱与半干旱区受损红砂种群幼苗适宜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红砂幼苗在充分灌溉(FI)、适度灌溉(MI)、干旱处理(DT)3个水分处理下根系形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红砂幼苗根系形态因水分条件和根序的不同而各异;随灌溉量的减少红砂幼苗根系直径和根体积均表现为FIMIDT,但干旱处理促进了根系的伸长生长和比表面积和比根长增加,根系形态的可塑性是红砂幼苗获取水分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2)随根序的升高,各处理水平下红砂幼苗根长、比根长均显著减少,而其根直径和体积却显著增加,表明红砂幼苗根系内部具有高度的形态异质性。(3)与FI处理相比,MI和DT处理下红砂幼苗根系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0.00%、19.23%,但MI和DT处理却显著降低了红砂幼苗地上生物量,特别是叶片生物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降低了62.15%、83.28%,导致根冠比随灌溉量的减少而逐渐增加。(4)干旱处理显著提高了红砂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认为,在灌溉量减少的情况下,红砂幼苗可通过根长、根系表面积和体积、直径等形态变化来优化其空间分布构型,以调节植株对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多重PCR技术, 结合ABI PRISMTM 377 DNA Sequencer四色荧光标记进行基因扫描分型, 对中国贵州三都水族群体进行7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析, 计算其基因频率、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多样性, 获取相应的遗传多态信息.结果显示: 在94个无关男性样本中, DYS19、DYS389Ⅰ、DYS389Ⅱ、DYS390、DYS391、DYS392、DYS393等基因座分别检出6, 4, 6, 2, 3, 5, 4种等位基因, 遗传多样性在0.124(DYS389Ⅰ)~0.630(DYS19)之间; 由此组成的单倍型为27种, 单倍型多样性0.868.此7个Y-STR基因座在贵州三都水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 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建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IGF-Ⅰ基因表达量的标准曲线。方法:根据自己克隆的猪IGF-Ⅰ(GenBankNo.DQ784687)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的检测方法,构建检测猪IGF-Ⅰ基因表达量的标准曲线。结果:由pMD-18T IGF-Ⅰ所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反应体系中含1×102~1×106拷贝猪IGF-Ⅰ基因分子时,扩增反应Ct值与拷贝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灵敏度高(可检测出低于10个拷贝/μL的样品)、特异性强、准确可靠。结论:成功构建了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猪IGF-Ⅰ基因表达量的标准曲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医院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情况。方法据NCCLS文件,产ESBLs细菌的检测用双纸片确认法。抗生素敏感测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在检出的176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的菌株有53例,ESBLs检出率为30.1%。检出的产ESBLs细菌对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产ESBLs对3代头孢类抗生紊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81%,对磺胺类、喹诺酮类也在71%以上。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医院泌尿道大肠埃希菌产ESBLs发生率较高,且对多种抗生素呈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应做好常规检测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乳腺增生组织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图谱,并对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方法:取乳腺增生病患者增生部位及正常部位乳腺组织,匀浆提取乳腺组织总蛋白,分别用Cy3或Cy5标记,每一对Cy3和Cy5标记样品都与一个Cy2标记的内标等量混合,上样于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光激发下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所获得的图谱经DeCyde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乳腺增生病增生的组织中,有12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另外3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利用DIGE技术可以作胶内时比分析,也可以根据内标消除胶与胶之间的差异,提高统计的可信度;分析所得的15个差异蛋白质可能与乳腺增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克隆、表达、纯化人类博卡病毒(HBoV)非结构蛋白NS1,制备抗NS1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PCR扩增HBoV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将其克隆至pMAL-c2X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经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原核表达融合蛋白MBP-NS1,并获得了其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到1∶32000。结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纯化了融合蛋白,制备抗NS1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机制提供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0.
胡延萍  谢小龙  王莉  杨建  李毅 《广西植物》2010,30(1):112-116
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唐古特大黄ISSR-PCR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以期建立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如下:20μL反应体系包括1.5×PCR buffer(15mmol/LTris-HCl,75mmol/LKCl),1.00mmol/LMgCl2,0.6UTaq DNA聚合酶,0.125mmol/LdNTP,0.5μmol/L引物和30ng模板DNA;引物UBC888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7.4℃。ISSR反应条件的建立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唐古特大黄居群遗传多样性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