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2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对奇异变形杆菌JN458 D-乳酸氧化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克隆D-乳酸氧化酶基因(lod D),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中表达,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D-乳酸氧化酶氨基酸序列,镍柱纯化该酶并研究其性质。[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该酶C-末端含膜结合结构域,所以是膜蛋白,属于以醌作为电子受体的D-乳酸氧化酶。最适温度60℃,50℃下保持稳定1 h,中高温适应性较好。最适pH 7,pH 7~9下保持稳定1 h。以D-乳酸为底物时Km值为0.61 mmol/L,对D-乳酸有很高的亲和力。Fe^(2+)、Mn^(2+)和Mg^(2+)在1~6 mmol/L的浓度内能提高酶活,其中Fe^(2+)效果最好。[结论]lod D在大肠中实现了高效表达,使新型D-乳酸氧化酶的应用有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幼苗细根的生理生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根对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响应将显著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碳吸存。为了揭示氮沉降对杉木细根的生理生态影响,对一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并测定施氮1年后杉木幼苗细根生物量、细根形态学特征(比根长、比表面积)、元素化学计量学指标(C、N、P、C/N、C/P、N/P)、细根代谢特征(细根比呼吸速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结果表明:(1)杉木细根生物量随氮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尤其是0—1 mm细根生物量;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随氮添加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大。(2)氮添加后杉木细根C含量、C/N、C/P显著降低,高氮添加导致1—2 mm细根N含量和N/P显著升高,而低氮添加导致1—2 mm细根P含量显著升高、N/P显著降低,而0—1 mm细根的N、P含量则保持相对稳定。(3)氮添加后杉木细根比呼吸速率无显著变化,细根可溶性糖含量随氮添加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淀粉含量和NSC显著降低。综合以上结果表明:氮添加后用于细根形态构建的碳分配减少,这可能会减少土壤中有机碳的保留,0—1 mm细根的形态更易发生变化,但是其内部N、P养分含量相对更稳定以维持生理活动,细根NSC对氮添加的响应表明施氮可能导致细根受光合产物的限制。  相似文献   
993.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细根生理生态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我国最重要人工林树种杉木对全球变暖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通过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设置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实验(增温+5℃和不增温两个处理,各5个重复),用土钻法和内生长环法探讨土壤增温约1年后的杉木幼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比根长,SRL;比表面积,SRA),化学计量学特征(C、N、P)和代谢特征(包括呼吸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土壤增温处理0—1 mm细根生物量显著下降,1—2 mm细根生物量没有变化,细根形态亦未有显著变化;2)土壤增温处理细根N浓度显著增加,细根P浓度没有显著变化,细根C/N显著降低而N/P显著增加;3)土壤增温处理细根呼吸没有出现驯化现象,细根NSC显著下降。可见,土壤增温改变了杉木细根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引起一定的营养失衡和代谢失衡现象,从而对杉木生长和生产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杉木幼苗和伴生植物细根对土壤增温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全球变暖背景下杉木人工林幼苗与其伴生的其它植物间的对土壤养分的竞争关系和适应性,本研究采用埋设加热电缆进行土壤增温(+5℃)技术,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采育场内建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试验小区,包括对照(NW)与增温(WNW)处理(均不除草)。采用内生长环法与土钻法相结合,测定增温对杉木幼苗及伴生的其他植物(主要为山油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东南野桐Mallotus lianus)等细根生物量、呼吸、形态、及根组织氮浓度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显著降低了杉木1mm细根生物量,而显著增加了其他植物1mm细根生物量。增温显著提高了其他植物1mm细根的氮浓度,显著降低了其比根长(SRL)和比表面积(SRA);同时降低了比根呼吸(参比温度18℃,SRR_(18)),表明细根呼吸对增温产生了驯化现象。而增温对杉木细根的氮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却显著提高了1mm细根比表面积;同时增温对杉木SRR_(18)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杉木细根呼吸没有产生驯化现象。(2)SRR_(18)与比根长间的关系受到增温的显著影响,但树种以及增温×树种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影响,表明杉木和其他植物细根竞争能力与维持成本间的平衡关系均受到增温的共同影响。综上结果显示,相较于杉木,伴生的其他植物在增温环境中对地下资源的竞争具有更强的优势,能通过增加细根生物量迅速抢夺吸收因增温而加速矿化的土壤养分,同时通过生理和形态的调整,减少根系单位质量的维持成本,从而提高其对全球变暖的适应性;而杉木在增温条件下面临其他植物的强烈竞争,细根生物量降低,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满足生长所需,需增大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且因细根呼吸没有产生驯化现象,从而增加了细根单位质量的维持成本,说明杉木对全球变暖的适应性低于其他植物。该研究结果对于全球变暖下杉木人工林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含SH2结构域的肌醇1(SHIP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对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收集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SHIP1的表达。人白血病细胞U937转染SHIP1过表达载体(pEGFP-SHIP1组)及对照空载体(pEGFP组),同时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细胞不转染载体,其他步骤同pEGFP-SHIP1组和pEGFP组。流式细胞仪检测48 h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48 h细胞中SHIP1、Bcl-2、Bax、Akt、p-Akt的表达。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SHIP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pEGFP-SHIP1组细胞中SHIP1、Bax表达和凋亡率均明显高于pEGFP组及对照组(P0.01),Bcl-2、p-Akt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SHIP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表达下调,其可能通过Akt信号促进人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并于同期随机抽取120例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外周血中IL-8、PCT及CRP水平。IL-8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PCT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观察组新生儿IL-8、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5.51%、98.33%、97.79%、96.72%和97.13%,均高于三项指标分别进行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外周血中IL-8、PCT及CRP水平可以有效地评估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情,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997.
消化系统肿瘤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全部肿瘤的50%左右,研发高效安全的抗肿瘤药物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基础。植物提取物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紫草素(Shikonin)是一种存在于紫草科植物根茎中的药物成分,它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本文通过检索最近10年紫草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发挥抗癌作用的相关文献,对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抗癌机制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并分析了今后紫草素应用于临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紫草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抗癌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作用相关基因以及一些可能受IL-6调控的基因,利用一个简单快速的以PCR为基础的方案,检测了IL-6处理和未处理的Sko007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克隆并鉴定了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首先用6-mer寡核苷酸引物进行反转录从而最大限度地将mRNA编码区序列生成cDNA;然后用2或3个较长的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并以不同引物组合重复PCR增扩;扩增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回收差异片段并直接用于克隆、测序及进一步分析.在此研究中,获得了3个表达序列标签(EST),其中一个为新的基因片段,反向RNA杂交有力证实了它们与IL-6作用的相关性.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新基因片段STRF17在多种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蒲公英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中国蒲公英属植物资源的分类及分布作了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肝癌细胞β-连环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反式维甲酸 (ATRA)是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分化诱导剂 ,刺激细胞向正常方向分化 .为了研究ATRA诱导细胞分化的机制是否与 β 连环素 ( β catenin)有关 ,用终浓度为 1 0 μmol LATRA刺激SMMC 772 1 ,发现胞浆内β 连环素明显降低 .进一步实验证实 ,ATRA下调胞浆内β 连环素和诱导β 连环素的mRNA降低有关 .同时 ,ATRA处理基本不会对E 钙粘附素 β 连环素中的β 连环素的量产生影响 ,但能增强细胞凝聚力 .结果提示 ,ATRA对两种形式的 β 连环素的调节机制是不一样的 ,ATRA诱导细胞分化的机制和β 连环素有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