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核衣壳蛋白 (pll)的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 ,而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 6个组氨酸的标签 ,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经间接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 ,这种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 ,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 ,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及在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获得正常感染宿主细胞并稳定表达绿色荧光的SHIV毒株,为后期建立发光SHIV/恒河猴感染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手段,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克隆到携带HIV-1包膜蛋白的SHIV病毒全基因组中,并在细胞水平检测各毒株的感染活性及荧光蛋白表达能力。结果得到一株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病毒株SHIV-KB9nefGFP,并具有感染TZM-bl细胞系及猴PBMC的能力。结论该毒株在宿主细胞恒河猴PBMC中具有一定复制能力,希望通过后续的猴体内传代实验获得毒力更强的发光病毒。  相似文献   
73.
通过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同性恋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CD4+CD25hi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Th17/Treg平衡状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初步阐明Th17/Treg失衡在HI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选取5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另有3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和Treg水平。结果表明,在HIV感染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68±0.35vs1.42±0.86,P<0.001),Treg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6.15±2.12vs4.50±0.76,P<0.001),导致HIV感染者中Th17/Treg比例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0.12±0.07vs0.31±0.17,P<0.001)。研究还发现,Th17/CD4比例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r=0.371,P<0.05),与病毒载量不相关;Treg/CD4比例与CD4+T细胞计数负相关,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402,P<0.05;r=0.447,P<0.001)。此外,Th17/Treg比例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与病毒载量负相关(r=0.525,P<0.001;r=-0.318,P<0.05)。结果提示,HIV感染中存在Th17/Treg失衡现象,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可能在HIV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γδT细胞是表达γ和δ链的一群T细胞亚群,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γδT细胞识别HIV、与HIV相互作用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以中国株EIAV的驴强毒株EIAVDV115与疫苗株EIAVFDDV15的S2基因变化规律为依据,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对EIAV弱毒疫苗株全基因组感染性克隆pFDDV3-8的S2基因区进行逆向突变,构建了含有强毒株EIAVDV115S2基因区内4个稳定点突变的克隆质粒pFDDVS2r1-3-4-5,将该质粒转染FDD后进行体外继代盲传,经RT-PCR、逆转录酶活性、间接免疫荧光等检测后,显示经EIAV克隆质粒pFDDVS2r1-3-4-5转染的FDD盲传3代后,可在转染的FDD细胞培养物的上清液中检测到EIAV逆转录酶活性;该细胞培养物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均呈EIAV阳性;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EIAV粒子。证明已成功拯救经EIAVS2基因逆向突变后的衍生病毒vpFDDVS2r1-3-4-5。比较vpFDDVS2r1-3-4-5衍生病毒与亲本克隆衍生病毒的复制动力学,表明前者的复制比后者略滞后。以上结果提示,对疫苗株S2基因的突变未明显影响EIAV的体外复制。  相似文献   
76.
HIV—1 SF2株env基因(120)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斌  邵一鸣 《病毒学报》1996,12(1):18-22
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IV-1 SF2株编码外膜蛋白gp120的env基因片段与原核载体pBV220进行重组,构建成质粒pBVSF2env,并在大肠杆菌(E.CoilDH10b)中获得表达,经Westemblot反应证实,该重组蛋白与来自HIV-1感染者的血清(含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77.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在HIV-1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HIV-1 gag.pol和env基因序列设计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led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nPCR)引物。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裂解液先用外侧引物扩增,其产物再经内侧引物扩增,直接走凝胶电泳判定结果。nPCR的敏感性。较常规PCR高100~1000倍,可检测到0.5fg质粒DNA和50μ1HIV-1感染者外周血样中的HIV基因。用本法检测63名HIV-1感染者全为阳性,而61名健康人和可疑者均为阴性,后者经追踪检测抗体排除了HIV-1感染。实验证明,nPCR是一种敏感性极高、特异性很强、操作简便易行的HIV-1基因检测技术。它已经在早期诊断和外周血病毒含量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HIV—Pol基因的套式PCR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斌  邵一鸣 《病毒学报》1994,10(4):357-363
  相似文献   
79.
在已有全长基因组感染性克隆pLGFD3-8的基础上,按照疫苗制作过程中EIAV结构基因的变化规律,对其中gag基因进行定点逆向回复改造。并在gag突变的基础上增加e一突变位点。将所改造的突变克隆转染驴胎皮肤细胞(FDD)以及驴单核巨噬细胞(DL),并用逆转录酶活性检测和RT-PCR方法验证其感染性。结果发现,衍生病毒感染上述两种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培养上清可检测到RT酶活性和RT-PCR阳性。电镜下可见大量典型的病毒颗粒。然而单核巨噬细胞培养病毒感染滴度要明显高于驴胎皮肤细胞培养病毒滴度。驴胎皮肤细胞内嵌合克隆衍生病毒和父本克隆衍生病毒的复制动力学比较分析显示前者的复制比后者略有滞后。此结果为深入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和疫苗保护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CO株(caprine arthritis encephalitis virus-CO,CAEV-CO)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号:NC-001463),设计合成了7对引物,对CAEV甘肃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CAEV-甘肃株基因组全长为9186nt。与国际标准毒株CAEV—CO株相比,在编码区有12个碱基的缺失,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0%;在非编码区有27个核苷酸的插人,核苷酸同源性为97.0%。gag、pol、蛋白Q、tat、env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6%、94.7%、87.9%、94.7%和9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