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马传染性贫血(Equine infectious anemia,EIA)是马属动物感染的一种主要经由虫媒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临床表征为反复发热、贫血、出血、水肿以及消瘦等,病理生理变化以血小板减少为主[1]。EIA的致病原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该病毒与人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驴白细胞减毒疫苗(DLV)免疫马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2(IL-12)mRNA转录水平与免疫保护应答的关系,揭示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建立马PBMC中IL-12 mRNA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定期观察4组(疫苗免疫组、阴性对照组、强毒株阳性对照组和EIAV自然感染组)12匹马PBMC中IL-12 mRNA转录水平及分布特征,同时监测体温变化等指标。疫苗株免疫动物8个月后,用EIAV强毒株攻击,观察攻击前、后IL-12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 DLV免疫马在免疫期内,PBMC中IL-12 mRNA转录的量略高于阴性对照组及自然感染组,但免疫后8个月用EIAV强毒株攻击,IL-12 mRNA转录量显著升高,4匹免疫马获得完全保护;强毒株阳性对照组IL-12转录量随疾病进展波动,发热期下降。结论 本研究首次证明EIAV减毒疫苗可诱导马外周血PBMC中IL-12基因高效转录,其转录水平与DLV的免疫保护密切相关。此结果在分子水平为阐明DLV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3.
李喆  杨尧  魏静  冯毅  邢辉  何翔  邵一鸣 《病毒学报》2012,28(4):366-371
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基因区的使用对HIV-1 B’亚型毒株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的影响。首先利用既往研究中已发表的共计47条来自泰国,缅甸和中国多个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B’毒株近全长基因组序列,将其按基因区分为不同的数据集 (gag, pol, vif, vpr, vpu, env, nef),并分别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基因区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发现,B’亚型毒株 pol基因在分析的基因区中,具有最低的复杂度和进化速率,可以较好的区分B’TH和B’YN毒株,重复近全长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结果;尽管env基因则具有最高的复杂度和进化速率,但无法获得类似结果。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基因区对HIV-1 B’亚型毒株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的影响,对进一步开展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我国B’毒株在我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索通过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同源重组系统构建条件基因敲除载体的高效率方法,提高条件基因敲除小鼠(Flox小鼠)的构建效率。方法:利用作者自己构建的噬菌体重组酶系统,通过BAC同源重组进行条件型基因敲除载体构建工作。首先通过亚克隆构建了一系列载体含有同源臂的靶向质粒,线性化后,打靶片段经电穿孔法转入大肠杆菌内,与相应的BAC同源重组,再经过三步同源重组和一步位点特异性重组,构建小鼠条件型基因敲除载体。结果:高效率构建了小鼠基因的最终条件基因敲除载体。结论:通过BAC同源重组高效构建条件基因敲除载体,为条件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提供了全新思路,并为FLox小鼠的建立,及相应基因在发育、生理、致病机制等方面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对艾滋病患者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伊曲康唑预防艾滋病患者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EBSCO、万方和清华同方数据库,时间从1981年1月~ 2013年7月,收集有关对艾滋病患者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应用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统计合并效应量,得出合并后的RR值及其95% CI值.结果 共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可以明显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总体真菌感染率,RR =0.54 (95% CI:0.44 ~0.67),P<0.05;而侵袭性真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38(95% CI:0.13~1.10),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1.14 (95% CI:0.79~1.65),P>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可以明显降低总体真菌感染率,目前对侵袭性真菌感染并未显示有预防效果.对于艾滋病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需要仔细评估,要根据不同疾病阶段的真菌感染率制定不同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56.
侯爵  刘颖  邵一鸣 《病毒学报》2011,27(4):388-394
黄热病毒(Yellowfever virus,YFV)是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的典型代表,为RNA病毒其不仅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导致人类疾病的"滤过性颗粒",也是第一个被证实通过蚊蜱传播的病毒。黄热病是一种区域性疾病,在南美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静脉注射吸毒者(IDU)体内HIV-1CRF07_BC病毒准种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特征,本文采用单基因组扩增(SGA)技术分别从6份CRF07_BC感染者血浆获得HIV-1病毒准种env基因gp120片段序列11~28条,采用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描述感染者血浆中CRF07_BC病毒准种的变异特征;运用Simplot软件、分段系统进化树和对平均两两比对基因距离进行遗传多样性作图(Diversity plot)的方法分析病毒准种间的重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仅1个病例具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而其他5个病例的遗传异质性较高,主要表现为系统进化树上形成2~4个次级进化簇。此外,有3个病例存在病毒准种间的重组。本研究表明SGA技术能有效地分析感染者体内病毒准种复杂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58.
经历第1代和第2代疫苗失败磨难后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领域,终于在漫漫征途中看到了一线曙光。第1、2代联合疫苗在泰国开展RV144Ⅲ期临床试验,首次显示预防HIV感染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更为广谱的中和抗体及其晶体结构的获得、抗体基因的直接导入产生的免疫保护、嵌合型T细胞表位疫苗和复制型病毒载体疫苗的推进,为产生较RV144保护效果更好的疫苗提供了技术和策略支持。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国HIV疫苗联盟在合作攻关中推进创新性HIV疫苗的研究。全球和地区层面的科技合作,为中国HIV疫苗研究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59.
从河南和陕西既往献血感染的109份HIV-1阳性血浆样本中提取病毒RNA,扩增并测定其gag全长基因序列。按照采样时间对序列进行分组并利用Entropy软件分析不同组别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结果表明,2004年、2005年的序列与2002年的序列比较,分别存在8个和13个氨基酸组成有统计学意义的位点,其中有5个位点在两组比较中同时出现。存在差异的16个氨基酸位点中,10个位点的氨基酸分布呈现多态性增加的趋势,其中8个位点被我国人群主要HLA递呈的CTL表位覆盖;6个位点的氨基酸分布呈现多态性减少的趋势,这些位点均位于Gag蛋白重要的功能区内。  相似文献   
60.
将已构建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LTR强弱毒嵌合克隆衍生毒vLGFD9-12体内接种健康试验马,在150d观察期内,各组试验动物体症均未见异常。血液学分析发现,vLGFD9-12嵌合克隆衍生病毒与亲本弱毒疫苗株的白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总体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的变化。在动物外周血中均检测到一定的病毒RNA拷贝数,但拷贝数较低。二者在诱导EIAV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特异性细胞毒性杀伤反应中,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和效应。本项研究为进一步确定我国马传贫弱毒疫苗株毒力致弱及免疫保护的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